【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开环槽相互嵌套加类U形槽的七陷波微带天线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电
,尤其涉及一种开环槽相互嵌套加类U形槽的七陷波微带天线结构。
技术介绍
近年来,超宽带(Ultra-Wideband)天线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2002年FCC将3.1~10.6GHz频段规定为民用频段之后,研发出了该频段的超宽带天线,该频段随后与一些已有应用的频段存在重合的现象,如WiMAX波段上行频和下行频、INSAT波段上行频和下行频、WLAN波段下行频及X波段上行和下行频这些窄带信号,这些窄带信号会对超宽带通信系统产生电磁干扰,要消除这些干扰,通常采用带阻滤波器或陷波天线来抑制,但是采用带阻波器会增加天线的尺寸、造价及复杂度;而采用陷波天线,一是现有技术中并没有能够同时滤除7个陷波的陷波天线;二是现有的陷波天线的各陷波结构间会存在强烈耦合,即调节其中一个陷波频率后,其它陷波频率也会跟着改变,导致陷波天线适应性非常差,一种陷波天线结构只能对应特定频率的窄带信号,要改变陷波天线的其中一个频率,整个陷波天线的结构都需要重新设计,另外这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开环槽相互嵌套加类U形槽的七陷波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介质基板(5);/n金属接地面(6),所述金属接地面(6)覆在介质基板(5)下表面;/n辐射贴片(1),所述辐射贴片(1)覆在介质基板(5)上表面,辐射贴片(1)以介质基板(5)竖向的中轴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辐射贴片(1)材质为金属,辐射贴片(1)内开有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内的辐射贴片(1)上开设有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内的辐射贴片(1)上开设有第三弧形开环谐振器(4);微带馈线(9),所述微带馈线(9)覆在介质基板(5)上表面,微带馈线(9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开环槽相互嵌套加类U形槽的七陷波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介质基板(5);
金属接地面(6),所述金属接地面(6)覆在介质基板(5)下表面;
辐射贴片(1),所述辐射贴片(1)覆在介质基板(5)上表面,辐射贴片(1)以介质基板(5)竖向的中轴线为中轴线左右对称,辐射贴片(1)材质为金属,辐射贴片(1)内开有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内的辐射贴片(1)上开设有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内的辐射贴片(1)上开设有第三弧形开环谐振器(4);微带馈线(9),所述微带馈线(9)覆在介质基板(5)上表面,微带馈线(9)上端与辐射贴片(1)电连接,微带馈线(9)的中轴线与介质基板(5)竖向的中轴线重合,微带馈线(9)左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第一类U形寄生带(10)和第二类U形寄生带(11),微带馈线(9)右侧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有第三类U形寄生带(7)和第四类U形寄生带(8);
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与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的形状不同,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与第三弧形开环谐振器(4)形状不同;
第一类U形寄生带(10)下部边缘与第二类U形寄生带(11)上部边缘的间距为0.9mm;
第三类U形寄生带(7)下部边缘与第四类U形寄生带(8)上部边缘间距为1mm;
第一类U形寄生带(10)与第二类U形寄生带(11)与微带馈线(9)的间距与第一类U形寄生带(10)与第二类U形寄生带(11)与微带馈线(9)的间距不相同;
第一类U形寄生带连接臂(102)长度为6.1mm;
第二类U形寄生带连接臂(112)长度为6.6mm;
第三类U形寄生带连接臂(702)长度为6.5mm;
第四类U形寄生带连接臂(802)长度为6.5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开环槽相互嵌套加类U形槽的七陷波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辐射贴片(1)为椭圆形;
所述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为与辐射贴片(1)相似的椭圆形,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的长轴与辐射贴片(1)的长轴重合,第一弧形开环谐振器(2)的短轴与辐射贴片(1)的短轴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开环槽相互嵌套加类U形槽的七陷波微带天线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为圆形,第二弧形开环谐振器(3)的中心与辐射贴片(1)的圆心重合。
技术研发人员:王代强,罗双,王新峰,李伟民,陈红,廖银霜,黄金保,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民族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