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干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6711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1: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烘干机,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预热段、加热段和冷却段;预热段具有预热腔室,预热段包括设置在预热腔室内部的预热风机组件及设置在预热腔室外部且与排风口连通的第一排风管道;冷却段具有冷却腔室和循环通道,循环通道中设有表冷器,冷却腔室内安装有冷却风机组件,冷却腔室连接有第二排风管道,冷却腔室通过管道与循环通道连通,管道的进风口远离冷却段的进口端,第二排风管道的进风口靠近冷却段的进口端;加热段具有加热腔室。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灌装间导入的常温空气被循环通道中风机吸入进入内循环,如此大大降低了表冷器的负荷,即冷却段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冷却段的冷却温度。

Dr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烘干机
本技术涉及医药机械设备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烘干机。
技术介绍
目前,烘干机冷却段的冷却方式分为风冷和水冷两组模式,其中风冷的冷却段内部风流采用外循环模式,水冷的冷却段内部风流采用内循环模式,针对目前水冷结构烘箱的排风系统,为了简化客户外接管道的数量以及为了维持预热段和冷却段内部压力一致,将预热段排风和冷却段风压平衡排风通过底部的接渣排风船体组件联通后再通过风压平衡排风机一起排出,同时冷却段内循环风机吸风亦是在接渣排风船体组件中取风,且内循环风机布置在风压平衡排风机的前端,如此结构存在如方面的不足:增加冷却段表冷器的冷冻水耗量或不利于冷却段冷却区域的温度降低。在冷却段前端,即高温段会有部分高温空气因压差排入冷却段,在冷却段末端,即灌装间会有部分常温空气因压差排入冷却段,但内循环风机布置在风压平衡排风机的前端的结构往往导致了高温段导入的高温空气进入了内循环风机,而灌装机导入的冷空气却被风压平衡风机排走。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针对上述结构会增加冷却段表冷器的冷冻耗水量或不利于冷却段冷却区域的温度降低,提供一种烘干机,可以降低冷却段表冷器的冷冻耗水量或促进冷却段冷却区域的温度降低。一种烘干机,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预热段、加热段和冷却段;所述预热段具有预热腔室,所述预热腔室具有入口和排风口,所述预热段包括设置在所述预热腔室内部的预热风机组件及设置在所述预热腔室外部且与所述排风口连通的第一排风管道;所述冷却段具有隔壁隔开且又通过隔壁上的开口连通的冷却腔室和循环通道,所述冷却腔室或所述循环通道设有补风口,所述循环通道中设有表冷器,所述冷却腔室通过管道与所述循环通道连通以使导入所述冷却腔室的风循环使用,所述管道上安装有循环风机,所述冷却腔室内安装有冷却风机组件,所述冷却腔室连接有第二排风管道,所述第二排风管道与所述第一排风管道连通,所述管道的进风口远离所述冷却段的进口端,所述第二排风管道的进风口靠近所述冷却段的进口端;所述加热段具有加热腔室,所述加热腔室设有加热风机组件,所述加热腔室连通于第三排风管道。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排风管道伸入所述冷却腔室的深度大于连通所述冷却腔室与所述循环通道的管道伸入所述冷却腔室的深度。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预热风机组件包括第一粗效过滤器、预热风机和第一高效过滤器,所述第一粗效过滤器设置在所述入口处,所述预热风机置于所述第一粗效过滤器的下方,所述预热风机的出风口处连接于第一风罩的一端,所述第一风罩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高效过滤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循环通道上设有一个补风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补风口处安装有第二粗效过滤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风机组件包括冷却风机和第二高效过滤器,所述冷却风机的出风口处连接于第二风罩的一端,所述第二风罩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二高效过滤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冷却风机的入风口正对于所述开口。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排风管道上安装有平衡风压的风机。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风机组件包括加热风机和第三高效过滤器,所述加热风机的出风口处连接于第三风罩的一端,所述第三风罩的另一端连接于第三高效过滤器。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加热段中还设有回风通道。本技术通过将连通冷却腔室和循环通道的管道的进风口设置在远离所述冷却段的进口端以及第二排风管道的进风口靠近所述冷却段的进口端,高温段导入冷却段的高温空气能尽量被冷却段第二排风管道排走,灌装间导入的常温空气会被循环通道中风机吸入进入内循环,如此大大降低了表冷器的负荷,即冷却段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冷却段的冷却温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一实施例的烘干机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实施例的烘干机中冷却段和预热段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一实施例的烘干机中加热段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其中,1预热段,11预热腔室,12预热风机组件,121第一粗效过滤器,122预热风机,123第一高效过滤器,124第一风罩,2冷却段,21冷却腔室,22循环通道,23补风口,24表冷器,25管道,26冷却风机组件,261冷却风机,262第二风罩,263第二高效过滤器,27第二排风管道,28第二粗效过滤器,29循环风机,30风机,3加热段,31加热腔室,32加热风机组件,321加热风机,322第三风罩,323第三高效过滤器,34回风通道,35排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参考图1,一种烘干机,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预热段1、加热段3和冷却段2;预热段1具有预热腔室11,该预热腔室11具有入口和排风口,预热段1包括设置在预热腔室11内部的预热风机组件12及设置在预热腔室11外部且与排风口连通的第一排风管道13;冷却段2具有隔壁隔开且又通过隔壁上的开口连通的冷却腔室21和循环通道22,冷却腔室21或循环通道22设有补风口23,循环通道22中设有表冷器24,冷却腔室21通过管道25与循环通道22连通以使导入冷却腔室21的风循环使用,管道25上安装有循环风机29,冷却腔室21内安装有冷却风机组件26,冷却腔室21连接有第二排风管道27,第二排风管道27与第一排风管道13连通,管道25的进风口远离冷却段2的进口端,第二排风管道27的进风口靠近冷却段2的进口端;加热段3具有加热腔室31,加热腔室31设有加热风机组件32,加热腔室31连通于第三排风管道33。本技术通过将连通冷却腔室和循环通道的管道的进风口设置在远离所述冷却段的进口端以及第二排风管道的进风口靠近所述冷却段的进口端,加热段导入冷却段的高温空气能尽量被冷却段第二排风管道排走,灌装间导入的常温空气会被循环通道中风机吸入进入内循环,如此大大降低了表冷器的负荷,即冷却段负荷不变的情况下能够降低冷却段的冷却温度。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中,为了防止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预热段(1)、加热段(3)和冷却段(2);/n所述预热段(1)具有预热腔室(11),所述预热腔室(11)具有入口和排风口,所述预热段(1)包括设置在所述预热腔室(11)内部的预热风机组件(12)及设置在所述预热腔室(11)外部且与所述排风口连通的第一排风管道(13);/n所述冷却段(2)具有隔壁隔开且又通过隔壁上的开口连通的冷却腔室(21)和循环通道(22),所述冷却腔室(21)或所述循环通道(22)设有补风口(23),所述循环通道(22)中设有表冷器(24),所述冷却腔室(21)通过管道(25)与所述循环通道(22)连通以使导入所述冷却腔室(21)的风循环使用,所述管道(25)上安装有循环风机(29),所述冷却腔室(21)内安装有冷却风机组件(26),所述冷却腔室(21)连接有第二排风管道(27),所述第二排风管道(27)与所述第一排风管道(13)连通,所述管道(25)的进风口远离所述冷却段(2)的进口端,所述第二排风管道(27)的进风口靠近所述冷却段(2)的进口端;/n所述加热段(3)具有加热腔室(31),所述加热腔室(31)设有加热风机组件(32),所述加热腔室(31)连通于第三排风管道(3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烘干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设置且相互连通的预热段(1)、加热段(3)和冷却段(2);
所述预热段(1)具有预热腔室(11),所述预热腔室(11)具有入口和排风口,所述预热段(1)包括设置在所述预热腔室(11)内部的预热风机组件(12)及设置在所述预热腔室(11)外部且与所述排风口连通的第一排风管道(13);
所述冷却段(2)具有隔壁隔开且又通过隔壁上的开口连通的冷却腔室(21)和循环通道(22),所述冷却腔室(21)或所述循环通道(22)设有补风口(23),所述循环通道(22)中设有表冷器(24),所述冷却腔室(21)通过管道(25)与所述循环通道(22)连通以使导入所述冷却腔室(21)的风循环使用,所述管道(25)上安装有循环风机(29),所述冷却腔室(21)内安装有冷却风机组件(26),所述冷却腔室(21)连接有第二排风管道(27),所述第二排风管道(27)与所述第一排风管道(13)连通,所述管道(25)的进风口远离所述冷却段(2)的进口端,所述第二排风管道(27)的进风口靠近所述冷却段(2)的进口端;
所述加热段(3)具有加热腔室(31),所述加热腔室(31)设有加热风机组件(32),所述加热腔室(31)连通于第三排风管道(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风管道(27)伸入所述冷却腔室(21)的深度大于连通所述冷却腔室(21)与所述循环通道(22)的管道(25)伸入所述冷却腔室(21)的深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烘干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预热风机组件(12)包括第一粗效过滤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森冰胡波闵城珍曾凡云
申请(专利权)人: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