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源塔热泵专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6110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热源塔热泵专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包括左封头和换热管,所述左封头一端底部设有进水口,一端顶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左封头内部设有第一隔筋,所述左封头另一端一次连接有第二左管板、第一左管板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右管板、第二右管板和右封头;可以实现蒸发器夏季高效供冷,冬季高效吸热,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进出口换热管采用大小管配置,可以强化换热管外整体制冷剂传热系数,从而提高制冷效果;设置弹簧,在冬季蒸发器运行高黏度溶液时,可以对换热管内强化扰动,将极大提高蒸发器冬季管内传热系数,从而提高冬季换热性能,同时还能起到对换热器除垢的效果。

A high efficiency full liquid evaporator for heat pump of heat source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源塔热泵专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源塔热泵专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属于制冷空调系统集成

技术介绍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发器,尤其涉及一种热源塔热泵专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属于制冷空调系统集成的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能耗占我国全社会终端能耗的比例约为27.5%。且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筑能耗将快速增加,城市化的发展给我国建筑用能能源供应造成了较大压力。而在目前整个城镇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占其中最主要方面,尤其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特有的夏热冬冷空气潮湿气候特征,制冷空调能耗要占到建筑总能耗的50%~70%。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的已有建筑70%以上属于高能耗建筑,均具有一定的节能改造潜力。热源塔热泵系统作为一种适合夏热冬冷地区的新型热泵系统,其与传统的空气源热泵、水源热泵和冷水机组+锅炉供冷供热方式相比,具有很好的适用性。该系统在夏季以水冷冷水机组的供冷模式运行,而在冬季则以热泵的供热模式运行,冷却塔转化为吸热设备—能源塔,通过向塔内淋水填料表面喷淋溶液吸收空气中的热量,而热泵中的冷凝器提供热量实现系统供暖。采用该系统既不影响冷水机组夏季高效制冷性能,在冬季又可以替代锅炉供暖,提高了能源利用率和设备利用效率。然而能源塔热泵系统作为一种新型的热泵系统,其夏季满液蒸发器进出口水温按照常规冷水机组的7℃~12℃冷冻水温度运行,而在冬季满液蒸发器的防冻液从空气中系统热量,由于冬季室外温度从10℃一直下降到-5℃,则满液蒸发器的溶液温度则大幅度变化,最低溶液温度将达到-15℃,此时溶液由于浓度的增加和温度的降低,黏度急剧增加,换热器的换热效果得到极大的恶化,在溶液温度达到-15℃时,蒸发温度可低至-20℃,端差达到5℃,而传统7℃~12℃冷冻水温度,蒸发温度一般在5℃以上,端差一般小于2℃,因此设计冬夏均高效的满液式蒸发器,对于热源塔热泵系统在夏热冬冷地区的大规模推广至关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源塔热泵专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或缺陷之一。一种热源塔热泵专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包括左封头和换热管,所述左封头一端底部设有进水口,一端顶部设有出水口,所述左封头内部设有第一隔筋,所述左封头另一端一次连接有第二左管板、第一左管板和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右管板、第二右管板和右封头。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中间设有第二隔筋,所述第二隔筋顶部均匀设有粗椭圆管,底部均匀设有细椭圆管。优选的,所述粗椭圆管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细椭圆管内设有第二弹簧。优选的,所述第一左管板底部均匀设有第一固定孔。优选的,所述第一右管板顶部均匀设有第二固定孔。优选的,所述粗椭圆管和细椭圆管均采用椭圆直径长短交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可以实现蒸发器夏季高效供冷,冬季高效吸热,具有很好的节能效果;2、本技术进出口换热管采用大小管配置,可以强化换热管外整体制冷剂传热系数,从而提高制冷效果;3、本技术换热管采用场协同原理设置椭圆变径换热铜管,可以强化单根管道内外传热系数;4、本技术设置弹簧,在冬季蒸发器运行高黏度溶液时,可以对换热管内强化扰动,将极大提高蒸发器冬季管内传热系数,从而提高冬季换热性能,同时还能起到对换热器除垢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冬季蒸发器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换热管布管截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夏季蒸发器主视图;图4为本技术的夏季左管板左视图;图5为本技术的夏季右管板右视图。图中:1、进水口;2、出水口;3、第一隔筋;4、左封头;5、右封头;6、换热管;61、粗椭圆管;62、第一弹簧;63、细椭圆管;64、第二弹簧;65、第二隔筋;7、第二左管板;8、第一左管板;81、第一固定孔;9、第一右管板;91、第二固定孔;10、第二右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前”、“后”、“左”、“右”、“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中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要求本技术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描述中使用的术语“前”、“后”、“左”、“右”、“上”、“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术语“内”、“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如图1-5所示,公开了一种热源塔热泵专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包括左封头4和换热管6,所述左封头4一端底部设有进水口1,一端顶部设有出水口2,所述左封头4内部设有第一隔筋3,所述左封头4另一端一次连接有第二左管板7、第一左管板8和换热管6,第二左管板7与第二右管板10,为可拆卸的,便于冬夏及更换,所述换热管6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右管板9、第二右管板10和右封头5。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换热管6中间设有第二隔筋65,所述第二隔筋65顶部均匀设有粗椭圆管61,底部均匀设有细椭圆管63。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粗椭圆管61内设有第一弹簧62,所述细椭圆管63内设有第二弹簧64。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左管板8底部均匀设有第一固定孔81,用于固定第一弹簧62。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右管板9顶部均匀设有第二固定孔91,用于固定第二弹簧64.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粗椭圆管61和细椭圆管63均采用椭圆直径长短交替,换热管6采用椭圆长短直径交替设置,如300mm管道内椭圆小直径15mm,大直径19mm竖直放置,300mm管道内椭圆小直径15mm,大直径19mm水平放置,两根管子之间在10mm之内无缝连接。以上设置可以实现水在管道流动时波动,减少边界层厚度,从而强化换热。工作原理:冬季模式如图1所示,冷冻水从左封头4底部的进水口1进入,在隔筋3的作用下通过第二左管板7和第一左管板8进入换热管6内部的细椭圆管63,冷冻水温度降低后,通过第一右管板9和第二右管板10进入右封头5,在右封头5的作用下,冷冻水从下部的细椭圆管63通过第二右管板10和第一右管板9进入上部的粗椭圆管61进一步降温,然后通过第一左管板8和第二左管板7从左封头4上部的出水口流出,液态制冷剂则在换热管6外部沸腾吸收热量。同时在换热器设置时,进水口1的进水铜管和出水口2的出水铜管采用不同管径设置,如下部管径设置最大直径19mm管道,而上部铜管设置最大直径25mm的管道,这样可以实现制冷剂在管外沸腾换热的传热效果更好。第二左管板7下部设置有用于固定强化换热的第二弹簧64,当高浓度的溶液流入细椭圆管63,细椭圆管63中心水流在第二弹簧的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源塔热泵专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封头(4)和换热管(6),所述左封头(4)一端底部设有进水口(1),一端顶部设有出水口(2),所述左封头(4)内部设有第一隔筋(3),所述左封头(4)另一端一次连接有第二左管板(7)、第一左管板(8)和换热管(6),所述换热管(6)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右管板(9)、第二右管板(10)和右封头(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源塔热泵专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左封头(4)和换热管(6),所述左封头(4)一端底部设有进水口(1),一端顶部设有出水口(2),所述左封头(4)内部设有第一隔筋(3),所述左封头(4)另一端一次连接有第二左管板(7)、第一左管板(8)和换热管(6),所述换热管(6)的另一端依次连接有第一右管板(9)、第二右管板(10)和右封头(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源塔热泵专用高效满液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6)中间设有第二隔筋(65),所述第二隔筋(65)顶部均匀设有粗椭圆管(61),底部均匀设有细椭圆管(63)。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先太曹先齐王红艳余鹏飞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