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柴火集成灶灶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502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1: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柴火集成灶灶芯,属于集成灶领域,柴火集成灶灶芯包括灶膛、灶口、排烟管以及排灰管,所述灶膛外圈由挡火圈围成,整个灶芯外圈由铁皮围成,所述铁皮与所述挡火圈之间设置有耐火层,所述灶膛上部设置有上供氧管,所述上供氧管朝向所述灶膛表面设置有供氧孔,下供氧管位于所述灶膛下端,所述下供氧管穿过所述排灰管,并伸入到所述排灰管内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柴火集成灶灶芯,通过上下供氧管的联合供氧,增加灶芯内部氧气浓度,使内部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

A firewood integrated stove co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柴火集成灶灶芯
本技术涉及集成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柴火集成灶灶芯。
技术介绍
传统柴火灶灶芯燃烧效率较低,在燃烧时易出现氧气不足的情况,导致木柴燃烧不充分,造成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柴火集成灶灶芯,通过设置上下供氧管进行联合供氧,增加燃烧时灶芯内部氧气浓度,使内部燃料充分燃烧,节约能源。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柴火集成灶灶芯,包括灶膛、灶口、排烟管以及排灰管,所述灶膛顶端放置有铁锅,灶芯外圈由铁皮围成,所述灶膛外圈由挡火圈围成,所述铁皮与所述挡火圈之间设置有耐火层,所述灶口位于所述灶膛前端,所述排烟管焊接于所述铁皮侧边外壁,所述排灰管位于所述灶膛底端,所述灶膛上端设置有两个上供氧管,所述供氧管靠近所述灶膛表面设置有一排供氧孔,两个所述供氧管末端与主管相连,两个所述上供氧管穿过所述耐火层分别位于所述灶膛左右两侧,所述上供氧管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灶口最上端与所述耐火层最顶端之间,下供氧管穿过所述排灰管侧壁,并伸入到所述排灰管内部;优选地,所述下供氧管穿过所述排灰管的部分小于或者等于所述排灰管的截面半径;优选地,所述灶膛底面设置有炉桥,所述排灰管位于所述炉桥的正下方;优选地,所述挡火圈外部由金属材料为外壳,内部填充阻燃材料;优选地,所述耐火层由粉煤灰、硅酸镁以及工业硅灰混合而成。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柴火集成灶灶芯,通过设置上下供氧管进行联合供氧,增加燃烧时灶芯内部氧气浓度,使内部燃料充分燃烧,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同时,灶膛底部的炉桥设计,可减少正在燃烧着的燃料落入到底部排灰管中的数量,减少了灶芯内部热量的流失。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柴火灶灶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中提供的一种柴火灶灶芯的俯视图。图中:1、灶膛;2、铁锅;3、铁皮;341、耐火层;4、挡火圈;5、上供氧管;511、供氧孔;6、灶口;7、排烟管;8、炉桥;9、排灰管;911、下供氧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柴火集成灶灶芯,包括灶膛1、灶口6、排烟管7以及排灰管9,灶膛1顶端放置有铁锅2,灶芯外圈由铁皮3围成,灶膛1外圈由挡火圈4围成,铁皮3与挡火圈4之间设置有耐火层341,灶口6位于灶膛1前端,排烟管7焊接于铁皮3侧边外壁,排灰管9位于灶膛1底端,灶膛1上端设置有两个上供氧管5,供氧管5靠近灶膛1表面设置有一排供氧孔511,两个供氧管5末端与主管相连,两个上供氧管5穿过耐火层341分别位于灶膛1左右两侧,上供氧管5安装位置位于灶口6最上端与耐火层341最顶端之间,下供氧管911穿过排灰管9侧壁,并伸入到排灰管9内部,在使用时,由外部风压机供气,空气通过主管流向两侧上供氧管5,上供氧管5内的空气通过表面的供氧孔511流入灶膛1内部,实现增加氧气浓度的作用,部分燃料在燃烧时并未燃烧充分,此时未燃烧充分的燃料会带有火星,通过下供氧管911的供氧作用,使未燃烧充分的燃料进一步燃烧,最后燃料完全燃烧后,所带的灰烬再通过排灰管9排向灶芯外部,通过设置上供氧管5、下供氧管911进行联合供氧,增加燃烧时灶芯内部氧气浓度,使内部燃料充分燃烧,起到节约能源的效果。为了避免下排烟管911对排灰造成影响,进一步地,下供氧管911穿过排灰管9的部分小于或者等于排灰管9的截面半径,将下供氧管911的伸入部分作一些限定,保证了燃料燃烧后的灰烬,在落入排灰管9中,下供氧管911不会将灰烬卡住,造成堵塞,影响排灰。为增加挡火圈4的效果,进一步地,挡火圈4外部由金属材料为外壳,内部填充阻燃材料,由于挡火圈4的形状为圆形,因此需要使挡火材料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因此采用金属材料作为挡火圈4的外壳,内部填充阻燃材料,实现挡火的目的。为提高耐火层341的耐火效果,进一步地,耐火层341由粉煤灰、硅酸镁以及工业硅灰混合而成,同时由于粉煤灰以及工业硅灰的性价比较高,在耐火的同时也降低了成本,在经济上适用于家庭柴火灶的耐火。本技术是通过优选实施例进行描述的,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悉,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特征和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或等效替换。本技术不受此处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其他落入本申请的权利要求内的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柴火集成灶灶芯,包括灶膛(1)、灶口(6)、排烟管(7)以及排灰管(9),所述灶膛(1)顶端放置有铁锅(2),其特征在于:/n灶芯外圈由铁皮(3)围成,所述灶膛(1)外圈由挡火圈(4)围成,所述铁皮(3)与所述挡火圈(4)之间设置有耐火层(341);/n所述灶口(6)位于所述灶膛(1)前端,所述排烟管(7)焊接于所述铁皮(3)侧边外壁,所述排灰管(9)位于所述灶膛(1)底端;/n所述灶膛(1)上端设置有两个上供氧管(5),所述供氧管(5)靠近所述灶膛(1)表面设置有一排供氧孔(511),两个所述供氧管(5)末端与主管相连,两个所述上供氧管(5)穿过所述耐火层(341)分别位于所述灶膛(1)左右两侧,所述上供氧管(5)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灶口(6)最上端与所述耐火层(341)最顶端之间;/n下供氧管(911)穿过所述排灰管(9)侧壁,并伸入到所述排灰管(9)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柴火集成灶灶芯,包括灶膛(1)、灶口(6)、排烟管(7)以及排灰管(9),所述灶膛(1)顶端放置有铁锅(2),其特征在于:
灶芯外圈由铁皮(3)围成,所述灶膛(1)外圈由挡火圈(4)围成,所述铁皮(3)与所述挡火圈(4)之间设置有耐火层(341);
所述灶口(6)位于所述灶膛(1)前端,所述排烟管(7)焊接于所述铁皮(3)侧边外壁,所述排灰管(9)位于所述灶膛(1)底端;
所述灶膛(1)上端设置有两个上供氧管(5),所述供氧管(5)靠近所述灶膛(1)表面设置有一排供氧孔(511),两个所述供氧管(5)末端与主管相连,两个所述上供氧管(5)穿过所述耐火层(341)分别位于所述灶膛(1)左右两侧,所述上供氧管(5)安装位置位于所述灶口(6)最上端与所述耐火层(341)最顶端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谈荣瑞
申请(专利权)人:九江焱林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