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马达及成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703337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棱镜马达及成像系统。其中,棱镜马达包括:底座,底座具有容置空间;棱镜支撑体,棱镜支撑体角度可调节地设置在底座上,且棱镜支撑体的至少一部分位于容置空间内;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驱动磁石和驱动线圈均位于容置空间内且一一对应设置,驱动磁石设置在棱镜支撑体上时驱动线圈设置在底座上;PCB板,PCB板设置在底座上且与驱动线圈电连接;簧片组件,簧片组件分别与底座和棱镜支撑体连接,且簧片组件与底座的底面平行。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棱镜马达使用性能差的问题。

Prism motor and imaging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棱镜马达及成像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潜望式马达的摄像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棱镜马达及成像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手机摄像头为适应新的发展趋势,具有高像素、大光圈、超薄型的要求。现有的自动对焦装置均是利用音圈马达同镜头以及影像传感器、电路板累加高度形成,由于手机像素的提高以及产品高度要求越来越薄,现有技术在产品的使用上出现瓶颈。大光圈以及高像素的镜头整体的光学高度比较高,造成现有累计的产品高度无法满足超薄的手机机身的需求。由于手机厚度的限制,采用常规竖向放置(即在手机表面上朝向外部)的手机摄像头焦距较小,光学变焦能力有限。而本专利技术的潜望式摄像头区别于传统镜头的竖向排列方式,在手机内横向排放,并增加了光学转换部件,由光学变焦马达、镜头组、棱镜等组成,以特殊的光学三棱镜让光线折射进入镜头组,实现成像,能够达到较高的光学变焦倍数,使镜头能够清晰拍摄到更远处的景物。潜望式结构,应用到智能手机上具有良好的运用前景。在此,本专利技术申请旨在通过设计出一种作为光学转换部件的棱镜马达,通过与光学变焦马达的配合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n底座(10),所述底座(10)具有容置空间;/n棱镜支撑体(20),所述棱镜支撑体(20)角度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且所述棱镜支撑体(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n驱动磁石(30)和驱动线圈(31),所述驱动磁石(30)和所述驱动线圈(31)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驱动磁石(30)设置在所述棱镜支撑体(20)上时所述驱动线圈(31)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nPCB板(40),所述PCB板(4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且与所述驱动线圈(31)电连接;/n簧片组件(50),所述簧片组件(50)分别与所述底座(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10),所述底座(10)具有容置空间;
棱镜支撑体(20),所述棱镜支撑体(20)角度可调节地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且所述棱镜支撑体(20)的至少一部分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驱动磁石(30)和驱动线圈(31),所述驱动磁石(30)和所述驱动线圈(31)均位于所述容置空间内且一一对应设置,所述驱动磁石(30)设置在所述棱镜支撑体(20)上时所述驱动线圈(31)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
PCB板(40),所述PCB板(40)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且与所述驱动线圈(31)电连接;
簧片组件(50),所述簧片组件(50)分别与所述底座(10)和所述棱镜支撑体(20)连接,且所述簧片组件(50)与所述底座(10)的底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线圈(31)设置在所述底座(10)上,所述棱镜支撑体(20)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表面为承载面,用于承载棱镜(90),所述驱动线圈(31)所在的平面与所述承载面之间的夹角大于等于43度且小于等于47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棱镜支撑体(20)在所述底座(10)上的调整角度范围小于3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包括安装主板(11),所述安装主板(11)呈L型以形成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驱动线圈(31)设置在所述安装主板(11)的内侧壁上,所述PCB板(40)与所述安装主板(1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主板(11)包括:
第一板段(111);
第二板段(112),所述第二板段(112)具有容置所述驱动线圈(31)的安装缺口(1121),所述第一板段(111)与所述第二板段(112)顺次连接并形成所述容置空间,且所述第一板段(111)垂直于所述第二板段(1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还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端板(12),两个所述端板(12)分别设置在所述安装主板(11)的两侧以共同形成所述容置空间,所述簧片组件(50)与所述端板(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安装主板(11)上还设置有向外伸出的至少一个插接板段(113);和/或
所述底座(10)背离所述容置空间的表面上还预留有安装槽(13)以固定所述PCB板(40)。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槽(13)设置有安装凸起(131),所述PCB板(40)具有与所述安装凸起(131)配合的安装孔(41)。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PCB板(40)具有相互连接的第一段(42)和第二段(43),所述第一段(42)安装在所述第一板段(111),所述第二段(43)安装在所述第二板段(112),所述第一段(42)向所述底座(10)的外部延伸且延伸出去的部分上具有端脚。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12)朝向所述容置空间的内壁上设置有开口槽(121),所述棱镜支撑体(20)具有与所述开口槽(121)配合的搭接凸起(21),且所述搭接凸起(21)与所述开口槽(121)之间具有活动间隙。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凸起(21)远离所述底座(10)一侧的表面与所述第一板段(111)平行。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簧片组件(50)包括多个簧片,且各所述端板(12)均通过至少一个所述簧片与所述棱镜支撑体(20)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棱镜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0)和所述棱镜支撑体(20)上分别设置有热铆柱(60),所述簧片具有与所述热铆柱(60)配合的焊接孔。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高峰王建华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比路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比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