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存智专利>正文

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701450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2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专利提供了一种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由集热器、管口支撑模块、管尾支撑模块、冷水进水管、进水内管、连接管、热水出水管、上壳、下壳、左壳、右壳组成,集热器由集热管、不锈钢内胆、密封圈组成,集热管的两端安装在管口支撑模块、管尾支撑模块,管口支撑模块由管口上壳模块、下壳模块、后模块、前模块组成,管尾支撑模块由下壳模块、上壳模块、后模块、前模块组成,分别通过双向燕尾条联结,上壳由上壳前模块、后模块组成,下壳由下壳前模块、后模块组成,左壳由左壳前壳板、中间壳板、后壳板组成,右壳由右壳前壳板、中间壳板、后壳板组成。具有真空管不易爆裂、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安全性好、便于拆卸维修、使用寿命长等特点。

Solar collector without water tan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
本专利技术专利涉及一种以太阳能为热源的太阳能热水器,具体地说是一种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高层建筑用的太阳能热水器分为:分体壁挂太阳能热水器、大直径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两大类。分体壁挂式太阳能热水器,可以在高层楼房上安装使用,但由于室外平板集热器悬挂于室外的墙壁上,安装时高空作业比较危险,日后维修不方便,且日久天长、雨淋日晒挂架有锈蚀的现象,存在坠落的风险;近年来,开始出现了关于直热式太阳能热水器的研究,它的原理是把太阳能真空管做成较大容积直接贮存水,安置在窗台下的墙壁上,吸热性能好,换热效率高,但真空管容易爆裂,使用成本高,水资源浪费严重,有时还会伤及人身生命安全,特别是承压较低,用水极不方便。当正常用水时,开启自来水进水阀门,保持一定的供水压力,但停止用水时为了防止真空管内热水回流或自来水压力过高时造成真空管破裂,一般及时关闭自来水进水阀门,在关闭自来水进水阀门的情况下,由于水具有较强的热胀冷缩性能,当真空管内的冷水被加热后,会在真空管内产生较大的压力,造成真空管破裂,有的在供水管道上设有单向安全阀,当真空管内压力较高时,仍然起不到安全保护作用。也有的采用在真空管外壁缠绕钢丝、钢带或贴膜,提高承压能力,防止真空管爆裂,但结构复杂,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会降低换热效率。现有的大直径真空管太阳能热水器,有壁挂在墙上安装的,也有放到阳台护栏上的,挂在墙壁上安装,不仅安装困难,且有坠落风险,而且一旦真空管爆裂,真空管玻璃也会高空坠落,高空坠落的玻璃会对人造成伤害;如安装在阳台护栏上,一旦真空管爆裂,真空管玻璃也会高空坠落,高空坠落的玻璃会对人造成伤害。目前,也有一种直热式太阳能热水器,采用的大真空管是单端开口另一端半球形封闭抽真空,内置不锈钢管内胆而承压,水平放置的不锈钢管内胆重量和不锈钢管内胆内的水的重量在真空管的封闭端端支撑在玻璃真空管内壁管的端部,对大直径玻璃真空管的内管产生较大的压力,致使真空玻璃管内外层玻璃连接处产生应力,极易导致真空管爆裂。本专利技术人也申请了“一种阳台镶嵌式太阳能热水器”专利技术专利,产品结构采用新型模块式装配,便于拆卸,方便维修,但由于采用的模块结构设计不太合理,也存在维修或更换集热管时,需要把所有集热管、模块全部拆卸并重新安装,耗费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维修过程复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直热式太阳能热水器真空管易爆裂、安装困难、安全性差、结构复杂、使用寿命短、拆卸维修不方便等缺点,提供一种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具有真空管不易爆裂、换热效率高、结构简单、安全性好、便于拆卸、方便维修、使用寿命长等特点。本专利技术专利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由集热器、管口支撑模块、管尾支撑模块、冷水进水管、进水内管、连接管、热水出水管、上壳、下壳、左壳、右壳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器由集热管、不锈钢内胆、密封圈组成,集热管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管口支撑模块、管尾支撑模块内支撑,并由燕尾条和螺栓组件紧固连接,每支集热管之间的水路用连接管呈S形串联连接,自来水从冷水进水管、进水内管进入最下部的不锈钢内胆的左侧,从不锈钢内胆右侧上部出水口经连接管排出进入上一级不锈钢内胆左侧,从上一级不锈钢内胆右侧经连接管排出进入再上一级不锈钢内胆左侧,从最上部的不锈钢内胆右侧的热水出水管排出;所述的管口支撑模块由管口上壳模块、管口下壳模块、管口后模块、管口前模块组成,管口上壳模块上设有管口上壳前燕尾槽、管口上壳后燕尾槽、管口上壳连接燕尾槽,管口下壳模块也设有相同的燕尾槽,管口后模块、管口前模块分别设有前后燕尾槽,管口上壳模块下部设置的管口上壳连接燕尾槽与管口后模块、管口前模块上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联结,管口下壳模块上部设置的管口下壳连接燕尾槽与管口后模块、管口前模块下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联结,双向燕尾条通过螺栓组件紧固,把管口后模块、管口前模块联结成一体;所述的管尾支撑模块由管尾下壳模块、管尾上壳模块、管尾后模块、管尾前模块组成,管尾上壳模块上设有管尾上壳后燕尾槽、管尾上壳前燕尾槽、管尾上壳连接燕尾槽,管尾下壳模块也设有相同的燕尾槽,管尾后模块、管尾前模块分别设有前后燕尾槽,管尾上壳模块下部设置的管尾上壳连接燕尾槽与管尾后模块、管尾前模块上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联结,管尾下壳模块上部设置的管尾下壳连接燕尾槽与管尾后模块、管尾前模块下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联结,双向燕尾条通过螺栓组件紧固,把管尾后模块、管尾前模块联结成一体;所述的管尾下壳模块、管尾上壳模块、管尾后模块、管尾前模块左侧分别设有纵向安装固定连接槽,用于安装固定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的上壳由上壳前模块、上壳后模块、燕尾槽组成;所述的下壳由下壳前模块、下壳后模块、燕尾槽组成;所述的左壳由左壳前壳板、左壳中间壳板、左壳后壳板、管尾左壳前壳板螺钉、管尾左壳后壳板螺钉组成,左壳前壳板一侧与左壳中间壳板扣接在一起,另一侧通过管尾左壳前壳板螺钉紧固在管尾前模块上,左壳后壳板一侧与左壳中间壳板扣接在一起,另一侧通过管尾左壳后壳板螺钉紧固在管尾后模块上;所述的右壳由右壳前壳板、右壳中间壳板、右壳后壳板、管口左壳后壳板螺钉、管口左壳前壳板螺钉组成,右壳前壳板一侧与右壳中间壳板扣接在一起,另一侧通过管口左壳前壳板螺钉紧固在管口前模块上,右壳后壳板一侧与右壳中间壳板扣接在一起,另一侧通过管口左壳后壳板螺钉紧固在管口后模块上;所述的管口上壳前燕尾槽、管口上壳后燕尾槽与管口后模块、管口前模块上设有的上下方向的燕尾槽以及管口下壳前燕尾槽、管口下壳后燕尾槽通过燕尾条连接;所述的管尾上壳后燕尾槽、管尾上壳前燕尾槽与管尾后模块、管尾前模块上设有的上下方向的燕尾槽以及管尾下壳前燕尾槽、管尾下壳后燕尾槽通过燕尾条连接;所述的上壳、下壳、左壳、右壳把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连接成一个整体。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有益效果是:采用上述结构的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的不锈钢管内胆为S形串联连接,自来水经冷水进水管、进水内管进入最下部集热器的不锈钢管内胆、经连接管依次注满所有的不锈钢管内胆,最后从最上部集热器的不锈钢内胆的热水出水管排出,供用户使用。阳光通过集热管、不锈钢内胆,把水加热,并把热水储存于不锈钢内胆内,换热效率高,保温效果好。由于储水的不锈钢内胆内置在集热管内,且采用承压设计,不需要另外的储水箱,因此额外不占用用户的室内空间,用户使用舒适方便。本热水器安装在室内阳台内,不需要安装支架,节省安装成本,同时没有因支架锈蚀而产生的坠落风险。该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可由多支集热管组成,集热管的不锈钢内胆串联连接,热水输出率更高,并可以通过改变集热管的支数多少、设计出不同容积的太阳能热水器,每支不锈钢内胆之间的水路用连接管连接。集热管的左侧和右侧由支撑块支撑在不锈钢内胆上,不锈钢管胆及其管里的水不会对真空管有重力压迫,因此,减少了集热管因为受不锈钢内胆压力而爆裂的可能,不易爆裂,水在不锈钢内胆里,不会因为集热管爆裂造成自来水大量泄露,给用户带来财产损失。本产品可单独安装在阳台、楼顶、高亢地面上,没有因产品坠落而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由集热器、管口支撑模块、管尾支撑模块、冷水进水管(3)、进水内管(15)、连接管(6)、热水出水管(8)、上壳、下壳、左壳、右壳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器由集热管(18)、不锈钢内胆(13)、密封圈组成,集热管(18)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管口支撑模块、管尾支撑模块内支撑,并由燕尾条(14)和螺栓组件(16)紧固连接,每支集热管(18)之间的水路用连接管(6)呈S形串联连接,自来水从冷水进水管(3)、进水内管(15)进入最下部的不锈钢内胆(13)的左侧,从不锈钢内胆(13)右侧上部出水口经连接管(6)排出进入上一级不锈钢内胆(13)左侧,从上一级不锈钢内胆(13)右侧经连接管(6)排出进入再上一级不锈钢内胆(13)左侧,从最上部的不锈钢内胆(13)右侧的热水出水管(8)排出;所述的管口支撑模块由管口上壳模块(7)、管口下壳模块(2)、管口后模块(4)、管口前模块(25)组成,管口上壳模块(7)上设有管口上壳前燕尾槽(35)、管口上壳后燕尾槽(36)、管口上壳连接燕尾槽(37),管口下壳模块(2)也设有相同的燕尾槽,管口后模块(4)、管口前模块(25)分别设有前后燕尾槽,管口上壳模块(7)下部设置的管口上壳连接燕尾槽(37)与管口后模块(4)、管口前模块(25)上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14)联结,管口下壳模块(2)上部设置的管口下壳连接燕尾槽与管口后模块(4)、管口前模块(25)下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14)联结,双向燕尾条(14)通过螺栓组件(16)紧固,把管口后模块(4)、管口前模块(25)联结成一体;所述的管尾支撑模块由管尾下壳模块(17)、管尾上壳模块(10)、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组成,管尾上壳模块(10)上设有管尾上壳后燕尾槽(32)、管尾上壳前燕尾槽(33)、管尾上壳连接燕尾槽(34),管尾下壳模块(17)也设有相同的燕尾槽,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分别设有前后燕尾槽,管尾上壳模块(10)下部设置的管尾上壳连接燕尾槽(34)与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上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14)联结,管尾下壳模块(17)上部设置的管尾下壳连接燕尾槽与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下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14)联结,双向燕尾条(14)通过螺栓组件(16)紧固,把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联结成一体;所述的管尾下壳模块(17)、管尾上壳模块(10)、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左侧分别设有纵向安装固定连接槽(38),用于安装固定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所述的上壳由上壳前模块(26)、上壳后模块(9)、燕尾槽组成;所述的下壳由下壳前模块(27)、下壳后模块(1)、燕尾槽组成;所述的左壳由左壳前壳板(21)、左壳中间壳板(11)、左壳后壳板(20)、管尾左壳前壳板螺钉(30)、管尾左壳后壳板螺钉(31)组成,左壳前壳板(21)一侧与左壳中间壳板(11)扣接在一起,另一侧通过管尾左壳前壳板螺钉(30)紧固在管尾前模块(22)上,左壳后壳板(20)一侧与左壳中间壳板(11)扣接在一起,另一侧通过管尾左壳后壳板螺钉(31)紧固在管尾后模块(12)上;所述的右壳由右壳前壳板(24)、右壳中间壳板(5)、右壳后壳板(23)、管口左壳后壳板螺钉(28)、管口左壳前壳板螺钉(29)组成,右壳前壳板(24)一侧与右壳中间壳板(5)扣接在一起,另一侧通过管口左壳前壳板螺钉(29)紧固在管口前模块(25)上,右壳后壳板(23)一侧与右壳中间壳板(5)扣接在一起,另一侧通过管口左壳后壳板螺钉(28)紧固在管口后模块(4)上;所述的管口上壳前燕尾槽(35)、管口上壳后燕尾槽(36)与管口后模块(4)、管口前模块(25)上设有的上下方向的燕尾槽以及管口下壳前燕尾槽、管口下壳后燕尾槽通过燕尾条连接;所述的管尾上壳后燕尾槽(32)、管尾上壳前燕尾槽(33)与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上设有的上下方向的燕尾槽以及管尾下壳前燕尾槽、管尾下壳后燕尾槽通过燕尾条连接;所述的上壳、下壳、左壳、右壳把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连接成一个整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水箱太阳能集热器,主要由集热器、管口支撑模块、管尾支撑模块、冷水进水管(3)、进水内管(15)、连接管(6)、热水出水管(8)、上壳、下壳、左壳、右壳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热器由集热管(18)、不锈钢内胆(13)、密封圈组成,集热管(18)的两端分别安装在管口支撑模块、管尾支撑模块内支撑,并由燕尾条(14)和螺栓组件(16)紧固连接,每支集热管(18)之间的水路用连接管(6)呈S形串联连接,自来水从冷水进水管(3)、进水内管(15)进入最下部的不锈钢内胆(13)的左侧,从不锈钢内胆(13)右侧上部出水口经连接管(6)排出进入上一级不锈钢内胆(13)左侧,从上一级不锈钢内胆(13)右侧经连接管(6)排出进入再上一级不锈钢内胆(13)左侧,从最上部的不锈钢内胆(13)右侧的热水出水管(8)排出;所述的管口支撑模块由管口上壳模块(7)、管口下壳模块(2)、管口后模块(4)、管口前模块(25)组成,管口上壳模块(7)上设有管口上壳前燕尾槽(35)、管口上壳后燕尾槽(36)、管口上壳连接燕尾槽(37),管口下壳模块(2)也设有相同的燕尾槽,管口后模块(4)、管口前模块(25)分别设有前后燕尾槽,管口上壳模块(7)下部设置的管口上壳连接燕尾槽(37)与管口后模块(4)、管口前模块(25)上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14)联结,管口下壳模块(2)上部设置的管口下壳连接燕尾槽与管口后模块(4)、管口前模块(25)下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14)联结,双向燕尾条(14)通过螺栓组件(16)紧固,把管口后模块(4)、管口前模块(25)联结成一体;所述的管尾支撑模块由管尾下壳模块(17)、管尾上壳模块(10)、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组成,管尾上壳模块(10)上设有管尾上壳后燕尾槽(32)、管尾上壳前燕尾槽(33)、管尾上壳连接燕尾槽(34),管尾下壳模块(17)也设有相同的燕尾槽,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分别设有前后燕尾槽,管尾上壳模块(10)下部设置的管尾上壳连接燕尾槽(34)与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上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14)联结,管尾下壳模块(17)上部设置的管尾下壳连接燕尾槽与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下部设置的前后燕尾槽通过双向燕尾条(14)联结,双向燕尾条(14)通过螺栓组件(16)紧固,把管尾后模块(12)、管尾前模块(22)联结成一体;所述的管尾下壳模块(17)、管尾上壳模块(10)、管尾后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楠任吉涛王存智
申请(专利权)人:王存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