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尼可变的液压衬套式减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701232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阻尼可变的液压衬套式减振装置,包括连接支架,在连接支架的左部设有第一安装孔,在连接支架的右部设有第二安装孔,在第一安装孔内安装有橡胶衬套组件,在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液压衬套组件,动力总成会产生相对较大的振动,振动首先传递给橡胶衬套组件,实现一级减振,然后振动经连接支架传递给液压衬套组件,第二橡胶套将发生变形,从而引起第一液室、第二液室的容积发生改变,致使阻尼液在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之间的环形流道来回流动,致使阻尼液流经环形流道实现对振动的耗散,实现二级减振,由于环形流道设计为迂回式,致使阻尼液流经环形流道时更好实现对振动的快速耗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汽车减振。

A hydraulic bush type damping device with variable damp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阻尼可变的液压衬套式减振装置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
,特别涉及一种阻尼可变的液压衬套式减振装置。
技术介绍
以前,汽车发动机采用的防扭拉杆式悬置都是两级橡胶减震悬置,由连接支架及其大、小两端的橡胶减振组件硫化成一体,通过两端的橡胶减振件达到隔振和减弱振动的效果。此类型的防扭拉杆式悬置结构简单,对于动力总成的横向扭转造成的振动,该结构能起到很好的抑制作用。由于橡胶是一种高分子非线性材料,虽然低频时能表现出良好的弹性,但容易在高频时出现动硬化现象。当汽车在启动、停止过程中,动力总成会产生相对较大的纵向扭矩振动,传统的悬置结构中的橡胶减振件无法快速衰减振动,从而影响整车的NVH性能。随着人们对驾驶舒适性和整车NVH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防扭拉杆式悬置已无法更好的满足人们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阻尼可变的液压衬套式减振装置,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可快速衰减振动。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阻尼可变的液压衬套式减振装置,包括呈左右延伸设置的连接支架,在所述连接支架的左部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连接支架的右部设有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安装有橡胶衬套组件,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液压衬套组件;所述橡胶衬套组件包括套装于第一安装孔内的第一橡胶套,所述第一橡胶套与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套内套装有与第一橡胶套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管;所述液压衬套组件包括套装于第二安装孔内的固定套管、套装于固定套管内的第二橡胶套,位于所述第二橡胶套的中心设有与第二橡胶套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管,在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前侧和后侧均连接有橡胶连接块,所述第二安装管通过两个橡胶连接块与第二橡胶套的内侧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橡胶套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在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之间的第二橡胶套外侧面上设有迂回式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和环形凹槽均往里凹进,所述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分别与固定套管内侧面形成第一液室、第二液室,所述环形凹槽与固定套管内侧面形成环形流道,所述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通过环形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内均充有阻尼液。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凹腔呈棱台形,所述第一凹腔呈扇形。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固定套管的内侧面与第二橡胶套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套管状的流道保持架,在所述流道保持架与第一凹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第一凹腔开口的形状大小对应,在所述流道保持架与第二凹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第二凹腔开口的形状大小对应,在所述流道保持架与环形凹槽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往里凹进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形状大小与环形凹槽的形状大小对应,所述流道保持架包围在第二橡胶套的外侧面,所述环形凹槽通过通道与固定套管内侧面形成环形流道。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固定套管的外侧面上设有多个第二螺孔,所述第二螺孔为盲孔结构,在所述连接支架的侧面上多个安装通孔,多个第二螺孔的位置与多个安装通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所述安装通孔内设有固定螺钉,所述固定螺钉穿过安装通孔后与第二螺孔螺纹连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第二液室内安装有节流构件,所述节流构件包括从内往外设置的节流板架和固定板架,所述节流板架和固定板架均呈弧形板状,所述固定板架、节流板架的形状大小均与第二凹腔的形状大小对应,所述固定板架把节流板架固定安装在第一凹腔的开口上,所述节流板架中部设有格栅,所述格栅与固定板架的内侧面设有间隙,在所述格栅的中部连接有撞块,所述撞块的内端往第二凹腔内延伸,所述撞块的外端往外延伸至与固定板架的内侧面抵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节流板架内侧的边沿与节流板架外侧的边沿之间设有橡胶密封框,所述节流板架通过橡胶密封框与节流板架抵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安装孔和第一安装孔的轴线均呈竖向设置,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内径,在所述固定套管下端的内侧设有往内延伸的第一台阶,所述第二橡胶套的下端与第一台阶抵接,在所述固定套管上端的外侧设有往外延伸的第二台阶,所述固定套管通过第二台阶与连接支架的上表面抵接,所述固定套管上端连接有环形的端盖,所述第二橡胶套的上端与端盖抵接。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端盖上设有多个连接孔,多个连接孔呈环状间隔排列设置在端盖的端面上,在所述固定套管的上端面设有多个第一螺孔,多个连接孔的位置与多个第一螺孔的位置一一对应,在所述连接孔内设有连接螺钉,所述连接螺钉穿过连接孔后与第一螺孔螺纹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使用时,第一安装管与汽车发动机的动力总成连接,第二安装管与副车架连接,当汽车处于启动、关闭过程中,动力总成会产生相对较大的振动,振动首先传递给橡胶衬套组件,通过第一橡胶套的减振效果,实现一级减振,然后振动经连接支架传递给液压衬套组件,当连接支架受振动影响时,第二橡胶套将发生变形,从而引起第一液室、第二液室的容积发生改变,致使阻尼液在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之间的环形流道来回流动,致使阻尼液流经环形流道实现对振动的耗散,实现二级减振,由于环形流道设计为迂回式,在不增加液压衬套整体体积情况下,加大了流道总长度,致使阻尼液流经环形流道时更好实现对振动的快速耗散。本技术用于汽车减振。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液压衬套组件的爆炸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橡胶套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流道保持架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节流板架内侧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节流板架外侧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固定套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连接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地理解本技术的目的、特征和效果。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另外,文中所提到的所有联接/连接关系,并非单指构件直接相接,而是指可根据具体实施情况,通过添加或减少联接辅件,来组成更优的联接结构。本技术中的各个技术特征,在不互相矛盾冲突的前提下可以交互组合。参照图1至图7,这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具体地:一种阻尼可变的液压衬套式减振装置,如图1和图7所示,包括呈左右延伸设置的连接支架100,在所述连接支架100的左部设有第一安装孔110,在所述连接支架100的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阻尼可变的液压衬套式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左右延伸设置的连接支架,在所述连接支架的左部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连接支架的右部设有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安装有橡胶衬套组件,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液压衬套组件;/n所述橡胶衬套组件包括套装于第一安装孔内的第一橡胶套,所述第一橡胶套与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套内套装有与第一橡胶套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管;/n所述液压衬套组件包括套装于第二安装孔内的固定套管、套装于固定套管内的第二橡胶套,位于所述第二橡胶套的中心设有与第二橡胶套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管,在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前侧和后侧均连接有橡胶连接块,所述第二安装管通过两个橡胶连接块与第二橡胶套的内侧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橡胶套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在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之间的第二橡胶套外侧面上设有迂回式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和环形凹槽均往里凹进,所述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分别与固定套管内侧面形成第一液室、第二液室,所述环形凹槽与固定套管内侧面形成环形流道,所述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通过环形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内均充有阻尼液。/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阻尼可变的液压衬套式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呈左右延伸设置的连接支架,在所述连接支架的左部设有第一安装孔,在所述连接支架的右部设有第二安装孔,在所述第一安装孔内安装有橡胶衬套组件,在所述第二安装孔内安装有液压衬套组件;
所述橡胶衬套组件包括套装于第一安装孔内的第一橡胶套,所述第一橡胶套与第一安装孔同轴设置,在所述第一橡胶套内套装有与第一橡胶套同轴设置的第一安装管;
所述液压衬套组件包括套装于第二安装孔内的固定套管、套装于固定套管内的第二橡胶套,位于所述第二橡胶套的中心设有与第二橡胶套同轴设置的第二安装管,在所述第二安装管的前侧和后侧均连接有橡胶连接块,所述第二安装管通过两个橡胶连接块与第二橡胶套的内侧面连接,在所述第二橡胶套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有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在第一凹腔与第二凹腔之间的第二橡胶套外侧面上设有迂回式的环形凹槽,所述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和环形凹槽均往里凹进,所述第一凹腔、第二凹腔分别与固定套管内侧面形成第一液室、第二液室,所述环形凹槽与固定套管内侧面形成环形流道,所述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通过环形流道连通,在所述第一液室与第二液室内均充有阻尼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变的液压衬套式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腔呈棱台形,所述第一凹腔呈扇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尼可变的液压衬套式减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固定套管的内侧面与第二橡胶套的外侧面之间设有套管状的流道保持架,在所述流道保持架与第一凹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一通槽,所述第一通槽与第一凹腔开口的形状大小对应,在所述流道保持架与第二凹腔对应的位置上设有第二通槽,所述第二通槽与第二凹腔开口的形状大小对应,在所述流道保持架与环形凹槽对应的位置上设有往里凹进的通道,所述通道的形状大小与环形凹槽的形状大小对应,所述流道保持架包围在第二橡胶套的外侧面,所述环形凹槽通过通道与固定套管内侧面形成环形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道勇黄洁琳张文灿柴牧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