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伞式防冲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9228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10: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伞式防冲刷结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容易受冲刷破坏的问题,利用伞式防冲刷结构直接遮盖桩周土体,通过隔水伞面结构调整水流方向,使桩周土体免受水流的冲刷,增强了防护效果。其包括单桩、中心圈梁、伞骨和伞面,中心圈梁套设于单桩外侧,所述伞骨呈放射状连接于中心圈梁外侧,所述伞骨内端与中心圈梁外侧转动连接,伞面敷设于伞骨顶面。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可实现张开、闭合操作,闭合状态下方便运输与安装,节省了施工成本;伞面结构边缘可能产生冲刷,伞骨外端及边缘压重砂肋排可随着海床面下降而自动调整姿态进行适应,持久保护风机基础,减少了运营期维护成本。

Umbrella anti scour structure of offshore wind power single pile found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伞式防冲刷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保护
,特别涉及利用伞式结构保护桩周土体的海上桩基防冲刷装置。
技术介绍
海上风电单桩基础通常由单根大直径钢管构成,下部深入土中,提供承载力;中部浸于水中,承受波浪、海流、潮汐、海生物生长等长期海洋环境作用;上部通过法兰与风力发电机塔筒相连。作为结构最为简单的一种海上风机基础型式,单桩基础是目前海上风电的主导基础结构型式。单桩基础沉桩后,潮流和波浪引起的水体粒子的运动形态会受到显著的影响。在单桩基础的向流处前方会形成一个马蹄涡,在单桩基础的背流处后方会形成涡流卡门涡街,在单桩基础的两侧流线会收缩。这种局部流态的改变,会增加水流对底床的剪切应力,从而使水流挟沙能力的提高。如果底床是易受侵蚀的,那么在单桩基础局部会形成冲刷坑,进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针对上述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容易受冲刷破坏的问题,现行工程中采用较多的是护底减冲防护措施,主要是利用抛石、砂袋、砂被等为主的防护层对桩基周边冲刷影响区域进行压盖防护,并不能有效隔离桩周水流,难以取得可靠的冲刷防护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伞式防冲刷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单桩(1)、中心圈梁(3)、伞骨(7)和伞面(10),中心圈梁(3)套设于单桩(1)外侧,所述伞骨(7)呈放射状连接于中心圈梁(3)外侧,所述伞骨(7)内端与中心圈梁(3)外侧转动连接,伞面(10)敷设于伞骨(7)顶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伞式防冲刷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单桩(1)、中心圈梁(3)、伞骨(7)和伞面(10),中心圈梁(3)套设于单桩(1)外侧,所述伞骨(7)呈放射状连接于中心圈梁(3)外侧,所述伞骨(7)内端与中心圈梁(3)外侧转动连接,伞面(10)敷设于伞骨(7)顶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伞式防冲刷结构,其特征是,环绕所述单桩(1)侧面设置若干支撑牛腿(2),所述支撑牛腿(2)均位于统一高度,所述中心圈梁(3)底部固定于支撑牛腿(2)上,中心圈梁(3)内侧与单桩(1)之间的间隙中插接有若干楔形塞(1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伞式防冲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心圈梁(3)的截面形状为倒置的“L”形结构且“L”形结构开口朝向外侧,环绕所述中心圈梁(3)外侧等距间隔设置若干伞骨(7),所述伞骨(7)内端通过水平转轴(5)与中心圈梁(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伞式防冲刷结构,其特征是,所述中心圈梁(3)在伞骨(7)内端的上方设有限位橡胶块。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上风电单桩基础伞式防冲刷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杰李涛王滨陈法波王淡善周胡潘祖兴姜贞强何奔郇彩云吕娜朱彬彬许光明沈侃敏高鹏陈金忠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