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619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包括雨水汇流装置、设于雨水汇流装置下方的截污提篮装置以及设于截污提篮装置下方的过滤溢流装置,雨水汇流装置用于汇集雨水,截污提篮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一支架及设于第一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一过滤部件,第一过滤部件用于过滤从雨水汇流装置流出的雨水,过滤溢流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二支架及设于第二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二过滤部件,第二过滤部件对应位于第一过滤部件下方,第二过滤部件用于过滤并排出从第一过滤部件流出的雨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可以实现对雨水的二次过滤,减少污染,还可以有效排水,降低内涝可能性。

A built-i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ainwater filter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
本技术涉及雨水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大多数城市道路一般采用较为传统的排水方法,即采用雨水箅子来进行排水,地表树叶、垃圾等直接经过雨水箅子流入城市排水管网。采用传统的排水方法有以下弊端:地表树叶、垃圾等直接经过雨水箅子流入城市排水管网,这部分垃圾往往造成城市排水管网堵塞,在雨水量比较大的时候容易造成城市内涝。同时机动车道沥青、水泥路面往往受到来往车辆的油污、尾气的影响,在降雨前期过程中,初期雨水混杂这部分地表面源污染物直接流向城市排水管网流向河道,造成二次污染。现在也有一些地区采用现行国标图集做法来排雨水,现行国标图集做法较为适用于新建道路,即雨水先通过截污框过滤较大的杂质,再经由无砂混凝土透水墙进一步阻隔垃圾,最后从无砂混凝土透水墙流出的雨水流入城市排水管网。采用现行国标图集做法有以下弊端:现行国标图集做法较为适用于新建道路,然而既有道路的雨水井并不满足国标要求,因此需进行破除并重新砌筑,耗费人力物力;此外,使用年限较长的无砂混凝土透水墙易被灰尘、垃圾等污物堵塞,大大降低其透水性能,易造成堵塞,而且清理或重新更换无砂混凝土透水墙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可以实现对雨水的二次过滤,减少污染,还可以有效排水,降低内涝可能性。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用于道路排水,包括雨水汇流装置、设于所述雨水汇流装置下方的截污提篮装置以及设于所述截污提篮装置下方的过滤溢流装置,所述雨水汇流装置用于汇集雨水,所述截污提篮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一支架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用于过滤从所述雨水汇流装置流出的所述雨水,所述过滤溢流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二支架及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下方,所述第二过滤部件用于过滤并排出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流出的所述雨水。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汇流装置嵌装于雨水箅子内,所述雨水汇流装置为一呈漏斗状的框架结构。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截污提篮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一侧的第一封闭部件,所述过滤溢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件一侧的溢流口且所述溢流口高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件设置,所述第一封闭部件和所述溢流口上下对应设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溢流装置对应所述第一封闭部件的位置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金属管,所述金属管形成所述溢流口。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围合形成中空框体的多块第一侧板,所述第一过滤部件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底部并与所述多块第一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侧板上设有第一把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为过滤网,所述第一封闭部件为隔离板。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过滤结构还包括第一连接部件,所述第一连接部件一端固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底部,另一端固接至所述过滤溢流装置。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架包括围合形成中空框体的多块第二侧板,所述第二过滤部件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并与所述多块第二侧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侧板上设有第二把手。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包括穿孔板和设于所述穿孔板下方的过滤包。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包内填充有活性炭、沸石、粗砂中的一种或任意几种。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雨水汇流装置、所述截污提篮装置和所述过滤溢流装置的材质为不锈钢。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所述雨水过滤结构还包括长度可调的第一承托部件,所述第一承托接部件固接于所述第二支架的底部,用于支撑所述过滤溢流装置以及调整所述过滤溢流装置的安装高度。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设置的雨水汇流装置、截污提篮装置、过滤溢流装置三个部分,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二次过滤,有效截污。截污提篮装置设置过滤网,能有效的拦截树叶及较大尺寸的垃圾、污物,确保大尺寸的垃圾污物不进入城市排水管网。且雨水经过截污提篮装置的第一过滤部件流入过滤溢流装置的第二过滤部件,第二过滤部件的过滤包能有效去除雨水中较小尺寸的污染物以及初期雨水中的面源污染。(2)有效排水,降低内涝可能性。由于过滤溢流装置的中部开设有溢流口,溢流口高于第二过滤部件设置,当雨量较大后,雨水无法完全顺利通过过滤溢流装置的第二过滤部件,此时则可通过中部的溢流口流向城市排水管网,可以有效排水,降低内涝风险。(3)便于维护清理。截污提篮装置和过滤溢流装置均设有不锈钢把手,便于环卫人员进行定期垃圾清理。(4)安装方便,该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为三部分组装而成,各部分结构简单,加工安装便捷;造价低、工期短,便于道路改造中使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雨水汇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截污提篮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公开的过滤溢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技术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结构、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用于道路排水,其特征在于,包括/n雨水汇流装置,所述雨水汇流装置用于汇集雨水;/n设于所述雨水汇流装置下方的截污提篮装置,所述截污提篮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一支架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用于过滤从所述雨水汇流装置流出的所述雨水;以及/n设于所述截污提篮装置下方的过滤溢流装置,所述过滤溢流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二支架及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下方,所述第二过滤部件用于过滤并排出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流出的所述雨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置入式环保型雨水过滤结构,用于道路排水,其特征在于,包括
雨水汇流装置,所述雨水汇流装置用于汇集雨水;
设于所述雨水汇流装置下方的截污提篮装置,所述截污提篮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一支架及设于所述第一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一过滤部件,所述第一过滤部件用于过滤从所述雨水汇流装置流出的所述雨水;以及
设于所述截污提篮装置下方的过滤溢流装置,所述过滤溢流装置包括中空的第二支架及设于所述第二支架的顶部或底部的第二过滤部件,所述第二过滤部件对应位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下方,所述第二过滤部件用于过滤并排出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流出的所述雨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汇流装置嵌装于雨水箅子内,所述雨水汇流装置为一呈漏斗状的框架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污提篮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过滤部件一侧的第一封闭部件,所述过滤溢流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件一侧的溢流口且所述溢流口高于所述第二过滤部件设置,所述第一封闭部件和所述溢流口上下对应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溢流装置对应所述第一封闭部件的位置设置有向上延伸的金属管,所述金属管形成所述溢流口。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雨水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包括围合形成中空框体的多块第一侧板,所述第一过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凌江杜从彬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