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52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涉及交通器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其包括柱体、包覆于柱体外围的反光条、不少于三组固定于柱体周向的安装座和数量与安装座相同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杆、紧固件和支脚;支撑板与柱体连接;支撑杆上端穿设于支撑板,可相对支撑板上下滑移;紧固件与支撑杆相连可用于将支撑杆紧固于支撑板上;支撑杆下端与支脚相连,支脚通过支撑杆上下滑移调节支撑于地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不破坏路面的效果。

A kind of warning post without damaging the roa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
本技术涉及交通器材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
技术介绍
警示柱常用于道路、建筑物和停车位之间的隔离,使行驶的机动车辆起到警示作用。现有的警示柱通过在道路上钻孔,打入膨胀螺栓来固定在道路上,使用以后道路上往往会留下螺纹孔,导致路面结构被破坏,留下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主权一的内容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包括柱体、包覆于柱体外围的反光条和不少于三组的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板、支撑杆、紧固件和支脚;支撑板与柱体连接;支撑杆上端穿设于支撑板,可相对支撑板上下滑移;紧固件与支撑杆相连可用于将支撑杆紧固于支撑板上;支撑杆下端与支脚相连,支脚通过支撑杆上下滑移调节支撑于地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支撑杆在支撑板上滑移调节,并通过紧固件固定支撑杆让支脚抵接在地面上来替代螺栓连接于地面上,以实现不破坏路面的效果。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板通过转动件转动连接于柱体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支撑板可以带动支撑杆和支脚一起调节角度来适应不平整的地面,使本技术的使用不受地面不平的限制。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件包括手拧螺栓和转动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手拧螺栓方便转动,采用手拧螺栓和转动螺母配合,在拧松手拧螺栓的时候支撑板可以转动,拧紧手拧螺栓的时候可以固定支撑板,方便支撑板正常转动和调节好之后的固定。r>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杆上端开设有螺纹部,支撑杆下端开设有安装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上端螺纹部跟下端的安装槽,方便支撑杆跟支撑板和支脚之间的安装拆卸。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紧固件为两个螺帽,螺帽分别于支撑板的上下两端跟支撑杆螺纹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螺帽把支撑杆固定在支撑板上使支撑杆调节更加方便,螺帽分别设置在支撑板的上下两端可以更加有效的固定支撑杆在固定后防止支撑杆在上下两个方向的滑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脚包括支撑部和连接部,连接部通过连接件转动连接于支撑杆下端安装槽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支脚方便跟支撑杆连接,同时转动连接可以在支撑板转动调节角度后,再次调节支脚的角度,使支脚底面跟始终平行于地面,增加跟地面接触面积更加稳固不易倒。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采用连接螺栓和连接螺母配合,在拧松连接螺栓的时候支脚可以转动,拧紧连接螺栓的时候可以固定支脚,方便支脚正常转动和调节好之后的固定。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还包括弹性垫片。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在连接螺栓跟支撑柱、连接螺母跟支撑柱之间增加弹性垫片使原本连接螺栓、连接螺母跟支撑柱之间的点接触变成连接螺栓、连接螺母跟弹性片之间的面接触,增大接触面积,使连接螺栓、连接螺母在拧紧使不易松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部下端面设有橡胶垫。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本技术在地面小面积内凹凸不平的情况下,通过橡胶垫的形变依然可以平稳放置在地面上。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所述橡胶垫下表面设有橡胶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以凹凸面代替光滑面增大本技术与地面的摩擦力,使本技术不易倒。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支撑杆在支撑板上滑移调节,通过紧固件固定支撑杆让支脚抵接在地面上来替代螺栓连接于地面上,实现不破坏路面的效果;2.各个连接点采用螺纹连接方便拆卸;3.支撑组件的转动调节,使本技术的适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支脚连接部分的爆炸视图。图中,1、地面;2、柱体;21、反光条;22、膨胀螺栓;23、安装座;24、开槽24;3、支撑组件;31、支撑板;32、支撑杆;321、螺纹部;322、安装槽;33、紧固件;34、支脚;341、连接部;342、支撑部;4、转动件;41、手拧螺栓;42、转动螺母;5、连接件;51、连接螺栓;52、连接螺母;53、弹性垫片;6、橡胶垫;7、橡胶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包括圆柱体的柱体2、包覆于柱体2外围的三条反光条21;反光条21沿柱体2从上至下均匀分布、四组固定于柱体周向均匀的安装座23和沿与安装座23相配合的四组支撑组件3,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1、支撑杆32、紧固件33和支脚34;支撑板31与柱体2连接;支撑杆32上端穿设于支撑板31,可相对支撑板31上下滑移;紧固件33与支撑杆32相连可用于将支撑杆32紧固于支撑板31上;支撑杆32下端与支脚34相连,支脚34通过支撑杆32上下滑移调节支撑于地面1。参照图2和图3,柱体2固定连接有四组对应支撑板31安装座23,安装座23贯穿开设有供支撑板31放置的开槽24,座23上垂直开槽24开设有螺纹孔,支撑板31为矩形板一段靠近柱体2卡接于开槽24内,靠近柱体2一端设有和开槽24贯穿方向同向的圆倒角以防止支撑板31转动时和柱体2有干涉导致无法转动,支撑板31靠近柱体2端侧壁沿支撑板31宽度方向贯穿开设有水平的螺纹孔;转动件4贯穿支撑板31螺纹孔和安装部螺纹孔使支撑板31转动连接于柱体2上;转动件4优选手拧螺栓41和转动螺母42,通过手拧螺栓41和转动螺母42之间的松紧调节实现支撑板31的转动和固定,起到调节支撑板31来调节支撑组件3和柱体2的夹角以实现在不平整的地面1上依旧可以使本技术保持稳定不倒,支撑板31垂直板面开设有供支撑杆32贯穿的通孔。参照图3和4,支撑杆32上端开设螺纹部321,螺纹部321贯穿支撑板31,紧固件33螺纹连接于支撑杆32将支撑杆32紧固在支撑板31上,紧固件33优选两个螺帽,分别于支撑板31上端面和下端面螺纹连接于支撑杆32上端螺纹部321,通过螺栓的调节达到支撑杆32上下滑移和固定的效果;支撑杆32下端开设有贯穿支撑杆32的安装槽322,支撑杆32上贯穿开设有与安装槽322垂直的螺纹孔。参照图4,支脚34包括与支撑杆32转动连接的连接部341和与连接部341固定连接用于支撑于地面1的支撑部342,连接部341为矩形,上端靠近支撑杆32卡接于安装槽322内;连接部341上端靠近安装槽322开设有和安装槽322贯穿方向同向的圆倒角以防止支撑板31转动时跟柱体2有干涉导致无法转动,连接部341靠近柱体2端侧壁贯穿开设有水平的螺纹孔;连接件5贯穿支撑杆32螺纹孔和连接部341螺纹孔使支脚34转动连接于支撑杆32上,连接件5优选连接螺栓51和连接螺母52,通过连接螺栓51和连接螺母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包括柱体(2)、包覆于柱体(2)外围的反光条(21)、不少于三组固定于柱体周向的安装座(23)和数量与安装座(23)相同的支撑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1)、支撑杆(32)、紧固件(33)和支脚(34);支撑板(31)与柱体(2)连接;支撑杆(32)上端穿设于支撑板(31),相对支撑板(31)上下滑移;紧固件(33)与支撑杆(32)相连用于将支撑杆(32)紧固于支撑板(31)上;支撑杆(32)下端与支脚(34)相连,支脚(34)通过支撑杆(32)上下滑移调节支撑于地面(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包括柱体(2)、包覆于柱体(2)外围的反光条(21)、不少于三组固定于柱体周向的安装座(23)和数量与安装座(23)相同的支撑组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3)包括支撑板(31)、支撑杆(32)、紧固件(33)和支脚(34);支撑板(31)与柱体(2)连接;支撑杆(32)上端穿设于支撑板(31),相对支撑板(31)上下滑移;紧固件(33)与支撑杆(32)相连用于将支撑杆(32)紧固于支撑板(31)上;支撑杆(32)下端与支脚(34)相连,支脚(34)通过支撑杆(32)上下滑移调节支撑于地面(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1)转动连接于安装座(23)上,支撑板(31)和安装座(23)穿设有转动件(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4)包括手拧螺栓(41)和转动螺母(42),手拧螺栓(41)沿支撑板(31)宽度方向水平贯穿支撑板(31)和安装座(23)连接支撑板(31)的部位,转动螺母(42)拧在手拧螺栓(41)上,夹紧支撑板(31)和安装座(23)。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不破坏道路警示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32)上端开设有螺纹部(3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慧菊孙扬俞思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闳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