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90884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其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解决了目前电梯轿厢箱底护脚板容易和井道井底之间发生碰撞的技术问题,包括护脚板本体,所述护脚板本体由相互滑移设置的上护脚板本体和下护脚板本体两部分构成,所述上护脚板本体用于和轿厢箱底侧面固定,所述下护脚板本体和所述上护脚板本体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下护脚板本体通过连接组件在所述上护脚板本体上滑移连接。根据以上技术方案,通过将护脚板设置为上护脚板本体和下护脚板本体两部分结构,下护脚板本体通过连接组件在上护脚板本体上滑移连接,从而当护脚板和井道井底接触时,下护脚板本体在上护脚板本体上收缩滑移,从而达到避免撞击的目的。

A structure of foot guard under the bottom of elevato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
,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
技术介绍
电梯轿厢是电梯用以承载、运送人员和物资的箱形空间。轿厢一般由轿底、轿壁、轿顶、轿门等主要部件构成,其内部净高度至少应为2m。现有电梯轿厢结构,包括箱体和其底部的护脚板,护脚板安装在箱体底部的侧面上。护脚板,如字面意思,是保护人的脚不受电梯剪切伤害,一般安装在电梯层门和轿门的地坎下面,在电梯没有完全平层(或轿厢地坎面低于或者高于层门地坎)时,防止电梯乘客在出入电梯时脚卡在井道从而造成伤害的一块铁板。但是,上述的电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由于最底层楼层平面和电梯井道井底平面之间的高度差是有限的,且高度差相对比较低。由于轿厢上需要安装护脚板,护脚板具有一定的高度,其高度要求需要符合国家标准。因此电梯轿厢在到达最底层楼层平面时,护脚板很容易与井道井底发生撞击碰撞,使得护脚板的安装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电梯轿厢箱底护脚板容易和井道井底之间发生碰撞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通过将护脚板设置为上护脚板本体和下护脚板本体两部分结构,下护脚板本体通过连接组件在上护脚板本体上滑移连接,从而当护脚板和井道井底接触时,下护脚板本体在上护脚板本体上收缩滑移,从而达到避免撞击的目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包括护脚板本体,所述护脚板本体由相互滑移设置的上护脚板本体和下护脚板本体两部分构成,所述上护脚板本体用于和轿厢箱底侧面固定,所述下护脚板本体和所述上护脚板本体之间设有连接组件,所述下护脚板本体通过连接组件在所述上护脚板本体上滑移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护脚板设置为上护脚板本体和下护脚板本体两部分结构,下护脚板本体通过连接组件在上护脚板本体上滑移连接,从而当护脚板和井道井底接触时,下护脚板本体在上护脚板本体上收缩滑移,从而达到避免撞击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包括上重型滑轨组件和下重型滑轨组件,所述上重型滑轨组件和所述上护脚板本体固定,所述下重型滑轨组件和下护脚板本体固定,所述上重型滑轨组件和下重型滑轨组件之间滑移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下重型滑轨组件向上重型滑轨组件内收缩移动,带动下护脚板本体向靠近上护脚板本体的一侧滑移,以达到收缩的目的。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护脚板本体上安装有限位板,用以限制下护脚板本体的滑移极限位置。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有限位板,主要作用是用以限制下护脚板本体的滑移极限位置,对连接组件进行防护,防止下护脚板本体滑过头而导致的连接组件的损坏。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组件为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配置为伸缩杆采用标准型重型滑轨。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采用标准重型滑轨达到连接组件的功能,使得上护脚板本体和下护脚本体之间能够实现相互滑移。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护脚板本体背离所述下护脚板本体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板,所述上护脚板本体和所述连接槽板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槽板的另一侧上穿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用于和轿厢固定。所述连接件为螺栓组件。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连接槽板,从而方便了上护脚板本体和轿厢之间的连接;具体的,其增大上护脚板本体和轿厢之间间隔的距离,使得连接更加方便。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重型滑轨组件上固定有加强支撑板,所述加强支撑板的底端和所述上重型滑轨组件固定,所述加强支撑板的顶端用于和轿厢箱底固定。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加强支撑板,使得护脚板的安装更加牢固,不易向轿厢箱底的一侧倾斜变形。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加强支撑板用于和轿厢箱底固定的一端设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预穿设有锁紧螺栓。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加强支撑板上设置固定板,能够使得固定板和轿厢箱底平面相互平行,使得固定更加方便。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将护脚板设置为上护脚板本体和下护脚板本体两部分结构,下护脚板本体通过连接组件在上护脚板本体上滑移连接,从而当护脚板和井道井底接触时,下护脚板本体在上护脚板本体上收缩滑移,从而达到避免撞击的目的;(2)通过设置加强支撑板,使得护脚板的安装更加牢固,不易向轿厢箱底的一侧倾斜变形。附图说明图1为护脚板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护脚板的侧视图;图3为展示连接槽板的结构图。附图标记:1、护脚板本体;2、上护脚板本体;3、下护脚板本体;4、连接组件;41、上重型滑轨组件;42、下重型滑轨组件;5、连接槽板;6、连接件;7、加强支撑板;71、固定板;8、限位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是保护人的脚不受电梯剪切伤害,一般安装在电梯层门和轿门的地坎下面,在电梯没有完全平层(或轿厢地坎面低于或者高于层门地坎)时,防止电梯乘客在出入电梯时脚卡在井道从而造成伤害的一块铁板。结合图1和图2可知,包括护脚板本体1,护脚板本体1由相互滑移设置的上护脚板本体2和下护脚板本体3两部分构成,上护脚板本体2用于和轿厢箱底侧面固定,下护脚板本体3和上护脚板本体2之间设有连接组件4,下护脚板本体3通过连接组件4在上护脚板本体2上滑移连接。具体的,连接组件4包括上重型滑轨组件41和下重型滑轨组件42,上重型滑轨组件41和上护脚板本体2固定,下重型滑轨组件42和下护脚板本体3固定,上重型滑轨组件41和下重型滑轨组件42之间滑移连接。连接组件4为伸缩杆,伸缩杆配置为伸缩杆采用标准型重型滑轨。同时,上护脚板本体2上安装有限位板8,用以限制下护脚板本体3的滑移极限位置。结合图2和图3可知,为了方便上护脚板本体2和轿厢之间的连接固定,在上护脚板本体2背离下护脚板本体3的一端设有连接槽板5,上护脚板本体2和连接槽板5一侧固定连接,连接槽板5的另一侧上穿设有连接件6,连接件6用于和轿厢固定。其中,连接件6为螺栓组件。同时,为了对护脚板2的安装结构进行加强,在上重型滑轨组件41上固定有加强支撑板7,加强支撑板7的底端和上重型滑轨组件41固定,加强支撑板7的顶端用于和轿厢箱底固定。加强支撑板7用于和轿厢箱底固定的一端设有固定板71,固定板71上预穿设有锁紧螺栓。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包括护脚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脚板本体(1)由相互滑移设置的上护脚板本体(2)和下护脚板本体(3)两部分构成,所述上护脚板本体(2)用于和轿厢箱底侧面固定,所述下护脚板本体(3)和所述上护脚板本体(2)之间设有连接组件(4),所述下护脚板本体(3)通过连接组件(4)在所述上护脚板本体(2)上滑移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包括护脚板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护脚板本体(1)由相互滑移设置的上护脚板本体(2)和下护脚板本体(3)两部分构成,所述上护脚板本体(2)用于和轿厢箱底侧面固定,所述下护脚板本体(3)和所述上护脚板本体(2)之间设有连接组件(4),所述下护脚板本体(3)通过连接组件(4)在所述上护脚板本体(2)上滑移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上重型滑轨组件(41)和下重型滑轨组件(42),所述上重型滑轨组件(41)和所述上护脚板本体(2)固定,所述下重型滑轨组件(42)和下护脚板本体(3)固定,所述上重型滑轨组件(41)和下重型滑轨组件(42)之间滑移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护脚板本体(2)上安装有限位板(8),用以限制下护脚板本体(3)的滑移极限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轿厢箱底下护脚板本体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富航侯胜欣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江菱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