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敏专利>正文

一种熊胆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技术

技术编号:23689759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1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熊胆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制备方法包括熊胆草晾干后,粉碎、过筛,进行酶解提取,得到熊胆草提取物。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熊胆草提取物具有较好的抗疟疾活性。

A kind of extract of bear bile grass and its preparation and Applic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熊胆草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药提取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熊胆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和用途,本专利技术的提取物可以作为药品使用。
技术介绍
金龙胆草(学名:熊胆草,拉丁学名:Conyzablinii)为菊科白酒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产于云南、四川及贵州。常生长于海拔1800-2600米的山坡草地,荒地路旁或旷野。全草供药用,有消炎止血,截疟之功效。中文学名是熊胆草,拉丁学名Conyzablinii,别称是苦蒿尖、苦龙胆、苦蒿、金龙胆草,属于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合瓣花亚纲的桔梗目,菊科里的管状花亚科分布区域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一年生草本。主根圆柱状,不分枝或稀分枝,有多数纤维状根。茎直立,高40-90(100)厘米,基部径4-5毫米,有条纹,分枝或不分枝,全株被白色开展的长毛和密腺毛。叶密集,下部叶有柄,花期常枯萎;纸质,中部叶及上部叶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4-7.5(10)厘米,宽2.5-3(4)厘米,无柄,基部狭,全部叶羽状深裂,稀浅裂,裂片通常4-6对,线形或线状披针形,极偏斜,顶端稍尖,全缘或有疏齿,顶端的裂片大,倒卵状披针形,具疏齿,叶脉在背面明显,两面被长毛和密腺毛。它产于云南(昆明、东川、弥渡、漾濞、思茅、蒙自)、四川(汉源、石棉、泸定、西昌)及贵州。常生长于海拔1800-2600米的山坡草地,荒地路旁或旷野。模式标本采自贵州。全草供药用,有消炎止血,截疟之功效。果实为长圆形,长约1毫米,扁压,边缘脉状,两面被微毛;冠毛1层,污白色,糙毛状,稍长于花冠,基部连合成环。花头状花序径7-10毫米,在茎和枝端排成狭而短的圆锥状花序;花序梗短,密被开展的长毛及腺毛;总苞半球状钟形,长约6毫米,宽约10毫米;总苞片3-4层。绿色,线形,顶端渐尖,有白色膜质的边缘,背面被密长毛和腺毛。本专利技术使用特殊工艺制备得到熊胆草提取物,经体内生物活性实验证实其具有显著抗疟疾的功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熊胆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将熊胆草晾干粉碎后,使用酶提取法获得具有生物活性的熊胆草提取物,该提取物可以用作抗疟疾的药品。本专利技术种的制备工艺是经过长期的科学研究而总结出来的,其特点在于工艺简单、经济,绿色环保,同时用于大规模生产。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提供了一种熊胆草提取物。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了制备所述熊胆草提取物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了一种抗疟疾的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了一种含有上述化合物或提取物的组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有一目的是提供了上述化合物或所述组合物的用途。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是提供了利用上述化合物或组合物防治疟疾的方法。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熊胆草提取物,其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将熊胆草粉碎后,再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加入生物酶进行提取,分1-3次提取,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提取液浓缩至85℃时的相对密度1.10~1.20g/mL,得到浸膏,然后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优选地,喷雾干燥前加入辅料淀粉。所述过滤液浓缩至85℃时的相对密度为1.15~1.20。所述熊胆草选自叶、花、果和茎。所述的熊胆草提取物,优选地,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1)将一定量的熊胆草与水按质量比为1:10~1:20混合,加入熊胆草质量的0.1%~0.5%的生物蛋白酶,调节pH至7~9,恒温40~55℃搅拌3~6h;(2)提取完成后,将步骤(1)中的提取液煮沸5~10min,待冷却至室温,离心过滤,滤液待用;(3)将步骤(2)中的滤液浓缩至30℃时的相对密度1.10~1.20g/mL,经喷雾干燥得到乳白色熊胆草浸膏粉。所述的生物蛋白酶选自食品级的中性蛋白酶(酶活力≥20万u/g)、木瓜蛋白酶(酶活力≥40万u/g)、菠萝蛋白酶(酶活力≥30万u/g)、碱性蛋白酶(酶活力≥20万u/g)、胰酶(酶活力≥3000u/g)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优选地使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木瓜蛋白酶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制备疟疾的化合物,其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将所述的浸膏粉进行柱层析即得,所述化合物如下所示:优选地,所述柱层析的洗脱剂是石油醚和乙酸乙酯,其体积比为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组合物,其含有所述的提取物,或含有所述的化合物,以及药学上可用的助剂;所述组合物可为任意剂型,优选其是片剂、分散片、胶囊剂、软胶囊剂、微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粉针剂、冻干粉针剂、微丸剂、滴丸剂、糖浆剂、散剂、浸膏剂、煎膏剂、口服液体制剂。所述的化合物可用于制备抗疟疾药物。所述提取物、化合物和组合物可以明显抗疟疾。所述的组合物可用于制备抗疟疾的药物。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熊胆草提取物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下述步骤:将熊胆草粉碎后,再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加入生物酶进行提取,分1-3次提取,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提取液浓缩至85℃时的相对密度1.10~1.20g/mL,得到浸膏,然后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具体制备方法如下:(1)将一定量的熊胆草与水按质量比为1:10~1:20混合,加入熊胆草质量的0.1%~0.5%的生物蛋白酶,调节pH至7~9,恒温40~55℃搅拌3~6h;(2)提取完成后,将步骤(1)中的提取液煮沸5~10min,待冷却至室温,离心过滤,滤液待用;(3)将步骤(2)中的滤液浓缩至30℃时的相对密度1.10~1.20g/mL,经喷雾干燥得到乳白色熊胆草浸膏粉。所述的生物蛋白酶选自食品级的中性蛋白酶(酶活力≥20万u/g)、木瓜蛋白酶(酶活力≥40万u/g)、菠萝蛋白酶(酶活力≥30万u/g)、碱性蛋白酶(酶活力≥20万u/g)、胰酶(酶活力≥3000u/g)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优选地使用中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中的一种或者它们的混合物。所述的浓缩方法可以为膜浓缩、减压浓缩、常压浓缩。所述的干燥方法可以为喷雾干燥、真空干燥、加热干燥、冷冻干燥。实施例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应该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述方法仅仅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构思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制备方法的简单改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如无特别说明,实施例中用到的所有原料和溶剂均为市售分析纯产品。制备实施例1:将新鲜的熊胆草晾干、粉碎后,过筛,将称取10Kg熊胆草与水按质量比为1:10混合,加入10g中性蛋白酶(酶活力为30万u/g),调节pH至8,恒温45~50℃搅拌提取;5小时后,提取液煮沸5分钟,冷却至室温后,离心过滤;将滤液浓缩至85℃时的相对密度为1.10g/mL时,经喷雾干燥机进行干燥,进风温度为160~170℃,出风温度为70~80℃,干燥完成后,得到3.5Kg熊胆草粉(C-1)。制备实施例2:将新鲜的熊胆草晾干、粉碎后,过筛,称取10kg熊胆草与水按质量比为1:20混合,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熊胆草提取物,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将熊胆草粉碎后,再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加入生物酶进行提取,分1-3次提取,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提取液浓缩至85℃时的相对密度1.10~1.20g/mL,得到浸膏,然后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熊胆草提取物,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将熊胆草粉碎后,再与一定比例的水混合,加入生物酶进行提取,分1-3次提取,每次1-2小时,合并提取液,提取液浓缩至85℃时的相对密度1.10~1.20g/mL,得到浸膏,然后经喷雾干燥,得到浸膏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胆草提取物,其特征在于:喷雾干燥前加入辅料淀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胆草提取物,其特征在于:过滤液浓缩至85℃时的相对密度为1.15~1.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胆草提取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熊胆草选自叶、花、果和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熊胆草提取物,其特征在于通过下述方法制备得到:
(1)将一定量的熊胆草与水按质量比为1:10~1:20混合,加入熊胆草质量的0.1%~0.5%的生物蛋白酶,调节pH至7~9,恒温40~55℃搅拌3~6h;
(2)提取完成后,将步骤(1)中的提取液煮沸5~10min,待冷却至室温,离心过滤,滤液待用;
(3)将步骤(2)中的滤液浓缩至30℃时的相对密度1.10~1.20g/mL,经喷雾干燥得到乳白色熊胆草浸膏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敏
申请(专利权)人:曹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