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948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包括胃管主体、内层胃管、隔膜、中空腔体、营养液通道、营养液出口、充气造影管和造影气囊,所述胃管主体内部设有内层胃管,所述内层胃管与胃管主体之间设有若干隔膜,所述各个隔膜之间设有中空腔体,所述内层胃管内部设有营养液通道,所述营养液通道底部设有营养液出口,所述营养液出口贯穿胃管主体,所述内层胃管内部还设有充气造影管,所述充气造影管底部设有造影气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插入方便,可以有效防止胃部液体倒流,还能实时监测病人的胃部内部压力和食道的PH值的变化,方便医务人员的照顾工作。

A new type of medical anti reflux gastric tub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是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
技术介绍
在临床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重症病人经常无法自主完成进食过程,需要借由医务人员通过胃管来对病人进行喂食,而现有的胃管不具备防止病人胃部液体反流的功能,以至于重症病人在平卧时容易出现胃液倒流到肺部引起窒息事故,此外现有的胃管的插入难度较大,无法确切得知胃管的具体位置,不便于医务人员的喂食操作,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方便,插入方便,可以有效防止胃部液体倒流,还能实时监测病人的胃部内部压力和食道的PH值的变化,方便医务人员的照顾工作。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包括胃管主体、内层胃管、隔膜、中空腔体、营养液通道、营养液出口、充气造影管和造影气囊,所述胃管主体内部设有内层胃管,所述内层胃管与胃管主体之间设有若干隔膜,所述各个隔膜之间设有中空腔体,所述内层胃管内部设有营养液通道,所述营养液通道底部设有营养液出口,所述营养液出口贯穿胃管主体,所述胃管主体底部设有造影气囊。作为优选,所述胃管主体包括PH值检测装置、测压气囊、压力传感器和造影气囊槽,所述胃管主体的外侧壁上设有测压气囊,所述测压气囊上方设有PH值检测装置,所述测压气囊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胃管主体的底部设有造影气囊槽,所述造影气囊位于造影气囊槽内部。作为优选,所述中空腔体内设有充放气管道、导丝、第一传感线、第二传感线和充气造影管,所述充放气管道穿过胃管主体并与测压气囊相互配合,所述第一传感线和第二传感线分别与PH值检测装置和压力传感器相互连接,所述充气造影管的底部与造影气囊相连。作为优选,所述隔膜的横截面为圆弧片,所述隔膜沿着内层胃管的外侧壁均匀分布。作为优选,所述导丝的底部为半球形,所述导丝为镍钛合金制品,所述导丝的长度要大于中空腔体的腔体深度。作为优选,所述营养液出口为椭圆形孔洞,所述营养液出口的孔洞长度要大于营养液通道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胃管主体外部设置可充放气的测压气囊,使得本专利技术在给病人喂食时,可以对测压气囊充气,使得测压气囊膨胀,牢牢填充住病人的胃贲门,有效防止病人的胃液反流到食道内;通过设置PH值检测装置和压力传感器以及配套的传感线,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实时监控病人胃部内的气压和食道内的PH值,有助于医护人员的工作;通过设置配重块和导丝,大大降低了本专利技术插入病人的食道的操作难度;通过设置造影气囊和充气造影管的方式,使得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充气造影技术得知胃管的具体位置,便于医务人员的喂食操作,也进一步降低了胃管的插入操作。本专利技术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的横截面。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的实际使用示意图。图中:1-胃管主体、10-PH值检测装置、11-测压气囊、12-压力传感器、13-造影气囊槽、2-内层胃管、3-隔膜、4-中空腔体、40-充放气管道、41-导丝、42-第一传感线、43-第二传感线、44-充气造影管、5-营养液通道、6-营养液出口、7-造影气囊、A-胃贲门、B-胃部。【具体实施方式】参阅附图,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包括胃管主体1、内层胃管2、隔膜3、中空腔体4、营养液通道5、营养液出口6和造影气囊7,所述胃管主体1内部设有内层胃管2,所述内层胃管2与胃管主体1之间设有若干隔膜3,所述各个隔膜3之间设有中空腔体4,所述内层胃管2内部设有营养液通道5,所述营养液通道5底部设有营养液出口6,所述营养液出口6贯穿胃管主体1,所述胃管主体1的底部设有造影气囊7。其中,所述胃管主体1包括PH值检测装置10、测压气囊11、压力传感器12和造影气囊槽13,所述胃管主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测压气囊11,所述测压气囊11上方设有PH值检测装置10,所述测压气囊11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胃管主体1的底部设有造影气囊槽13,所述造影气囊8位于造影气囊槽13内部。其中,所述中空腔体4内设有充放气管道40、导丝41、第一传感线42、第二传感线43和充气造影管44,所述充放气管道40穿过胃管主体1并与测压气囊11相互配合,所述第一传感线42和第二传感线43分别与PH值检测装置10和压力传感器12相互连接,所述充气造影管44的底部与造影气囊7相连。其中,所述隔膜3的横截面为圆弧片,所述隔膜3沿着内层胃管2的外侧壁均匀分布。其中,所述导丝41的底部为半球形,所述导丝41为镍钛合金制品,所述导丝41的长度要大于中空腔体4的腔体深度。其中,所述营养液出口6为椭圆形孔洞,所述营养液出口6的孔洞长度要大于营养液通道5的直径。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本专利技术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在工作过程中,当需要对病人进行喂食时,可以将导丝41插入到中空腔体4内,然后将胃管主体1插入到病人的食道中,然后通过充气造影管7向造影气囊7中充入造影剂和空气的混合物,配合外部造影设备,得知胃管主体1底端在病人食道内的具体位置,当胃管主体1的下端进入到胃部B后,通过充放气管道40对测压气囊11进行充气,测压气囊11鼓起,牢牢抵住病人的胃贲门A,营养液则通过营养液通道5和营养液出口6流入到病人的胃部B,同时PH值检测装置10和压力传感器12将检测得到的信息通过第一传感线42和第二传感线43传输到外部处理设备中,实时输出病人的胃部B情况,当要将胃管取出时,通过充放气管道40将测压气囊11内的空气抽出,最后抽出胃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胃管主体1外部设置可充放气的测压气囊11,使得本专利技术在给病人喂食时,可以对测压气囊充气11,使得测压气囊11膨胀,牢牢填充住病人的胃贲门A,有效防止病人的胃液反流到食道内;通过设置PH值检测装置10和压力传感器12以及配套的传感线,使得本专利技术可以实时监控病人胃部B内的气压和食道内的PH值,有助于医护人员的工作;通过设置配重块14和导丝41,大大降低了本专利技术插入病人的食道的操作难度;通过设置造影气囊7和充气造影管44的方式,使得医务人员可以通过充气造影技术得知胃管的具体位置,便于医务人员的喂食操作,也进一步降低了胃管的插入操作。上述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不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任何对本专利技术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主体(1)、内层胃管(2)、隔膜(3)、中空腔体(4)、营养液通道(5)、营养液出口(6)和造影气囊(7),所述胃管主体(1)内部设有内层胃管(2),所述内层胃管(2)与胃管主体(1)之间设有若干隔膜(3),所述各个隔膜(3)之间设有中空腔体(4),所述内层胃管(2)内部设有营养液通道(5),所述营养液通道(5)底部设有营养液出口(6),所述营养液出口(6)贯穿胃管主体(1),所述胃管主体(1)的底部设有造影气囊(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其特征在于:包括胃管主体(1)、内层胃管(2)、隔膜(3)、中空腔体(4)、营养液通道(5)、营养液出口(6)和造影气囊(7),所述胃管主体(1)内部设有内层胃管(2),所述内层胃管(2)与胃管主体(1)之间设有若干隔膜(3),所述各个隔膜(3)之间设有中空腔体(4),所述内层胃管(2)内部设有营养液通道(5),所述营养液通道(5)底部设有营养液出口(6),所述营养液出口(6)贯穿胃管主体(1),所述胃管主体(1)的底部设有造影气囊(7)。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医用防反流胃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主体(1)包括PH值检测装置(10)、测压气囊(11)、压力传感器(12)和造影气囊槽(13),所述胃管主体(1)的外侧壁上设有测压气囊(11),所述测压气囊(11)上方设有PH值检测装置(10),所述测压气囊(11)内部设有压力传感器(12),所述胃管主体(1)的底部设有造影气囊槽(13),所述造影气囊(7)位于造影气囊槽(13)内部。


3.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雪锋
申请(专利权)人:海盐县人民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