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桂菊专利>正文

隧道式PICC置管术中皮下隧道建立用具及其使用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89240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隧道式PICC置管术中皮下隧道建立用具及其使用方法,主要涉及皮下隧道建立技术领域。包括隧道针和针内推杆;所述针管靠近针头的一侧设有柱形腔和弹簧腔,所述柱形腔和弹簧腔之间设有限位凸环;所述针头后端设有球面部、第一柱体部、第二柱体部和限位凸缘;所述限位凸缘与限位凸环之间的腔室为弹簧腔,所述弹簧腔内设有复位弹簧;所述球面部外端与针管末端之间设有可弯曲折叠的密封套垫;所述针内推杆滑动连接设置在针管内,所述针内推杆内端与限位凸缘接触,所述针内推杆外端穿出针管设有按座。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在皮下隧道建立、PICC导管穿过皮下隧道过程中避免皮下组织或者血管受到损伤;实现PICC导管更加快速的穿过皮下隧道。

Subcutaneous tunnel establishment equipment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unnel PICC catheteriz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隧道式PICC置管术中皮下隧道建立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皮下隧道建立
,具体是隧道式PICC置管术中皮下隧道建立用具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做为一种安全、方便的静脉通路,已在临床广泛的应用,尤其对于需要化疗或输注高渗性、刺激性液体的患者来说,PICC更是首选的方式,但是由于一些限制条件,如预置管静脉管径过小、血管解剖位置不佳、皮肤极度松弛等因素,导致许多患者不能顺利地置入PICC或置入后发生导管相关性并发症的风险过高,而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的应用,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如说明书附图图7所示,隧道式PICC是指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一种新技术,与常规PICC的区别是:通过建立一个皮下隧道,使血管穿刺点与导管出口有一定的距离,并将导管出口转移到更适宜、更有利的位置,隧道式PICC置入技术的应用普遍地降低了血栓形成的风险。如说明书附图图6所示,结合图A→图B→图C的术中操作顺序来解析现有的皮下隧道建立方法。图A:首先在图A中的a处用手术钳夹住肤层,用手术刀在a处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隧道式PICC置管术中皮下隧道建立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针(1)和针内推杆(2);/n所述隧道针(1)包括针管(3)和针头(4),所述针管(3)靠近针头(4)的一侧设有柱形腔(5)和弹簧腔(6),所述柱形腔(5)和弹簧腔(6)之间设有限位凸环(7);/n所述针头(4)后端设有球面部(8)、第一柱体部(9)、第二柱体部(10)和限位凸缘(11);所述球面部(8)外端的截面积大于针管(3)管径,所述球面部(8)内端连接在第一柱体部(9)一端,所述第一柱体部(9)滑动连接在柱形腔(5)内,所述第二柱体部(10)一端连接在第一柱体部(9)上,所述第二柱体部(10)能穿过限位凸环(7),所述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隧道式PICC置管术中皮下隧道建立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隧道针(1)和针内推杆(2);
所述隧道针(1)包括针管(3)和针头(4),所述针管(3)靠近针头(4)的一侧设有柱形腔(5)和弹簧腔(6),所述柱形腔(5)和弹簧腔(6)之间设有限位凸环(7);
所述针头(4)后端设有球面部(8)、第一柱体部(9)、第二柱体部(10)和限位凸缘(11);所述球面部(8)外端的截面积大于针管(3)管径,所述球面部(8)内端连接在第一柱体部(9)一端,所述第一柱体部(9)滑动连接在柱形腔(5)内,所述第二柱体部(10)一端连接在第一柱体部(9)上,所述第二柱体部(10)能穿过限位凸环(7),所述限位凸缘(11)与第二柱体部(10)末端连接,所述限位凸缘(11)与限位凸环(7)之间的腔室为弹簧腔(6),所述弹簧腔(6)内设有复位弹簧(12);
所述球面部(8)外端与针管(3)末端之间设有可弯曲折叠的密封套垫(13);
所述针内推杆(2)滑动连接设置在针管(3)内,所述针内推杆(2)内端与限位凸缘(11)接触,所述针内推杆(2)外端穿出针管(3)设有按座(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隧道式PICC置管术中皮下隧道建立用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持管钳(15),所述持管钳(15)顶部设有指环(16),所述持管钳(15)底部设有夹持环座(17)。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隧道式PICC置管术中皮下隧道建立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针(1)后端设有环形槽(18),所述环形槽(18)与夹持环座(17)相配合适应。


4.一种权利要求1-3所述隧道式PICC置管术中皮下隧道建立用具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以下步骤:
S1,术中辅助医生用手向后拉拽待建立皮下隧道两侧的患者皮肤,以保证待建立皮下隧道处的皮肤的紧致不疏松;
S2,用手术钳夹住肤层,用手术刀在待建立皮下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桂菊
申请(专利权)人:胡桂菊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