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氧探头及穿戴式血氧测量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911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8: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氧探头,包括探头本体、第一导线以及第一点胶结构部,探头本体包括第一本体、与第一本体相对设置的第二本体、以及第一侧体和第二侧体,第一本体、第一侧体、第二本体以及第二侧体依次连接形成收容用户手指的收容空间;第一本体内设有发光管收容腔,第二本体内设有与发光管收容腔相对设置的接收管收容腔;探头本体还包括设于探头本体内的且连通发光管收容腔与接收管收容腔的导线通道,导线通道内收容有第一导线,导线通道包括设于第一侧体上的导线槽,导线槽包括朝向收容空间的开口,第一点胶结构部覆盖收容有第一导线的导线槽的开口。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的血氧探头的体积大,厚度大,重量大,成本高且不方便携带的技术问题。

Blood oxygen probe and wearable blood oxygen measuring instru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血氧探头及穿戴式血氧测量仪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特别设计一种血氧探头及穿戴式血氧测量仪。
技术介绍
传统的指套式血氧探头,探头本体整体使用灌胶一体成型,如硅胶探头本体,此种成型方式通过在探头本体内装设导线后再注塑以形成血氧探头,此种血氧探头的体积大,厚度大,重量大,成本高且不方便携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氧探头及穿戴式血氧测量仪,以解决传统的血氧探头的体积大,厚度大,重量大,成本高且不方便携带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氧探头,包括:发光管、接收管、探头本体、第一导线以及第一点胶结构部,所述探头本体包括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设置的第二本体、以及第一侧体和第二侧体,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侧体、所述第二本体以及所述第二侧体依次连接形成收容被测部位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开口朝向收容空间的发光管收容腔,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发光管收容腔相对设置接收管收容腔,且所述接收管收容腔的开口也朝向收容空间设置;所述探头本体还包括:设于所述探头本体内的、且连通所述发光管收容腔与所述接收管收容腔的导线通道,所述导线通道内收容有所述第一导线,所述导线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体上的导线槽,所述导线槽具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所述第一点胶结构部覆盖收容有所述第一导线的所述导线槽的开口。其中,所述第一点胶结构部填充所述导线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间隙。其中,所述导线通道还包括连通所述导线槽与所述发光管收容腔的第一子通道、连通所述导线槽与所述接收管收容腔的第二子通道以及连通所述发光管收容腔与外界的第三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径向,所述第二子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径向,所述第三子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轴向。其中,所述血氧探头还包括第二导线,所述发光管收容腔内固定收容有所述发光管,所述接收管收容腔内固定收容有所述接收管;和,所述第一导线穿过所述导线通道伸入所述接收管收容腔内与所述接收管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三子通道伸入所述发光管收容腔内与所述发光管电连接,或者,所述第一导线穿过所述导线通道伸入所述发光管收容腔内与所述发光管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三子通道伸入所述接收管收容腔内与所述接收管电连接。其中,所述收容空间包括开口端、以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设置的指尖端,所述第三子通道朝向所述开口端延伸,且不超过所述开口端。其中,所述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到所述第二本体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18mm。其中,所述第一侧体的外表面到所述第二侧体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34mm。其中,所述开口端到所述指尖端的距离小于等于37mm。其中,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上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自所述开口端向所述指尖端的方向上延伸。其中,所述透气层中设有数个透气孔。其中,所述透气层从所述开口端延伸到所述发光管和/或所述接收管靠近所述开口端的端部。其中,所述透气层从所述开口端延伸到所述指尖端,且所述透气层中形成供所述发光管射向所述接收管的光线穿过的透光孔。其中,所述透气层包括第一子透气层以及与所述第一子透气层间隔设置的第二子透气层,所述第一子透气层从所述开口端延伸到所述发光管和/或所述接收管靠近所述开口端的端部,所述第二子透气层从所述发光管和/或所述接收管远离所述开口端的端部延伸到所述指尖端。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包括设于所述开口端的第一边缘部,所述第一边缘部包括第一中间区域以及设于所述第一中间区域两侧的第一边缘区域,所述第一边缘部的宽度自所述第一中间区域向两侧的所述第一边缘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减少;和/或,所述第二本体包括设于所述开口端且与所述第一边缘部相对设置的第二边缘部,所述第二边缘部包括第二中间区域以及设于所述第二中间区域两侧的第二边缘区域,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宽度自所述第二中间区域向两侧的所述第二边缘区域的方向上逐渐减少。其中,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厚度均小于等于1.5mm、或者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厚度均小于等于1.5mm;和/或,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的厚度均小于等于1mm、或者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所述第二边缘部的厚度均小于等于1mm。其中,所述第一边缘部和第二边缘部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或者,所述第一边缘部和/或第二边缘部为圆冠形。其中,所述开口端的边缘为非直线形,或所述开口端的边缘为弧形。其中,所述探头本体上还设有数个导气孔,所述导气孔为盲孔或通孔。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戴式血氧测量仪,所述穿戴式血氧测量仪包括:上述的血氧探头,所述血氧探头的收容空间用于收容手指;和,可佩带在人体手腕上的主机,所述主机内部包括参数测量电路;所述主机与所述血氧探头通过可插拔连接器连接。其中,所述血氧探头的第三子通道的开口方向面向所述主机上可插拔连接器的插入口设置。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导线穿过导线槽后,第一点胶结构部覆盖开口和/或填充导线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间隙,即本专利技术通过一次注塑形成探头本体,再通过与一次点胶形成覆盖导线槽的开口和/或填充导线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间隙的第一点胶结构部以形成血氧探头,解决了传统的成型方法通过在探头本体内装设导线后再注塑以形成血氧探头所导致的血氧探头的体积大,厚度大,重量大,成本高,不方便携的技术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血氧探头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血氧探头的拆除数据线与连接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的血氧探头的另一种状态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所示的血氧探头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中透气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3所示的血氧探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图3所示的血氧探头的另一种状态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穿戴式血氧测量仪的一种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血氧测量仪,包括血氧探头100和血氧计,血氧探头套装在手指、脚趾等被测部位上,用于采集来自被测部位的血氧检测信号,血氧计接收血氧检测信号,输出血氧检测结果和/或输出关于血氧检测的报警信号。这里的血氧计可以是监护仪、带血氧检测功能的智能终端、或者独立的血氧计等等。请参阅图1,血氧探头100通过数据线300连接至连接器200。也就是说,数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n发光管、接收管、探头本体、第一导线以及第一点胶结构部,所述探头本体包括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设置的第二本体、以及第一侧体和第二侧体,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侧体、所述第二本体以及所述第二侧体依次连接形成收容被测部位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开口朝向收容空间的发光管收容腔,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发光管收容腔相对设置接收管收容腔,且所述接收管收容腔的开口也朝向收容空间设置;/n所述探头本体还包括:/n设于所述探头本体内的、且连通所述发光管收容腔与所述接收管收容腔的导线通道,所述导线通道内收容有所述第一导线,/n所述导线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体上的导线槽,所述导线槽具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所述第一点胶结构部覆盖收容有所述第一导线的所述导线槽的开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发光管、接收管、探头本体、第一导线以及第一点胶结构部,所述探头本体包括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一本体相对设置的第二本体、以及第一侧体和第二侧体,所述第一本体、所述第一侧体、所述第二本体以及所述第二侧体依次连接形成收容被测部位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本体上设有开口朝向收容空间的发光管收容腔,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发光管收容腔相对设置接收管收容腔,且所述接收管收容腔的开口也朝向收容空间设置;
所述探头本体还包括:
设于所述探头本体内的、且连通所述发光管收容腔与所述接收管收容腔的导线通道,所述导线通道内收容有所述第一导线,
所述导线通道包括设于所述第一侧体上的导线槽,所述导线槽具有朝向所述收容空间的开口,所述第一点胶结构部覆盖收容有所述第一导线的所述导线槽的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点胶结构部填充所述导线槽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导线之间的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线通道还包括连通所述导线槽与所述发光管收容腔的第一子通道、连通所述导线槽与所述接收管收容腔的第二子通道以及连通所述发光管收容腔与外界的第三子通道,所述第一子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径向,所述第二子通道设于所述第二本体的径向,所述第三子通道设于所述第一本体的轴向。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血氧探头还包括第二导线,所述发光管收容腔内固定收容有所述发光管,所述接收管收容腔内固定收容有所述接收管;和,
所述第一导线穿过所述导线通道伸入所述接收管收容腔内与所述接收管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三子通道伸入所述发光管收容腔内与所述发光管电连接,或者,
所述第一导线穿过所述导线通道伸入所述发光管收容腔内与所述发光管电连接,所述第二导线穿过所述第三子通道伸入所述接收管收容腔内与所述接收管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包括开口端、以及与所述开口端相对设置的指尖端,所述第三子通道朝向所述开口端延伸,且不超过所述开口端。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表面到所述第二本体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18mm。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体的外表面到所述第二侧体的外表面的距离小于等于34m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端到所述指尖端的距离小于等于37m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血氧探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容空间的内壁上设有透气层,所述透气层自所述开口端向所述指尖端的方向上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平焦坤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迈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