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8774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7: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步骤包括建设育苗棚,平整土地,分割面积建畦,种薯排薯,种薯除草,萌芽及中后期管理,其中在种薯排薯中,采用在所开沟内头尾相连依次平放,呈一字形排开,且行间距为22‑25厘米。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改进苗床的形式,开沟宽度和薯块的摆放方式进行甘薯育苗,具有种薯投入量少、明显提高单块种薯的发芽率,薯苗间通风和透光良好,薯苗粗壮,移栽后打蔫时间短,成活率高,且能够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育苗工作效率。

A kind of sweet potato seedling raising method suitable for Central Plai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甘薯育苗
,尤其是涉及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
技术介绍
甘薯营养丰富,富含淀粉、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以及各种氨基酸,是非常好的营养食品。我国的种植甘薯种植面积占全世界的60%左右,产量占全世界的80%以上,其中,甘薯在淮海平原、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最多,种植面积较大的有四川、河南、山东、重庆、广东、安徽等省(直辖市)。甘薯为异花授粉作物,自交不孕,用种子繁殖的后代性状很不一致,产量低。因此,除杂交育种外,在生产上都很少采用有性繁殖。由于甘薯块根、茎蔓等营养器官的再生能力较强,并能保持良种性状,故在生产上采用块根、茎蔓、薯尖等无性繁殖。其中,利用薯块育苗繁殖为甘薯生产中普遍应用的繁殖方法,利用薯块周皮下潜伏的不定芽原基萌发长苗,然后剪苗栽插于大田。这种方法是将薯块密集的排列在苗床上,进行育苗。比如公开号为CN103650865A的中国专利于2014年3月26日公开了一种甘薯育苗方法,通过(1)选地、建温室大棚、修置凹槽畦;(2)酿热物温床制备;(3)种薯集中处理;(4)选种排薯;(5)苗床管理等步骤完成;本专利技术具有出苗多、苗质好、防病效果好,能减轻管理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种薯的出苗量、节能高效等优点。公开号为CN109729949A的中国专利于2019年5月10日公开了一种大棚内甘薯的育苗方法,该方法包括搭建大棚,准备苗床覆盖小麦秸秆和酿热物后覆盖第一层大棚膜,将种薯排种、细粪土覆盖、浇水后,覆盖第二、三层拱棚膜,出苗期前进行大棚内温度控制,炼苗后用高位剪苗方法采苗,成品苗用药剂处理后,进行成品苗假植,采用拔苗方法出圃后用于生产,本专利技术采用三层棚膜覆盖的方式,增加了蓄热保温层,并在苗床内的最底层覆盖小麦秸秆,提升了大棚的双能利用率,甘薯育苗时间缩短,甘薯产苗量提高,将假植技术用于甘薯苗繁育中,方法简单有效、易于推广,较好的解决了甘薯成品苗的存放问题,延长了成品苗货架期,将无法利用的无效苗变为可利用的有效苗,提升了大棚甘薯育苗的整体效益。上述专利的都是将薯块密集排列在苗床上进行育苗,但是这种方式存在种薯投入量大、成本高、苗床种薯出苗量大,苗间通风透光不良,容易滋生病害,且苗细弱,抵抗力不强,在移栽大田时造成打蔫时间长、成活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具有种薯投入量少、明显提高单块种薯的发芽率,薯苗间通风和透光良好,薯苗粗壮,移栽后打蔫时间短,成活率高,且能够节省人工,减轻劳动强度,提高育苗工作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育苗的步骤如下:步骤1:建设育苗棚,选适合的地块建设育苗棚。步骤2:平整土地,根据土地的肥力施加适合的化肥和有机肥,适量使用复合肥,然后深翻旋耕,达到地平土碎。步骤3:根据苗棚长短,分割面积建畦,长度依据苗棚的长度建设,按照行距22-25厘米进行开沟,沟宽8-10厘米,深度20-25厘米,所开沟地块为苗床,相邻两沟之间为畦。步骤4:种薯排薯,种薯在所开沟内头尾相连依次平放,呈一字形排开,然后覆土2-3厘米,均匀浇水,浇透。浇水过程中,如有种薯漏出土面,再进行覆土。步骤5:苗床除草,然后采用苗床专用封闭除草剂,全棚均匀喷施进行防草处理。步骤6:催芽及中后期管理,保持苗苗床温度度35-38℃,进行催芽,在80%的种薯开始萌芽,苗床温度降到29-32℃,土壤相对湿度在保持80%左右,保证充足空气。中后期叶面喷洒1-2次中微量元素叶面肥,对于小种薯区域应多喷洒一次微量元素叶面肥,保证薯苗的健康生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通过改进苗床的形式,开沟宽度和薯块的摆放方式,改善了种薯之间的间距、明显提高单块种薯的发芽率。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通过改进苗床的形式,开沟宽度和薯块的摆放方式,种薯出苗后,明显改善了薯苗间的采光,通风条件,提高了薯苗的抗病能力,待移栽时薯苗明显粗壮,移栽大田后,打蔫时间短,成活率高。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通过改进苗床的形式,开沟宽度和薯块的摆放方式,极大的节约了种薯的投放量,同时,单位面积的出苗率并不降低,从而节省了成本。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通过改进苗床的形式,开沟宽度和薯块的摆放方式,使育苗时,节省了人工,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育苗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当前甘薯育苗种薯排薯方式俯视图。图2为当前甘薯育苗种薯排薯方式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甘薯育苗种薯排薯方式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甘薯育苗种薯排薯方式剖视图。图中:1-苗床,2-种薯,3-畦。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和图2所示,为当前甘薯育苗的种薯排薯方式,根据苗棚长短,分割面积建畦,长度依据苗棚长度建设,宽度1.2-1.5米,深20厘米。建畦后,采用上平下不平的方式摆放种薯,种薯在苗床平铺(一个挨一个),或者采用头压尾方式摆放种薯,然后覆土2-3公分,这种育苗方式,种薯的投入量在800-1200斤/亩。实施例一: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在郑州市的黄河边上,土地属于沙土地,建设长度100米,宽7米的育苗棚,大棚内部有效利用面积约1亩。在4月20号前平整育苗棚内的土地,由于是沙土地,土地相对贫瘠,每个大棚内施加尿素200公斤,沤制的有机肥7立方米,复合肥50kg,然后深翻旋耕,达到地平土碎。育苗棚内平整土地后,直接以育苗棚的宽度为行长,按照行距25厘米的尺寸进行开沟,开沟的深度为25厘米,沟底宽10厘米,所开沟地块为苗床1,相邻两沟之间为畦3。在4月25日前在育苗棚内进行种薯排薯,种薯2的品种为烟薯25、济薯26和商薯19等,种薯2的选择,选择具有本薯特征、无病变、无伤痕,外表光滑,薯块的形状端正,薯形长、匀、直和无棱沟,且未受冻害和热害的薯块做种薯2。种薯2选择后应将种薯分为大种薯,中等种薯和小种薯,其中,中等种薯2的直径在6-9厘米,重量在250-400克(5-8两重),大种薯2其直径在9-15厘米之间,重量大于等于500克(1斤),小种薯2其直径在3-6厘米,重量在150-250克(3-5两重)。将种薯2在所开沟内头尾相连依次平放,呈一字形排开,种薯的排布要求为,在同一行内,尽可能排布同一种规格的种薯,或者一端排布一种规格的种薯,另一端排布其相邻规格的种薯,切不可将大种薯、中等种薯和小种薯混合排薯。种薯2排薯完毕后,表面覆土2-3厘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育苗的步骤如下:/n步骤1:建设育苗棚,选适合的地块建设育苗棚;/n步骤2:平整土地,根据土地的肥力施加适合的化肥和有机肥,适量使用复合肥,然后深翻旋耕,达到地平土碎;/n步骤3:根据苗棚长短,分割面积建畦,长度依据苗棚的长度建设,按照行距22-25厘米进行开沟,沟宽8-10厘米,深度20-25厘米,所开沟地块为苗床(1),相邻两沟之间为畦(3);/n步骤4:种薯(2)排薯,种薯(2)在所开沟内头尾相连依次平放,呈一字形排开,然后覆土2-3厘米,均匀浇水,浇透,浇水过程中,如有种薯(2)漏出土面,再进行覆土;/n步骤5:苗床(1)除草,然后采用苗床专用封闭除草剂,全棚均匀喷施进行防草处理;/n步骤6:催芽及中后期管理,保持苗床(1)温度35-38℃,进行催芽,在80%的种薯(2)开始萌芽,苗床(1)温度降到29-32℃,土壤相对湿度在保持80%左右,中后期叶面喷洒1-2次中微量元素叶面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育苗的步骤如下:
步骤1:建设育苗棚,选适合的地块建设育苗棚;
步骤2:平整土地,根据土地的肥力施加适合的化肥和有机肥,适量使用复合肥,然后深翻旋耕,达到地平土碎;
步骤3:根据苗棚长短,分割面积建畦,长度依据苗棚的长度建设,按照行距22-25厘米进行开沟,沟宽8-10厘米,深度20-25厘米,所开沟地块为苗床(1),相邻两沟之间为畦(3);
步骤4:种薯(2)排薯,种薯(2)在所开沟内头尾相连依次平放,呈一字形排开,然后覆土2-3厘米,均匀浇水,浇透,浇水过程中,如有种薯(2)漏出土面,再进行覆土;
步骤5:苗床(1)除草,然后采用苗床专用封闭除草剂,全棚均匀喷施进行防草处理;
步骤6:催芽及中后期管理,保持苗床(1)温度35-38℃,进行催芽,在80%的种薯(2)开始萌芽,苗床(1)温度降到29-32℃,土壤相对湿度在保持80%左右,中后期叶面喷洒1-2次中微量元素叶面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合中原地区的甘薯育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种薯(2)的选择,选择具有本薯特征、无病变、无伤痕,外表光滑,薯块的形状端正,薯形长、匀、直和无棱沟,且未受冻害和热害的薯块做种薯。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利鹏黄松波建明鹏刘瑞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亿丰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