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包装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7692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7: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内盒及绳索,外盒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内盒的内部设有物品安放部,绳索的一端与外盒的后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内盒的前侧内壁连接。当内盒处于初始状态时,内盒位于外盒内,绳索松弛。抽拉内盒时,内盒经第一开口从外盒内移出,随着内盒相对于外盒向外移动,绳索将逐渐拉伸,绳索与物品安放部抵接并带动物品安放部逐渐上升,直至物品安放部从外盒上的第二开口露出,便于用户取物。可升降的内盒结构,使得取物过程无需破坏包装盒的整体结构,包装盒可重复利用,有助于延长包装盒的生命周期。同时,整个取物过程具有趣味性和展示性,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

A kind of packing bo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装盒
本技术涉及产品包装
,尤其涉及一种可升降的包装盒。
技术介绍
科技时代飞速发展,智能产品发展迅速,轻巧便携的TWS耳机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目前市场上的TWS耳机包装形式单一且常规。现有的TWS耳机包装盒,当用户在取出产品之后,包装盒往往无二次利用的价值,因此,很多用户选择丢弃空包装盒。这样,不仅不利于延长包装盒的生产周期,还有悖于当今社会所倡导的环保型生活方式。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可二次利用的包装盒,延长包装盒的生命周期。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其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内盒,其设于所述外盒内,所述内盒上设有物品安放部;绳索,其一端设于所述外盒的后侧内壁,其另一端设于所述内盒的前侧内壁;所述内盒具有初始状态和抽拉状态;当所述内盒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内盒位于所述外盒内,所述绳索松弛;当所述内盒处于所述抽拉状态时,所述内盒经所述第一开口从所述外盒内移出,所述绳索拉伸、且与所述物品安放部的底部抵接,所述物品安放部上升、并从所述第二开口露出。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内盒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前侧的前板,所述内盒内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所述物品安放部,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内盒上下运动,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前板连接。为了便于用户抽拉内盒,所述前板上设有扣手部。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前板的一侧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扣手部正对。为了防止门体自动打开,所述第一开口处设有可开合的门体,所述门体上设有垫片,当所述内盒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垫片卡设于所述扣手部内。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所述物品安放部包括物品安放部Ⅰ和物品安放部Ⅱ,所述第二开口包括第二开口Ⅰ和第二开口Ⅱ,所述物品安放部Ⅰ从所述第二开口Ⅰ露出,所述物品安放部Ⅱ从所述第二开口Ⅱ露出。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Ⅱ设于所述外盒的上部、且与所述第一开口连通;所述前板上设有遮挡板,当所述内盒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遮挡板将所述第二开口Ⅱ遮挡。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开口Ⅰ上设有易撕板。为了避免物品安放部在上升运动过程中晃动,所述物品安放部的底部设有卡槽,所述绳索卡设于所述卡槽内。为了避免物品安放部在上升运动过程左右偏斜,所述绳索的数量为两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提出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内盒及绳索,绳索的一端与外盒的后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内盒的前侧内壁连接,内盒相对于外盒可抽拉,内盒上设有物品安放部。抽拉内盒时,随着内盒相对于外盒向外移动,绳索将逐渐拉伸,绳索与物品安放部抵接并带动物品安放部逐渐上升,直至物品安放部从外盒上的第二开口露出,便于用户取物。可升降的内盒结构,使得取物过程无需破坏包装盒的整体结构,包装盒可重复利用,有助于延长包装盒的生命周期。同时,整个取物过程具有趣味性和展示性,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处于初始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易撕板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门体打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内盒抽拉出后的结构示意图一;图5为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内盒抽拉出后的结构示意图二;图6为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内盒处于初始状态时的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内盒抽拉过程中的剖面图;图8为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内盒处于抽拉状态时的剖面图;图9为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扣手部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包装盒实施例垫片与扣手部配合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00-外盒,110-上侧板,120-下侧板,130-周侧板,140-第一开口,150-第二开口Ⅰ,160-第二开口Ⅱ,170-门体,171-垫片,180-易撕板,200-内盒,210-支撑板,211-避让部,220-物品安放部Ⅰ,230-物品安放部Ⅱ,240-底板,250-前板,251-扣手部,260-卡槽,270-遮挡板,280-左侧板,300-绳索,400-耳机本体,500-充电器,600-壳体,610-上盖。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本技术公开一种包装盒,包括外盒100、内盒200及绳索300,外盒100上设有第一开口140和第二开口,内盒200的内部设有物品安放部,绳索300的一端与外盒100的后侧内壁连接,另一端与内盒200的前侧内壁连接。当内盒200处于初始状态时,参照图1和图6,内盒200位于外盒100内,绳索300松弛。抽拉内盒200时,参照图4、图5、图7及图8,内盒200经第一开口140从外盒100内移出,随着内盒200相对于外盒100的向外移动,绳索300将逐渐拉伸,绳索300与物品安放部抵接并带动物品安放部逐渐上升,直至物品安放部从外盒100上的第二开口露出,便于用户取物。可升降的内盒结构,使得取物过程无需破坏包装盒的整体结构,包装盒可重复利用,有助于延长包装盒的生命周期。同时,整个取物过程具有趣味性和展示性,提升了用户使用体验。具体而言,参照图1,外盒100由上侧板110、下侧板120、以及设于上侧板110和下侧板120之间的周侧板130围成的具有中空腔体的盒体结构,内盒200设于该中空腔体内。本实施例外盒100的外部轮廓为矩形状,位于前侧的周侧板130为开放状,也即第一开口140设于外盒100的前侧,第二开口设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n外盒,其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n内盒,其设于所述外盒内,所述内盒上设有物品安放部;/n绳索,其一端设于所述外盒的后侧内壁,其另一端设于所述内盒的前侧内壁;/n所述内盒具有初始状态和抽拉状态;/n当所述内盒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内盒位于所述外盒内,所述绳索松弛;/n当所述内盒处于所述抽拉状态时,所述内盒经所述第一开口从所述外盒内移出,所述绳索拉伸、且与所述物品安放部的底部抵接,所述物品安放部上升、并从所述第二开口露出。/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装盒,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盒,其上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
内盒,其设于所述外盒内,所述内盒上设有物品安放部;
绳索,其一端设于所述外盒的后侧内壁,其另一端设于所述内盒的前侧内壁;
所述内盒具有初始状态和抽拉状态;
当所述内盒处于所述初始状态时,所述内盒位于所述外盒内,所述绳索松弛;
当所述内盒处于所述抽拉状态时,所述内盒经所述第一开口从所述外盒内移出,所述绳索拉伸、且与所述物品安放部的底部抵接,所述物品安放部上升、并从所述第二开口露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盒包括底板、设于所述底板两侧的左侧板和右侧板、以及设于所述底板前侧的前板,所述内盒内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形成有所述物品安放部,所述支撑板相对于所述内盒上下运动,所述绳索的一端与所述前板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板上设有扣手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包装盒,其特征在于,
所述支撑板靠近所述前板的一侧设有避让部,所述避让部与所述扣手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荷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歌尔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