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7593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8 07: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包括育秧框架,所述育秧框架内部底端设有育秧板,所述育秧框架底面相对应的两侧设有浮块,所述育秧框架上表面设有分隔框架,所述育秧框架与分隔框架之间连接有合页,所述育秧框架与分隔框架之间远离合页的另一侧分别设有固定耳,所述分隔框架上表面设有浇灌框架,所述浇灌框架相对应的另外两侧外部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之间连接有滴水管,且所述滴水管贯穿浇灌框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育秧盘的管理方便,操作简单,幼苗移植省时省力,且幼苗损失率低,使稻的育秧移植达到了方便,有效、快速、省时省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稻种植
,尤其涉及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
技术介绍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种植需要前期进行育苗,后期进行移植,传统的水稻育苗过程中存在着育苗麻烦,不易管理的缺点,在水稻进行移植栽培时,水稻秧苗易受损害,成活率低,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包括育秧框架,所述育秧框架内部底端设有育秧板,所述育秧框架底面相对应的两侧设有浮块,所述育秧框架与浮块相对应的外侧侧面上设有定位环,所述定位环内设有固定杆,所述育秧框架另外两侧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扶手,所述育秧框架上表面设有分隔框架,所述育秧框架与分隔框架之间连接有合页,且所述合页与定位环同侧,所述育秧框架与分隔框架之间远离合页的另一侧分别设有固定耳,所述分隔框架内部设有分隔栅,所述分隔框架上表面设有浇灌框架,所述分隔框架与浇灌框架之间也设有合页与固定耳,且所述合页与固定耳分别设于同一侧,所述浇灌框架相对应的另外两侧外部设有水箱,所述水箱之间连接有滴水管,且所述滴水管贯穿浇灌框架,所述滴水管位于浇灌框架内的部分底面设有滴水孔。优选的,所述育秧板开设有若干通孔。优选的,所述浇灌框架上表面设有压膜框架,所述浇灌框架与压膜框架相对应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耳。优选的,所述固定耳之间连接有螺栓。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有益效果在于:本方案中水稻幼苗生长在育秧框架内,通过分隔框架自动分株,定量浇灌,且在水稻秧苗幼期时压膜框架上可附薄膜,整个种苗生长期管理方便,当幼苗进行移植栽培时,漂浮式的设计可以使幼苗跟随插秧者移动,在幼苗离土后最快速的再次入土,保证了秧苗的存活率,且避免了秧苗在运输过程中损坏,整个育秧种植过程管理方便,操作简单,提高了株苗成活率且省时省力。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的结构示意图;图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育秧框架的俯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分隔框架的俯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浇灌框架的俯视图。图中:育秧框架1、分隔框架2、浇灌框架3、压膜框架4、育秧板5、分隔栅6、水箱7、滴水管8、浮块9、定位环10、固定杆11、合页12、固定耳13、螺杆14、扶手15。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包括育秧框架1,育秧框架1内部底端设有育秧板5,育秧框架1底面相对应的两侧设有浮块9,育秧框架1与浮块9相对应的外侧侧面上设有定位环10,定位环10内设有固定杆11,育秧框架1外侧另外两侧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扶手15,育秧板5开设有若干通孔,育秧框架1可通过浮块9漂浮于水面,在进行人工插秧时,可保证秧苗快速的进行移植,不会因移植时间较长而影响存活率,使用者在插秧时可通过固定杆11临时固定育秧框架1,避免因来回取苗造成不必要的劳累,提高工作效率。育秧框架1上表面设有分隔框架2,育秧框架1与分隔框架2之间连接有合页12,且合页12与定位环10同侧,育秧框架1与分隔框架2之间远离合页12的另一侧分别设有固定耳13,分隔框架2内部设有分隔栅6,分隔栅6可使水稻在生长过程中自动分株,插秧时不需要第二次分株,保护了秧苗的根系,提高了秧苗的存活率。分隔框架2上表面设有浇灌框架3,分隔框架2与浇灌框架3之间也设有合页12与固定耳13,且合页12与固定耳13分别设于同一侧,浇灌框架3相对应的另外两侧外部设有水箱7,水箱7之间连接有滴水管8,且滴水管8贯穿浇灌框架3,滴水管8位于浇灌框架3内的部分底面开设有滴水孔,浇灌框架3上表面设有压膜框架4,浇灌框架3与压膜框架4相对应的两侧分别设有固定耳13,水箱7与滴水管8可进行对秧苗6的定量施水和施水肥,压膜框架3可覆盖薄膜,覆盖薄膜可以在幼苗生长时保持土壤的温度与湿度,方便对幼苗的管理,且管理操作简单有效,有利于水稻秧苗的培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包括育秧框架(1) ,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框架(1)内部底端 设有育秧板(5) ,所述育秧框架(1)底面相对应的两侧设有浮块(9) ,所述育秧框架(1)与浮 块(9)相对应的外侧侧面上设有定位环(10) ,所述定位环(10)内设有固定杆(11) ,所述育秧 框架(1) 另外两侧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扶手(15) ,所述育秧框架(1)上表面设有分隔框架 (2) ,所述育秧框架(1)与分隔框架(2)之间连接有合页(12) ,且所述合页(12)与定位环(10) 同侧,所述育秧框架(1)与分隔框架(2)之间远离合页(12)的另一侧分别设有固定耳(13) , 所述分隔框架(2)内部设有分隔栅(6) ,所述分隔框架(2)上表面设有浇灌框架(3) ,所述分 隔框架(2)与浇灌框架(3)之间也设有合页(12)与固定耳(13) ,且所述合页(12)与固定耳 (13)分别设于同一侧,所述浇灌框架(3)相对应的另外两侧外部设有水箱(7) ,所述水箱(7) 之间连接有滴水管(8) ,且所述滴水管(8)贯穿浇灌框架(3),所述滴水管(8)位于浇灌框架 (3)内的部分底面开设有滴水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漂浮式水稻育秧盘,包括育秧框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育秧框架(1)内部底端设有育秧板(5),所述育秧框架(1)底面相对应的两侧设有浮块(9),所述育秧框架(1)与浮块(9)相对应的外侧侧面上设有定位环(10),所述定位环(10)内设有固定杆(11),所述育秧框架(1)另外两侧侧面上分别设有两个扶手(15),所述育秧框架(1)上表面设有分隔框架(2),所述育秧框架(1)与分隔框架(2)之间连接有合页(12),且所述合页(12)与定位环(10)同侧,所述育秧框架(1)与分隔框架(2)之间远离合页(12)的另一侧分别设有固定耳(13),所述分隔框架(2)内部设有分隔栅(6),所述分隔框架(2)上表面设有浇灌框架(3),所述分隔框架(2)与浇灌框架(3)之间也设有合页(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文胜
申请(专利权)人:湘潭县富民小型插秧机制造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