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六面钻的上钻刀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701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5 0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数控六面钻的上钻刀包结构,总装板、安装于总装板上的第一钻刀总成和第二钻刀总成,第一钻刀总成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内的第一钻刀组、第二钻刀组和第三钻刀组,第一钻刀组具有向下朝向的钻头,第二钻刀组具有前后朝向的钻头,第三钻刀组具有左右朝向的钻头,第一钻刀组、第二钻刀组和第三钻刀组分别通过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钻刀总成具有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钻刀,外壳通过滑块连接于总装板的滑轨上,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多个钻刀集成安装,能够便于装配于全自动打板机上,也变越后续的拆装维修;在一个集成的上钻刀包结构中具有五个不同朝向的钻头,能够分别对木板的正面以及四个侧面进行钻孔操作,功能更全面。

The structure of the upper tool pack of the NC six face dri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数控六面钻的上钻刀包结构
本技术涉及钻孔设备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数控六面钻的上钻刀包结构。
技术介绍
打孔机是用于对木板进行打孔的设备,打孔机一般都包括:加工平台以及设置于加工平台上方的钻刀,通过钻刀对加工平台上的木板进行打孔工作。目前现有技术中的打孔机都只有设置于加工平台的多个钻刀,多个钻刀的类型可能不同,但是钻刀的钻都都是朝下设置的,只能从木板的正面进行开孔,而无法对木板的侧面进行开孔加工。再有,现有技术中设置于打孔机上的钻刀都是独立设置的,在组装时需要将各个钻刀逐一装配,此种装配方式比较繁琐,并且不易于检测维修。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数控六面钻的上钻刀包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数控六面钻的上钻刀包结构,总装板、安装于总装板上的第一钻刀总成和第二钻刀总成,第一钻刀总成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内的第一钻刀组、第二钻刀组和第三钻刀组,第一钻刀组具有向下朝向的钻头,第二钻刀组具有前后朝向的钻头,第三钻刀组具有左右朝向的钻头,第一钻刀组、第二钻刀组和第三钻刀组分别通过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所述的第二钻刀总成具有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钻刀,外壳通过滑块连接于总装板的滑轨上,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架底部形成一罩体,所述的第一钻刀组、第二钻刀组和第三钻刀组安装于支架上且其刀头位于罩体内,由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伸出罩体。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钻刀组包括:多个具有朝向下钻头的钻刀,第二钻刀组包括:多个具有前后朝向钻头的钻刀,第三钻刀组包括:多个具有左右朝向的钻刀。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钻刀均包括:独立的驱动装置、刀杆以及刀头,驱动装置驱动刀杆上下移动,刀头由驱动电机驱动转动;所述的驱动装置安装于支架上。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钻刀总成上对应于第一钻刀组设置有压板,压板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第一钻刀组运行钻孔时通过压板对被钻孔件定位。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第一钻刀总成上还设置有辅助压轮,辅助压轮包括:安装块、压轮以及驱动装置,安装块连接于驱动装置输出轴,通过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优选的技术方案中,所述的支架以及外壳上均设置有风口,风口连接风管。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多个钻刀集成安装,能够便于装配于全自动打板机上,也变越后续的拆装维修;在一个集成的上钻刀包结构中具有五个不同朝向的钻头,能够分别对木板的正面以及四个侧面进行钻孔操作,功能更全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第一钻刀总成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第一钻刀总成另一角度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第二钻刀总成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数控六面钻的上钻刀包结构,请参阅图1-2所示,包括:总装板3、安装于总装板3上的第一钻刀总成1和第二钻刀总成2,第一钻刀总成1和第二钻刀总成2都安装于总装板3上,通过总装板3连接于全自动打板机上,能够实现刀包的快速安装与拆卸。所述的第一钻刀总成1包括:支架14、安装于支架14内的第一钻刀组11、第二钻刀组12和第三钻刀组13,支架14包括:安装块141以及设置于安装块141底部的罩体142,第一钻刀组11、第二钻刀组12和第三钻刀组13都安装于安装块141上,且第一钻刀组11、第二钻刀组12和第三钻刀组13的钻头都从安装块141底部伸出,位于罩体142所形成的空间内,由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伸出罩体142。罩体142的设计是为了钻刀不使用时对钻刀包进行保护,也防止钻刀包误伤工作人员。第一钻刀组11包括:多个具有朝向下钻头的钻刀111,第二钻刀组12包括:多个具有前后朝向钻头的钻刀121,第三钻刀组13包括:多个具有左右朝向的钻刀131。而第一钻刀组11、第二钻刀组12和第三钻刀组13上的钻刀均包括:独立的驱动装置101、刀杆102以及刀头103,驱动装置101驱动刀杆102上下移动,刀头103由驱动电机驱动转动。第一钻刀组11、第二钻刀组12和第三钻刀组13其不同之处是在于钻头的朝向不同,因此,能够对木板的五个面进行开孔加工。根据实际需求,第一钻刀组11、第二钻刀组12和第三钻刀组13除了钻头10朝向不同以外,钻头10的具体型号可以设置为相同或者不同。在使用时,根据实际的使用需求选择使用第一钻刀组11或第二钻刀组12或第三钻刀组13,由相应的驱动装置驱动移动进行打孔动作。第一钻刀总成1上对应于第一钻刀组11设置有压板112,压板112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第一钻刀组11运行钻孔时通过压板112对木板定位,能够防止孔位跑偏。第一钻刀总成1上还设置有辅助压轮15,辅助压轮15包括:安装块151、压轮152以及驱动装置153,安装块151连接于驱动装置153输出轴,通过驱动装置153驱动上下移动。辅助压轮15也是作用于木板上,起定位作用。第二钻刀总成2具有外壳21以及安装于外壳21内的钻刀22,外壳21通过滑块连接于总装板3的滑轨31上,由第一驱动装置23驱动上下移动。当选取钻刀22进行打孔时,第一驱动装置23驱动钻刀22下移进行打孔动作。本技术结构是安装于全自动打板机中配合使用的,全自动打板机上至少具有XYZ轴,能够驱动本上钻刀包结构在XYZ三个方位移动,而现有技术中XYZ轴的移动技术的使用已经十分普遍,申请人不再阐述其移动的远离。而从图2中可以看出总装板3的背面设置有滑块,是便于安装于XYZ轴中的Z轴上,便于驱动整个上钻刀包结构下移的。在实际使用时,将上钻刀包结构安装于全自动打板机上,当对木板的正面进行打孔时,根据需求选择使用第二钻刀总成2或者第一钻刀总成1中的第一钻刀组11,在打孔时,整个刀包结构通过全自动打板机驱动在Z轴上下移一定形成,然后第二钻刀总成2中的钻刀22通过第一驱动装置23驱动下移进行打孔动作;同理选择使用第一钻刀组11时,第一钻刀组11是通过对应的驱动装置101驱动下移,通过刀头进行打孔的,打孔后复位;而需要对木板的前后侧面打孔时,是通过第二钻刀组12进行打孔的,第二钻刀组12上设置的钻刀121具有前后朝向的钻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数控六面钻的上钻刀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总装板、安装于总装板上的第一钻刀总成和第二钻刀总成,第一钻刀总成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内的第一钻刀组、第二钻刀组和第三钻刀组,第一钻刀组具有向下朝向的钻头,第二钻刀组具有前后朝向的钻头,第三钻刀组具有左右朝向的钻头,第一钻刀组、第二钻刀组和第三钻刀组分别通过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n所述的第二钻刀总成具有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钻刀,外壳通过滑块连接于总装板的滑轨上,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数控六面钻的上钻刀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总装板、安装于总装板上的第一钻刀总成和第二钻刀总成,第一钻刀总成包括:支架、安装于支架内的第一钻刀组、第二钻刀组和第三钻刀组,第一钻刀组具有向下朝向的钻头,第二钻刀组具有前后朝向的钻头,第三钻刀组具有左右朝向的钻头,第一钻刀组、第二钻刀组和第三钻刀组分别通过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
所述的第二钻刀总成具有外壳以及安装于外壳内的钻刀,外壳通过滑块连接于总装板的滑轨上,由第一驱动装置驱动上下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六面钻的上钻刀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架底部形成一罩体,所述的第一钻刀组、第二钻刀组和第三钻刀组安装于支架上且其刀头位于罩体内,由独立的驱动装置驱动伸出罩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数控六面钻的上钻刀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钻刀组包括:多个具有朝向下钻头的钻刀,第二钻刀组包括:多个具有前后朝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奎瑞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顺德区锐诺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