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于螺旋藻养殖的移动式补光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3997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5 00: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于螺旋藻养殖的移动式补光设备,包括箱式培养室和补光装置,所述箱式培养室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立板及立板之间的侧板,侧板高于立板,立板顶部沿立板长度方向设有角钢轨道,所述补光装置包括顶板、微型发电机、驱动马达、光源、导轮及光源,所述顶板底面通过连接杆连接有前后二组导轮,每组导轮之设有驱动轴,其中一组导轮的驱动轴与连接杆之间通过轴承活动连接且驱动轴上设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齿合一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顶板底面的驱动马达输出端连接,微型发电机位于顶板上表面,光源与顶板下表面连接,光源外部设有防护罩,光源可子啊培养液内自由移动位置,保证中下部的螺旋藻受到光照。

A mobile light supplement device for spirulina cul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于螺旋藻养殖的移动式补光设备
本技术涉及螺旋藻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利于螺旋藻养殖的移动式补光设备。
技术介绍
螺旋藻是一种低等生物,由于其形状为钟表发条而得名为螺旋藻。目前,由于螺旋藻具有减轻癌症放疗、化疗的毒副反应,提高免疫功能,降低血脂等功效,因此很快的受到了人们的青睐。螺旋藻是一种受光照影响强的生物,但是目前在养殖螺旋藻时不能保证全部的螺旋藻均受到光照,即一些在水里的螺旋藻养殖时会受到其它螺旋藻的遮挡,而导致螺旋藻养殖使地区性分布,即靠近外围或顶部的螺旋藻由于光照强而生长旺盛,而对于内部受到其它螺旋藻遮挡的螺旋藻生长越来越慢,甚至慢慢枯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螺旋藻养殖的移动式补光设备,用以解决螺旋藻养殖过程中,光照照射不均匀,螺旋藻呈两级分化,导致一部分螺旋藻生长缓慢,影响养殖存活率。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方案:一种利于螺旋藻养殖的移动式补光设备,包括箱式培养室和补光装置,所述箱式培养室内充满培养液,所述箱式培养室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立板及立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于螺旋藻养殖的移动式补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式培养室(30)和补光装置(24),所述箱式培养室(30)内充满培养液(31),所述箱式培养室(30)包括底板(14)、位于底板(14)两侧的立板(6)及立板(6)之间的侧板(17),侧板(17)高于立板(6),立板(6)顶部沿立板(6)长度方向设有角钢轨道(5),所述补光装置(24)包括顶板(23)、微型发电机(3)、驱动马达(19)、光源(29)及导轮(21),所述顶板(23)底面通过连接杆(22)连接有前后二组导轮(21),每组导轮(21)之设有驱动轴(4),其中一组导轮(21)的驱动轴(4)与连接杆(22)之间通过轴承(20)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于螺旋藻养殖的移动式补光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箱式培养室(30)和补光装置(24),所述箱式培养室(30)内充满培养液(31),所述箱式培养室(30)包括底板(14)、位于底板(14)两侧的立板(6)及立板(6)之间的侧板(17),侧板(17)高于立板(6),立板(6)顶部沿立板(6)长度方向设有角钢轨道(5),所述补光装置(24)包括顶板(23)、微型发电机(3)、驱动马达(19)、光源(29)及导轮(21),所述顶板(23)底面通过连接杆(22)连接有前后二组导轮(21),每组导轮(21)之设有驱动轴(4),其中一组导轮(21)的驱动轴(4)与连接杆(22)之间通过轴承(20)活动连接且驱动轴(4)上设有从动齿轮(18),所述从动齿轮(18)齿合一主动齿轮(2),主动齿轮(2)与顶板(23)底面的驱动马达(19)输出端连接,微型发电机(3)位于顶板(23)上表面,光源(29)与顶板(23)下表面连接,光源(29)外部设有防护罩(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于螺旋藻养殖的移动式补光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3)底面两侧分别设有竖向连接的吊板(28),吊板(28)位于两组导轮(21)之间,两吊板(28)之间水平连接有两根平行的滑轨(8),两根滑轨(8)之间形成缝隙(9),缝隙(9)上方设有直径大于缝隙(9)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远争李爱珍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信达膜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