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鹏镛专利>正文

冲激型脱硫除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8215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冲激型脱硫除尘器,它包括冲击室、除尘室、沉灰池,其特征是冲击室与除尘室相连接,在相连接处的下端有个S型激流通道,冲击室上端为进烟口,除尘室的上端为排烟口,除尘室的下部设有冲洗阀,冲洗阀连接总水管,沉灰池连接冲击室。(*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化锅炉烟气的冲激型脱硫除尘器
技术介绍
目前公知的旋风式水膜除尘器,除尘效率高,但还存在不足之处,如当锅炉负荷减少时,烟气进入除尘器的速度降低,导致除尘效率下降,造成除尘效率不稳定,另外,除尘效率受除尘器圆筒直径的影响,直径小,则除尘效率高,但过小,阻力将会增加,所以要达到高效低阻,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设计一种冲激型脱硫除尘器,耗水量少,操作简单,集除尘,脱硫一体化。本技术是这样来实现的,它包括冲击室、除尘室、沉灰池,冲击室与除尘室相连接,在相连接处的下端有个S型激流通道,冲击室上端为进烟口,除尘室的上端为排烟口,除尘室的下部设有冲洗阀,冲洗阀连接总水管,沉灰池连接冲击室。本技术采用湿式除尘,集除尘、脱硫一体化,耗水量少,只有水膜除尘器十分之一的耗水量,除尘器无任何喷嘴,不会产生堵塞现象,操作简便,不需专业人员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面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平面示意图。在图中1.进烟口,2.排烟口,3.排灰阀,4.溢流口,5.S型激流通道,6.冲洗阀,7.沉灰池,8.总水管,9.补水阀,10.冲击室,11.除尘室。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冲击室10、除尘室11、沉灰池7,冲击室10与除尘室11相连接,在相连接处的下端有个S型激流通道5,含尘烟气从冲击室上端的进气口1进来,经过S型激流通道进入除尘室,当烟气进入冲击室内,气流加速冲击水面而激起浪花和水雾,气流内的大颗粒尘被碱液捕获,而较细的尘粒则随烟气通过S型激流通道,形成大量水花和水雾细粒与气液充分混合,再次冲击水面达到消除烟尘的目的,净化后的烟气从排烟口2排出,冲击阀6连接总水管8,冲洗下来的尘粒进入沉灰池7,沉灰池带有排灰阀3,补水阀(9),沉灰池周边有溢流口4,可添加石灰,为除尘器不断提供碱液,循环使用。权利要求1.一种冲激型脱硫除尘器,它包括冲击室、除尘室、沉灰池,其特征是冲击室与除尘室相连接,在相连接处的下端有个S型激流通道,冲击室上端为进烟口,除尘室的上端为排烟口,除尘室的下部设有冲洗阀,冲洗阀连接总水管,沉灰池连接冲击室。专利摘要一种冲激型脱硫除尘器,它包括冲击室、除尘室、沉灰池,其特征是冲击室与除尘室相连接,在相连接处的下端有个S型激流通道,冲击室上端为进烟口,除尘室的上端为排烟口,除尘室的下部设有冲洗阀,冲洗阀连接总水管,沉灰池连接冲击室。本技术采用湿式除尘,集除尘、脱硫一体化,耗水量少,只有水膜除尘器的十分之一的耗水量,除尘器无任何喷嘴,不会产生堵塞现象,操作简便,不需专业人员操作。文档编号F23J15/00GK2649964SQ03237308公开日2004年10月20日 申请日期2003年9月4日 优先权日2003年9月4日专利技术者林鹏镛, 林柏裕 申请人:林鹏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鹏镛林柏裕
申请(专利权)人:林鹏镛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