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8192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3: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由多个椭圆形直管通过双槽抱箍串联连接而成,椭圆形直管的两端为对称的斜截面并设有正圆形法兰;双槽抱箍由角铁、环形条块、环形卡槽及紧固螺栓连接而成,椭圆形直管依次标记为进料管、中间管及出料管,进料管一端通过支撑杆连接旋转轴且通过单槽抱箍固定安装,旋转轴连接电机,支撑杆上方设置进料斗;出料管一端也通过单槽抱箍固定安装,且出料管管口下方设接料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模拟矢量发动机的喷气管之多维变向原理及结构,使整个输送筒产生蠕动式的、逐段传递的旋转运动,并产生离心甩脱力,将肥料逐步提升,提升过程中无挤压,不会产生粘料及结块等不现象,利于肥料颗粒分散,提高产品品质。

Peristaltic conveyor for fertilizer production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
本技术涉及化肥生产
,尤其涉及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
技术介绍
化肥生产系统中,输送设备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现有的化肥输送设备主要为螺旋式提升机。螺旋式提升机广泛地用在颗粒物料的输送领域,但在输送化肥时还有较大不足:一、化肥吸湿性较强,容易粘结在双螺旋桨叶上,不仅导致堵塞,还容易造成肥料在挤出受压时产生结块,需要进一步烘干;二、有机肥,如腐殖酸掺混肥料在挤出提升的过程中,粉末状的腐殖酸容易从无机肥颗粒的表面脱落下来,并粘在螺旋式提升机内,造成混料不均,从而影响肥料的运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由多个椭圆形直管通过双槽抱箍串联连接而成,椭圆形直管竖截面为椭圆形,椭圆形直管的两端为对称的斜截面,且椭圆形直管两端的斜截面为正圆形,椭圆形直管的两端均设有正圆形法兰;双槽抱箍由两端的角铁和中部的环形条块组成,环形条块的内弧面设有两个与正圆形法兰对应的环形卡槽,两个角铁之间通过紧固螺栓贴合连接;椭圆形直管依次标记为进料管、中间管及出料管,进料管远离中间管一端的正圆形法兰内弧面通过支撑杆连接有旋转轴,进料管另一端的正圆形法兰与中间管的正圆形法兰贴合;进料管远离中间管的一端开口朝上且通过单槽抱箍固定安装,旋转轴的一端连接有电机,电机及旋转轴固定安装,支撑杆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出料管远离中间管的一端也通过单槽抱箍固定安装,所述出料管远离中间管一端的下方位置设有接料斗。优选地,中间管的个数范围为6-16个。优选地,进料管管口的高度低于进风管管口的高度。优选地,电机具体是中高速电机,其转速范围为2000-5000r/min。优选地,单槽抱箍内只设有一个与正圆形法兰对应的环形卡槽。优选地,正圆形法兰与环形卡槽的接触面均经过光滑处理,且正圆形法兰与环形卡槽之间填充有滑石粉或润滑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模拟矢量发动机的喷气管之多维变向原理及结构,采用多个椭圆形直管通过双槽抱箍串联连接而成,椭圆形直管两端的斜截面为正圆形,椭圆形直管的两端均设有正圆形法兰;当电机及旋转轴带动进料管沿其单槽抱箍旋转,使另一端的双槽抱箍产生圆周运动,依次传递,一段管带动下一段管产生扭矩,从外形看类似蛇形的蠕动;传递的扭矩带动圆周运动,产生离心甩力,将前一个椭圆形直管的肥料输送到后一个椭圆形直管,不仅实现了相邻管道之间的力矩传递,还将扭矩力改为离心甩脱力,从而完成肥料的提升运输。本技术其无需螺旋桨叶进行挤压提升,不会产生粘料及结块等不利现象,有利于肥料颗粒的分散,提高产品品质。经试验,采用5000r/min的旋转轴,采用12根椭圆形直管连接的输送筒,最高扬程可达5m以上,完全满足肥料生产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有较大推广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的椭圆形直管的装配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的椭圆形直管的平面结构图。图中:椭圆形直管1、进料管101、中间管102、出料管103、双槽抱箍2、角铁201、环形条块202、环形卡槽203、紧固螺栓204、正圆形法兰3、支撑杆4、旋转轴5、单槽抱箍6、电机7、进料斗8,接料斗9。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由多个椭圆形直管1通过双槽抱箍2串联连接而成,椭圆形直管1竖截面为椭圆形,椭圆形直管1的两端为对称的斜截面,且椭圆形直管1两端的斜截面为正圆形,椭圆形直管1的两端均设有正圆形法兰3;双槽抱箍2由两端的角铁201和中部的环形条块202组成,环形条块202的内弧面设有两个与正圆形法兰3对应的环形卡槽203,两个角铁201之间通过紧固螺栓204贴合连接;椭圆形直管1依次标记为进料管101、中间管102及出料管103,进料管101远离中间管102一端的正圆形法兰3内弧面通过支撑杆4连接有旋转轴5,进料管101另一端的正圆形法兰3与中间管102的正圆形法兰3贴合;进料管101远离中间管102的一端开口朝上且通过单槽抱箍6固定安装,旋转轴5的一端连接有电机7,电机7及旋转轴5固定安装,支撑杆4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8;出料管103远离中间管102的一端也通过单槽抱箍6固定安装。参照图1-2,中间管102的个数范围为6-16个,中间管102越长,肥料输送距离越长,但中间管102太多,各个中间管102之间扭矩传递不顺畅,导致进料管101的扭矩无法传递到进风管103,造成进风管103及附近的中间管102无法正常旋转,影响肥料的提升过程。参照图1,进料管101管口的高度低于进风管103管口的高度,本技术用于肥料的提升,作为螺旋式提升机的替代品,其无需螺旋桨叶进行挤出,而是利用各个矢量式管道之间的力矩传递,将肥料逐步甩升。参照图1,电机7具体是中高速电机,其转速范围为2000-5000r/min,旋转轴5转速越高,后一个椭圆形直管1绕前一个椭圆形直管1做圆周运动,产生离心甩力,将前一个椭圆形直管1的肥料输送到后一个椭圆形直管1,不仅实现了相邻管道之间的力矩传递,还将扭矩力改为离心甩脱力,从而完成肥料的提升运输。参照图2,单槽抱箍12内只设有一个与正圆形法兰3对应的环形卡槽203,单槽抱箍12用于定位进料管101及进风管103出口端的正圆形法兰3,使二者沿着单槽抱箍12旋转,不至于影响肥料的进料及出料。参照图1-2,正圆形法兰3与环形卡槽203的接触面均经过光滑处理,且正圆形法兰3与环形卡槽203之间填充有滑石粉或润滑油,促使进料管101、中间管102及进风管103之间正常滑动。本技术的工作过程:电机7及旋转轴5带动进料管101沿其单槽抱箍12旋转,使另一端的双槽抱箍2产生圆周运动,依次传递,类似如矢量发动机的喷气管,一段管带动下一段管产生扭矩,并由此带动圆周运动,产生离心甩力,将前一个椭圆形直管1的肥料输送到后一个椭圆形直管1,不仅实现了相邻管道之间的力矩传递,还将扭矩力改为离心甩脱力,从而完成肥料的提升运输,并且本技术其无需螺旋桨叶进行挤压提升,不会产生粘料及结块等不利现象,有利于肥料颗粒的分散,提高产品品质。经试验,采用5000r/min的旋转轴5,采用12根椭圆形直管1连接的输送筒,最高扬程可达5m以上,完全满足肥料生产系统中各个设备之间的连接,有较大推广价值。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由多个椭圆形直管(1)通过双槽抱箍(2)串联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形直管(1)竖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直管(1)的两端为对称的斜截面,且所述椭圆形直管(1)两端的斜截面为正圆形,所述椭圆形直管(1)的两端均设有正圆形法兰(3);/n所述双槽抱箍(2)由两端的角铁(201)和中部的环形条块(202)组成,所述环形条块(202)的内弧面设有两个与正圆形法兰(3)对应的环形卡槽(203),两个所述角铁(201)之间通过紧固螺栓(204)贴合连接;/n所述椭圆形直管(1)依次标记为进料管(101)、中间管(102)及出料管(103),所述进料管(101)远离中间管(102)一端的正圆形法兰(3)内弧面通过支撑杆(4)连接有旋转轴(5),所述进料管(101)另一端的正圆形法兰(3)与中间管(102)的正圆形法兰(3)贴合;/n所述进料管(101)远离中间管(102)的一端开口朝上且通过单槽抱箍(6)固定安装,所述旋转轴(5)的一端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及旋转轴(5)固定安装,所述支撑杆(4)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8);/n所述出料管(103)远离中间管(102)的一端也通过单槽抱箍(6)固定安装,所述出料管(103)远离中间管(102)一端的下方位置设有接料斗(9)。/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化肥生产系统的蠕动式输送筒,由多个椭圆形直管(1)通过双槽抱箍(2)串联连接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椭圆形直管(1)竖截面为椭圆形,所述椭圆形直管(1)的两端为对称的斜截面,且所述椭圆形直管(1)两端的斜截面为正圆形,所述椭圆形直管(1)的两端均设有正圆形法兰(3);
所述双槽抱箍(2)由两端的角铁(201)和中部的环形条块(202)组成,所述环形条块(202)的内弧面设有两个与正圆形法兰(3)对应的环形卡槽(203),两个所述角铁(201)之间通过紧固螺栓(204)贴合连接;
所述椭圆形直管(1)依次标记为进料管(101)、中间管(102)及出料管(103),所述进料管(101)远离中间管(102)一端的正圆形法兰(3)内弧面通过支撑杆(4)连接有旋转轴(5),所述进料管(101)另一端的正圆形法兰(3)与中间管(102)的正圆形法兰(3)贴合;
所述进料管(101)远离中间管(102)的一端开口朝上且通过单槽抱箍(6)固定安装,所述旋转轴(5)的一端连接有电机(7),所述电机(7)及旋转轴(5)固定安装,所述支撑杆(4)的上方设置有进料斗(8);
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燕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儒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