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许泽文专利>正文

一种软连接装置及高温粉料仓的称重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158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1 11: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化工管道配件领域,提供了一种软连接装置及高温粉料仓的称重系统,所述软连接装置设置于被连接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接头之间,所述软连接装置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内导流管、隔热腔、温控腔、保护腔以及橡胶软管;所述内导流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接头,以通过物料流体;所述隔热腔用于减少或限制管道内的物料流体对所述橡胶软管进行热传导;所述温控腔通过通入温度可控流体来控制所述橡胶软管的温度;所述保护腔用于通入保护介质,以避免所述物料流体窜入并与所述橡胶软管接触。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软连接装置,解决了目前橡胶软管改进方法无法消除温度对橡胶软连接的使用限制的问题。

A kind of soft connection device and weighing system of high temperature powder b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连接装置及高温粉料仓的称重系统
本技术属于化工管道配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软连接装置及高温粉料仓的称重系统。
技术介绍
化工行业各过程设备内的料位监测是一项必不可少工作,但由于很多工况过于恶劣,或者物料物性特殊,不能直接对料位进行监测,而通过称重来反应料位是一种成本低、易维护、高精度的手段。但过程设备中必不可少有各种连接管道,然而这些连接管道在工作时产生的温差附加应力或振动等问题,会导致称重数据严重失真,由于橡胶软连接能以相对较小的长度达到管道吸收变形与振动的目的,同时对管道产生非常小的附加应力,且该应力可做定性分析,是目前化工管道配件领域常用的软连接。市面上的橡胶软连接耐温、耐压能力较差,一般通过在橡胶软连接内增设一套金属内套,或者在软管内部设置矽胶层,增强其耐温耐压能力,但这种方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其耐温耐压情况,而且还可能因此增大对管道的附加应力。因此,目前的橡胶软连接改进方法无法消除温度对橡胶软连接的使用限制,导致其使用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软连接装置,旨在解决温度对橡胶软管的使用限制,导致其使用局限性大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软连接装置,所述软连接装置设置于被连接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接头之间,所述软连接装置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内导流管、隔热腔、温控腔、保护腔以及橡胶软管;所述内导流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接头,以通过物料流体;所述隔热腔用于减少或限制管道内的物料流体对所述橡胶软管进行热传导;所述温控腔通过通入温度可控流体来控制所述橡胶软管的温度;所述保护腔用于通入保护介质,以限制或阻止所述物料流体窜入并与所述橡胶软管接触。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一种高温粉料仓的称重系统,包括:接入高温粉料仓的进料管道的软连接装置,所述软连接装置为上面实施例中的软连接装置;以及连接在所述高温粉料仓上,用于对物料流体进行称重的称重传感器。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连接装置,通过设置隔热腔来减少或限制管道内的流体对橡胶软管进行热传导,利用温控腔中通入的温度可控流体来控制橡胶软管的温度,避免温度超出橡胶软管的使用范围,同时设置了保护腔,以防管道内的流体窜入并与橡胶软管直接接触。本技术提供的软连接装置设置了隔热腔、温控腔、保护腔对橡胶软管进行三重温度保护,成功消除了温度对橡胶软管的使用限制,扩大橡胶软管的应用领域。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连接装置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连接装置的剖视简略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连接装置的一种使用状态剖视图;附图中:1、第一法兰体;2、内温控腔流体入口;3、保护流体入口;4、上温控腔流体入口;5、上温控腔;6、压紧法兰;7、下温控腔流体入口;8、下温控腔;9、第二法兰体;10、内温控腔;11、隔热腔;12、内导流管;13、测温探头;14、限流环;15、下温控腔流体出口;16、橡胶软管;17、上温控腔流体出口;18、内温控腔流体出口;19、隔热腔抽真空口;A、保护腔;20、传感器;21、管道法兰;22、第一管道;23、第二管道;24、料仓;25、料仓支座;26、称重传感器;27、固定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软连接装置,如图1、2、3所示,该软连接装置设置于被连接的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23接头之间,所述软连接装置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内导流管12、隔热腔11、温控腔、保护腔A以及橡胶软管16;所述内导流管12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23接头,以通过物料流体;所述隔热腔11用于减少或限制管道内的物料流体对所述橡胶软管16进行热传导;所述温控腔通过通入温度可控流体来控制所述橡胶软管16的温度;所述保护腔A用于通入保护介质,以限制或阻止所述物料流体窜入并与所述橡胶软管16接触。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通过设置隔热腔11来减少或限制管道内的流体对橡胶软管16进行热传导,利用温控腔中通入的温度可控流体来控制橡胶软管16的温度,避免温度超出橡胶软管16的使用范围,同时设置了保护腔A,以防管道内的流体窜入并与橡胶软管16直接接触。本技术提供的软连接装置设置了隔热腔11、温控腔、保护腔A对橡胶软管16进行三重温度保护,成功消除了温度对橡胶软管16的使用限制。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软连接装置设置于被连接的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23接头之间,软连接装置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内导流管12、隔热腔11、温控腔、保护腔A以及橡胶软管16。在管道内通入热物料流体前,先用真空泵对隔热腔11进行抽真空,压力设定为-98KPa(仅作示例),在抽真空管道设置真空表监测隔热腔11内真空度,以阻止热物料流体对橡胶软管16进行热传导,再往各温控腔内通入冷却水,将其流量可设定为2倍于理论要求值,在供水管道上设置流量计监测温控腔内的水流量来控制橡胶软管16的温度,往保护腔A中通入常温氮气;往管道内通入热物料流体后,内导流管12用于连通所述两管接头,以通过物料流体,再根据此时管道内的压力,调节保护腔中常温氮气的压力,使其略高于管道内压力,形成“气封”,阻止管道内的物料流体上窜进入保护腔A与橡胶软管16直接接触,根据管道内物料流体的温度调节温控腔中冷却水的水量,使橡胶软管16的温度始终被控制在可使用范围内,这样可以消除温度对橡胶软管16的使用限制,扩大其应用领域。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23接头均设置有管道法兰21,软连接装置通过法兰组件与管道法兰21相连,法兰组件包括:连接于软连接装置的一端,与第一管道22的管道法兰21连接的第一法兰体1;连接于软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二管道23的管道法兰21连接的第二法兰体9;第一法兰体1、第二法兰体9沿物料流体流向依次排布。法兰组件的设置,将软连接装置与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23连接起来,实现管道间的物料流体通过。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橡胶软管16的一端通过压紧法兰6固定在第一法兰体1上,橡胶软管16的第二端通过压紧法兰6固定在第二法兰体9上。法兰组件的设置用于将软连接装置与第一管道22、第二管道23的接口连接起来,同时也减少了管道法兰对橡胶软管16两端的挤压,避免造成破损。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温控腔包括以下环形腔体:上温控腔5、内温控腔10(可以理解为,内温控腔本身是夹套结构,如图1所示中的环形腔体,但其形式不限于图示结构,也可以是螺旋导流板结构、蜂窝锥体结构、螺旋半管结构、枕板型夹套结构等夹套结构)、下温控腔8;上温控腔5、下温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连接装置,所述软连接装置设置于被连接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接头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接装置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n内导流管、隔热腔、温控腔、保护腔以及橡胶软管;/n所述内导流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接头,以通过物料流体;/n所述隔热腔用于减少或限制管道内的物料流体对所述橡胶软管进行热传导;/n所述温控腔通过通入温度可控流体来控制所述橡胶软管的温度;/n所述保护腔用于通入保护介质,以限制或阻止所述物料流体窜入并与所述橡胶软管接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连接装置,所述软连接装置设置于被连接的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接头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连接装置从内到外依次设置有:
内导流管、隔热腔、温控腔、保护腔以及橡胶软管;
所述内导流管用于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接头,以通过物料流体;
所述隔热腔用于减少或限制管道内的物料流体对所述橡胶软管进行热传导;
所述温控腔通过通入温度可控流体来控制所述橡胶软管的温度;
所述保护腔用于通入保护介质,以限制或阻止所述物料流体窜入并与所述橡胶软管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第二管道接头均设置有管道法兰,所述软连接装置通过法兰组件与所述管道法兰相连,所述法兰组件包括:
连接于所述软连接装置的一端,与第一管道的管道法兰连接的第一法兰体;
连接于所述软连接装置的另一端,与第二管道的管道法兰连接的第二法兰体;
所述第一法兰体、第二法兰体沿物料流体流向依次排布。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软管的一端通过压紧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一法兰体上,所述橡胶软管的第二端通过压紧法兰固定在所述第二法兰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腔包括以下环形腔体:上温控腔、内温控腔、下温控腔;
所述上温控腔、下温控腔分别设于所述橡胶软管两端,用于控制控制所述橡胶软管两端的温度;
所述内温控腔与所述橡胶软管中间段相对,且所述内温控腔的外壁与所述橡胶软管的内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形成所述保护腔,且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泽文
申请(专利权)人:许泽文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