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
技术介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是目前冠心病最常用和最有效的方法,经股动脉穿刺是PCI术的经典途径,但患者术后需卧床12~24h,需用2公斤重的盐袋或砂袋止血,平卧6至8小时,且不能翻身,8小时后可略向左或右侧30度卧位,至少24后才能轻微活动,由于盐袋或砂袋压迫伤口的重量较大,如果患者睡着了,砂袋或盐袋可能由于患者身体的不经意动作造成滑脱或移位,虽然,目前也有采用气囊对患者伤口进行压迫止血的方式,来减少由于盐袋或砂袋重量过大而造成的滑脱或移位现象。现有技术中,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3953945U,名称为《一种新型伤口愈合用绷带》的技术专利,其提供了一种新型伤口愈合用绷带,所述绷带体由网状纤维层、胶原纤维层和设置在它们之间的弹性纤维层构成,绷带体中部设有一个伤口贴合部,伤口贴合部和绷带体之间还设有回字形加热丝,且加热丝的末端设有与电源连接的导线,所述伤口贴合部包括与绷带体固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腹部包扎带(1)、腹部粘扣钩(2)、腹部粘扣绒(3)、副带粘扣绒(4)、腹部口袋(5)、加压袋(6)、进气管(7)、股动脉压迫主带(8)、主带粘扣钩(9)、主带粘扣绒(10)、股动脉口袋(11)、穿刺点(12)、股动脉压迫副带(13)和副带粘扣钩(14),所述腹部包扎带(1)为长条带状结构,其两侧端头分别布置有互相粘合的腹部粘扣钩(2)和腹部粘扣绒(3),并在其中间位置布置有副带粘扣绒(4),用于固定在患者腹部,所述腹部口袋(5)布置在腹部包扎带(1)上,位于腹部粘扣钩(2)和副带粘扣绒(4)之间,其内放置有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股动脉穿刺PCI术后伤口加压固定绷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腹部包扎带(1)、腹部粘扣钩(2)、腹部粘扣绒(3)、副带粘扣绒(4)、腹部口袋(5)、加压袋(6)、进气管(7)、股动脉压迫主带(8)、主带粘扣钩(9)、主带粘扣绒(10)、股动脉口袋(11)、穿刺点(12)、股动脉压迫副带(13)和副带粘扣钩(14),所述腹部包扎带(1)为长条带状结构,其两侧端头分别布置有互相粘合的腹部粘扣钩(2)和腹部粘扣绒(3),并在其中间位置布置有副带粘扣绒(4),用于固定在患者腹部,所述腹部口袋(5)布置在腹部包扎带(1)上,位于腹部粘扣钩(2)和副带粘扣绒(4)之间,其内放置有加压袋(6),用于对腹部进行挤压,所述股动脉压迫主带(8)为长条带状结构,其根据穿刺位置倾斜布置在腹部包扎带(1)的一端,所述股动脉压迫主带(8)两侧分别布置有互相粘合的主带粘扣钩(9)和主带粘扣绒(10),用于对患者的穿刺点(12)进行挤压止血,所述股动脉口袋(11)布置在股动脉压迫主带(8)上,靠近主带粘扣钩(9)侧,位于穿刺点(12)的上方,其内放置有加压袋(6),用于对穿刺点(12)进行挤压,其结构和使用方法与腹部口袋(5)一致,尺寸小于腹部口袋(5),所述股动脉压迫副带(13)为长条带状结构,其一端安装在股动脉压迫主带(8)上,另一端布置有和副带粘扣绒(4)互相粘合的副带粘扣钩(14)。
2.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商婷婷,宁清秀,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