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8841 阅读:5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头、第一卡槽、转动杆、第二连接头、第二卡槽、橡胶垫、防滑颗粒,该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将针头进行双重位置固定处理,有效的防止针头在手术过程中与该装置出现脱离现象的发生,不仅影响了手术效果,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

Needle holder for plastic surgery in burn depart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
本技术涉及持针器,尤其涉及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
技术介绍
持针器(ScanlanNeedleHolders),采用医用不锈钢材料制成,广泛应用于外科和显微外科手术,目前,临床上在进行烧伤整形手术时所使用的持针器,主要由指环、钳臂、转轴及钳头构成,钳头表面比较光滑,很容易将针头滑落,从而影响手术效果,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困难。鉴于以上缺陷,实有必要设计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来解决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头、第一卡槽、转动杆、第二连接头、第二卡槽、橡胶垫、防滑颗粒,所述的第一连接头位于连接杆左侧,所述的第一连接头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卡槽位于第一连接头内部底端,所述的第一卡槽与第一连接头一体相连,所述的转动杆位于连接杆底部,所述的转动杆与连接杆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头位于转动杆左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头与转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卡槽位于第二连接头内部顶端,所述的第二卡槽与第二连接头一体相连,且所述的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槽一一对应,所述的橡胶垫位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内部,所述的橡胶垫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胶粘剂相连,所述的防滑颗粒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防滑颗粒均匀分布于橡胶垫内侧,所述的防滑颗粒与橡胶垫胶粘剂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杆右侧还设有第一指环,所述的第一指环与连接杆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转动杆右侧还设有第二指环,所述的第二指环与转动杆螺纹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杆底部右侧还设有弹簧,所述的弹簧一端与连接杆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弹簧另一端与转动杆胶粘剂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连接杆内部左侧还设有螺纹孔,所述的螺纹孔与连接杆一体相连。进一步,所述的转动杆底部左侧还贯穿有螺销,所述的螺销与转动杆螺纹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右手的大拇指插入第一指环内,再将右手的食指插入第二指环内,医护人员再将右手的大拇指以及食指相背而行,以此让连接杆带动第一连接头与转动杆带动第二连接头相背而行,同步,弹簧处于变形的状态,此时,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处于分离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用左手将针头放入第一卡槽或第二卡槽内,放入完毕后,医护人员将右手大拇指与食指相背而行的力度消除,通过弹簧回弹力的作用,使得连接杆带动第一连接头与转动杆带动第二连接头相向而行,即让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处于闭合的状态,当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闭合后,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形成圆形状态,且该圆形状态的直径与针头直径一致,此时,针头对防滑颗粒实行挤压力,以此让防滑颗粒对橡胶垫实行挤压力,通过橡胶垫回弹性的作用,使得防滑颗粒对针头实行反挤压力,通过以上方式,使得防滑颗粒不仅对针头实行反挤压力,还将该反挤压力进行防滑处理,医护人员再用左手顺时针旋转螺销,使得螺销与螺纹孔相连接,即让防滑颗粒对针头的防滑以及挤压力的状态被固定,医护人员再使用该装置给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即可,该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结构巧妙,功能强大,操作简单,通过使用该装置,可将针头进行双重位置固定处理,有效的防止针头在手术过程中与该装置出现脱离现象的发生,不仅影响了手术效果,还减少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附图说明图1是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的局部主视图;图2是连接杆以及转动杆的内部局部剖视图;图3是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的内部放大图。连接杆1、第一连接头2、第一卡槽3、转动杆4、第二连接头5、第二卡槽6、橡胶垫7、防滑颗粒8、第一指环101、弹簧102、螺纹孔103、第二指环401、螺销402。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阐述了多种特定细节,以便提供对构成所描述实施例基础的概念的透彻理解。然而,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中的一些或者全部的情况下来实践。在其他情况下,没有具体描述众所周知的处理步骤。如图1、图2、图3所示,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包括连接杆1、第一连接头2、第一卡槽3、转动杆4、第二连接头5、第二卡槽6、橡胶垫7、防滑颗粒8,所述的第一连接头2位于连接杆1左侧,所述的第一连接头2与连接杆1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卡槽3位于第一连接头2内部底端,所述的第一卡槽3与第一连接头2一体相连,所述的转动杆4位于连接杆1底部,所述的转动杆4与连接杆1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头5位于转动杆4左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头5与转动杆4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卡槽6位于第二连接头5内部顶端,所述的第二卡槽6与第二连接头5一体相连,且所述的第二卡槽6与第一卡槽3一一对应,所述的橡胶垫7位于第一卡槽3以及第二卡槽6内部,所述的橡胶垫7与第一卡槽3以及第二卡槽6胶粘剂相连,所述的防滑颗粒8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防滑颗粒8均匀分布于橡胶垫7内侧,所述的防滑颗粒8与橡胶垫7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连接杆1右侧还设有第一指环101,所述的第一指环101与连接杆1螺纹相连,所述的转动杆4右侧还设有第二指环401,所述的第二指环401与转动杆4螺纹相连,所述的连接杆1底部右侧还设有弹簧102,所述的弹簧102一端与连接杆1胶粘剂相连,且所述的弹簧102另一端与转动杆4胶粘剂相连,所述的连接杆1内部左侧还设有螺纹孔103,所述的螺纹孔103与连接杆1一体相连,所述的转动杆4底部左侧还贯穿有螺销402,所述的螺销402与转动杆4螺纹相连。该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使用时,医护人员先将右手的大拇指插入第一指环101内,再将右手的食指插入第二指环401内,医护人员再将右手的大拇指以及食指相背而行,以此让连接杆1带动第一连接头2与转动杆4带动第二连接头5相背而行,同步,弹簧102处于变形的状态,此时,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6处于分离的状态,医护人员再用左手将针头放入第一卡槽3或第二卡槽6内,放入完毕后,医护人员将右手大拇指与食指相背而行的力度消除,通过弹簧102回弹力的作用,使得连接杆1带动第一连接头2与转动杆4带动第二连接头2相向而行,即让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6处于闭合的状态,当第一卡槽3和第二卡槽6闭合后,第一卡槽3与第二卡槽6形成圆形状态,且该圆形状态的直径与针头直径一致,此时,针头对防滑颗粒8实行挤压力,以此让防滑颗粒8对橡胶垫7实行挤压力,通过橡胶垫7回弹性的作用,使得防滑颗粒8对针头实行反挤压力,通过以上方式,使得防滑颗粒8不仅对针头实行反挤压力,还将该反挤压力进行防滑处理,医护人员再用左手顺时针旋转螺销402,使得螺销402与螺纹孔103相连接,即让防滑颗粒8对针头的防滑以及挤压力的状态被固定,医护人员再使用该装置给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即可。本技术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头、第一卡槽、转动杆、第二连接头、第二卡槽、橡胶垫、防滑颗粒,所述的第一连接头位于连接杆左侧,所述的第一连接头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卡槽位于第一连接头内部底端,所述的第一卡槽与第一连接头一体相连,所述的转动杆位于连接杆底部,所述的转动杆与连接杆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头位于转动杆左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头与转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卡槽位于第二连接头内部顶端,所述的第二卡槽与第二连接头一体相连,且所述的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槽一一对应,所述的橡胶垫位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内部,所述的橡胶垫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胶粘剂相连,所述的防滑颗粒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防滑颗粒均匀分布于橡胶垫内侧,所述的防滑颗粒与橡胶垫胶粘剂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烧伤科整形用持针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杆、第一连接头、第一卡槽、转动杆、第二连接头、第二卡槽、橡胶垫、防滑颗粒,所述的第一连接头位于连接杆左侧,所述的第一连接头与连接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一卡槽位于第一连接头内部底端,所述的第一卡槽与第一连接头一体相连,所述的转动杆位于连接杆底部,所述的转动杆与连接杆转动相连,所述的第二连接头位于转动杆左侧,所述的第二连接头与转动杆螺纹相连,所述的第二卡槽位于第二连接头内部顶端,所述的第二卡槽与第二连接头一体相连,且所述的第二卡槽与第一卡槽一一对应,所述的橡胶垫位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内部,所述的橡胶垫与第一卡槽以及第二卡槽胶粘剂相连,所述的防滑颗粒数量为若干件,所述的防滑颗粒均匀分布于橡胶垫内侧,所述的防滑颗粒与橡胶垫胶粘剂相连。


2.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梦栋胡大海杨薛康陶克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