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碰撞转向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8388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2: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清洁机器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碰撞转向结构,包括本体和控制本体运动的控制系统,所述本体设置有用于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碰撞感应件,所述本体滑动配合有用于安装激光雷达的雷达盖,所述雷达盖设有碰撞触发件,当所述本体发生碰撞时,所述碰撞触发件朝碰撞感应件运动并触发碰撞感应件,所述碰撞感应件输出转向信号,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转向信号并控制本体转向;所述雷达盖和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复位组件,当所述复位组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碰撞触发件脱离所述碰撞感应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提高扫地机器人碰撞转向的灵敏度,进而提高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率。

A collision steering structure of sweeping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碰撞转向结构
本技术涉及智能清洁机器人
,特别是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碰撞转向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智能家用电器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扫地机器人,又称自动打扫机、智能吸尘器、机器人吸尘器等,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一种,能凭借一定的人工智能,自动在房间内完成地板清理工作。一般采用刷扫和真空方式,将地面杂物先吸纳进入自身的垃圾收纳盒,从而完成地面清理的功能。扫地机器人最早在欧美市场进行销售,随着国内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进入中国市场。现有扫地机器人的工作方式包括:定位引擎和随机碰撞:(一)定位引擎可分为:偏移检测式定位引擎和边界扫描式定位引擎:1)偏移检测式定位引擎:美国Evolution公司的NorthStar北极星室内定位系统;2)边界扫描式定位引擎:韩国Samsung、LG公司为代表的高清摄像头和NeatoXV-11的RPS激光绘图。但是,现有的定位引擎的产品技术门槛较高,对定位系统的硬件检测精度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成本较高,同时碰撞的灵敏性低,进而降低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碰撞转向结构,具有结构简单、成本低、碰撞转向灵敏度高,可以提高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率的特点。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碰撞转向结构,包括本体和控制本体运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本体设置有用于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碰撞感应件,所述本体滑动配合有用于安装激光雷达的雷达盖,所述雷达盖设有碰撞触发件,当所述本体发生碰撞时,所述碰撞触发件朝碰撞感应件运动并触发碰撞感应件,所述碰撞感应件输出转向信号,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转向信号并控制本体转向;所述雷达盖和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复位组件,当所述复位组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碰撞触发件脱离所述碰撞感应件。进一步,所述本体的内侧活动设置有供雷达盖滑动配合的安装盘,所述本体且靠近安装盘处开设安装孔,所述雷达盖包括突出于安装孔设置的盖顶部和位于本体内且宽度大于安装孔直径的盖底部,所述盖底部位于本体和安装盘之间。进一步,所述安装盘设置有多个条形的限位孔,所述盖底部设有与多个限位孔分别一一滑动配合的多个限位柱。进一步,所述碰撞触发件包括固定于所述盖底部的固定部和用于接触碰撞感应件的触发部,所述本体上设有与所述固定部抵接配合的限位块,当所述固定部抵接限位块时,所述触发部脱离碰撞感应件。进一步,所述盖顶部的侧壁开设有多个发射孔。进一步,所述本体设有用于容纳复位组件的容纳槽,所述复位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盖底部的固定柱和套设于所述固定柱的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盖底部的一端抵接容纳槽的侧壁,当弹簧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碰撞触发件脱离所述碰撞感应件。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本体运行撞击到障碍物时,雷达盖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碰撞触发件朝碰撞感应件运动,碰撞触发件接触碰撞感应件,碰撞感应件向控制系统输出转向信号,控制系统接收转向信号后控制本体转向;转向后,复位组件可以推动雷达盖向后运动,使碰撞触发件脱离所述碰撞感应件;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提高扫地机器人碰撞转向的灵敏度,本体在撞击障碍物时可以及时转向,减少了扫地机器人内部零部件的损伤,提高了扫地机器人的寿命,同时扫地机器人转向速度快,进而提高扫地机器人的清扫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碰撞触发件、碰撞感应件和控制系统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10、本体;11、控制系统;12、安装孔;13、限位块;14、容纳槽;20、雷达盖;21、盖顶部;22、盖底部;23、限位柱;24、发射孔;30、碰撞感应件;40、碰撞触发件;41、固定部;42、触发部;50、复位组件;51、固定柱;52、弹簧;60、安装盘;61、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说明的是,当部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部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部件上。当一个部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部件,它可以是直接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部件上。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碰撞转向结构,参见图1至图5,包括本体10和控制本体10运动的控制系统11,所述本体10设置有用于与控制系统11电连接的碰撞感应件30,碰撞感应件30可以采用红外传感器或者压力传感器,所述本体10滑动配合有用于安装激光雷达的雷达盖20,雷达盖20可以沿本体10前后方向滑动,所述雷达盖20设有碰撞触发件40,当所述本体10发生碰撞时,所述碰撞触发件40朝碰撞感应件30运动并触发碰撞感应件30,所述碰撞感应件30输出转向信号,所述控制系统11用于接收转向信号并控制本体10转向;所述雷达盖20和本体10之间还设置有复位组件50,当所述复位组件50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碰撞触发件40脱离所述碰撞感应件30。具体工作时,当本体10运行撞击到障碍物时,雷达盖20在惯性的作用下向前移动,进而带动碰撞触发件40朝碰撞感应件30运动,碰撞触发件40接触碰撞感应件30,碰撞感应件30向控制系统11输出转向信号,控制系统11接收转向信号后控制本体10转向;转向后,复位组件50可以推动雷达盖20向后运动,使碰撞触发件40脱离所述碰撞感应件30。本技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提高扫地机器人碰撞转向的灵敏度,本体10在撞击障碍物时可以及时转向,减少了扫地机器人内部零部件的损伤,提高了扫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碰撞转向结构,包括本体和控制本体运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本体设置有用于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碰撞感应件,所述本体滑动配合有用于安装激光雷达的雷达盖,所述雷达盖设有碰撞触发件,当所述本体发生碰撞时,所述碰撞触发件朝碰撞感应件运动并触发碰撞感应件,所述碰撞感应件输出转向信号,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转向信号并控制本体转向;所述雷达盖和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复位组件,当所述复位组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碰撞触发件脱离所述碰撞感应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碰撞转向结构,包括本体和控制本体运动的控制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本体设置有用于与控制系统电连接的碰撞感应件,所述本体滑动配合有用于安装激光雷达的雷达盖,所述雷达盖设有碰撞触发件,当所述本体发生碰撞时,所述碰撞触发件朝碰撞感应件运动并触发碰撞感应件,所述碰撞感应件输出转向信号,所述控制系统用于接收转向信号并控制本体转向;所述雷达盖和本体之间还设置有复位组件,当所述复位组件处于自然状态时,所述碰撞触发件脱离所述碰撞感应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扫地机器人的碰撞转向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本体的内侧活动设置有供雷达盖滑动配合的安装盘,所述本体且靠近安装盘处开设安装孔,所述雷达盖包括突出于安装孔设置的盖顶部和位于本体内且宽度大于安装孔直径的盖底部,所述盖底部位于本体和安装盘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扫地机器人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要友凌东华杨邦仕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智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