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曙平专利>正文

废气净化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721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气净化塔,整个塔体分为上、中、下三层,塔体顶部接有进气管,在上层和中层的塔体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排液管,由孔板和多个锥形喷觜组成的雾化装置,由有仰角排列的折流叶片、导流套和集液盘组成的旋流除雾装置,在上层和中层,中层和下层的界面位置上设有喇叭型联通管,出气管与设在塔体下层的旋流除雾器的导流套相连,各层塔体底部均设有排液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吸收效率高,体积小,运行能耗低,不易堵塞,特别适合处理高浓度的硫氧化物和含氟的酸性废气。(*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废气净化塔,特别是涉及湿法处理硫氧化物和含氟的酸性废气、除尘、消烟的净化塔。在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废气已经成为污染环境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为清除工业生产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已经出现了各种形式的净化设备,如文丘里吸收塔,APT吸收塔和CST穿流板塔,这些设备一般是气液逆向运行,要受到气液极限能力的限制,空塔速度较小,单位有效体积的传质能力较差,且孔板的孔径较小,气体穿过孔板使吸收液在孔板上有一定的液层厚度,增加了层间阻力,容易形成结晶阻塞孔板。在1997年10月15日,中国技术专利公报上公开了一种公告号为2264617的“多功能湿式除尘消烟硫净化塔”,由塔体、废气进气管、顺流喷射器、回水装置、物气分离器、气体导向器,螺旋喷水器及进小管、消雾装置以及排渣管和排气管构成。这种净化塔采用顺流喷射器和螺旋喷水器相对提高净化塔的吸收能力,设置物气分离,气体导向器和除雾装置对防止结晶阻塞也有一定实际效果,但气、液逆向运行,吸收能力仍不理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收效率高,体积小,运行能耗低,同时不易发生堵塞的废气净化塔。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塔体为上、中、下三层,在上层顶部接有进气管,在上层和中层的塔体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布液管,由孔板和多个较大口径的锥形喷嘴组成的雾化装置和由设仰角排列的折流叶片、导流套、集液盘组成的旋流除雾器,在上层和中层、中层和下层的界面位置上设有喇叭型联通管,出气管与设置在塔体下层的旋流除雾器的导流套连接,在下层的旋流除雾器底部没有雾沫凝结网,在各层的底部均设有排液管。采用这样的结构后,气液并流可消除液体本身对气体产生的阻力降,对塔内的烟尘和结晶有冲刷作用,使塔内不易发生阻塞,同时不受液体极限能力的限制,使单位有效体积的传质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处理相同气量塔的体积减少。同时,溢入较大的口径锥形喷嘴的液体受到速度较高气体的冲击并携带至锥形喷嘴底部喷出,气体因突然扩散,便剧烈湍流,将液体粉碎雾化,使雾化层产生极大的气液接触界面,雾化效果增强,使传质能力大大增加,要求的循环液较少,能耗降低;雾化层变薄,使扩散段缩短,可减小塔的单位高度,较高速度的气体带动液体冲刷锥形喷嘴壁,使结晶阻塞现象大大降低。具有一定仰角的折流叶片,使气液沿导流套作旋转运动,在离心力作用,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气液沿塔壁旋转进一步提高传质能力。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废气净化塔的剖视图。图2是图1中的雾化装置的放大面部剖视图。图3是图1中的旋流除雾器的放大剖视图。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是图4中沿A-A线的剖视图。图6是图3中的集流盘的剖视图。如图1所示的废气净化塔,整个塔体1分为上、中、下三层,在塔体顶部接有进气管2,塔体1的上层和中层由上往下依次设置纵横布置的布液管3,雾化装置4和旋流除雾器5。在布液管3上均匀布置有喷淋小孔,雾化装置如图2所示,在孔板11上设有多个均匀布置的锥形喷嘴12,锥形喷嘴的小端直径为50-80mm,锥度13°-14°,长度为小端直径的2.5-3倍,孔板固定在塔体壁上。旋流除雾器如图3,图4所示,由固定在圆筒上14上的折流叶片13、导流套15和位于导流套15底部的集液盘16构成,如图5折流叶片13,设有仰角α,仰角α为30°-34°,如图6所示集液盘16上开有缺口17。在上层和中层、中层和下层的界面位置上设有喇叭型联通管6,在下层塔体内的旋流除雾器5的导流套14上接有出气管7,在下层塔体内的旋流除雾器5的下面设有雾沫凝结网9,塔体1底部设有底座10,在各层塔体的底部均设有排液管8。权利要求1.一种废气净化塔,包括有塔体(1),进气管(2),出气管(7)和底座(10),其特征在于塔体(1)分为上、中、下三层,塔体(1)顶部接有进气管(2),在上层和中层的塔体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排液管(3),由孔板(11)和多个锥形喷嘴(12)组成的雾化装置(4),由有仰角排列的折流叶片(13)、导流套(15)和集液盘(16)组成的旋流除雾装置(5),在上层和中层、中层和下层的界面位置上设有喇叭型联通管(6),在下层塔体内设有旋流除雾器(5),出气管(7)与下层的旋流除雾器(5)的导流套(15)相连,在下层的旋流除雾器(5)的下面设有雾沫凝结网(9),在各层塔体的底部均设有排液管(8)。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雾化装置(4)的锥形喷嘴(12)的小端直径50-80mm,锥度13°-14°,长度为小端直径2.5-3倍。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旋流除雾器(5)中的折流叶片与水平方向的仰角为30°-34°。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废气净化塔,其特征在于设置上层和中层塔体内的雾化装置可以有1-3层。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废气净化塔,整个塔体分为上、中、下三层,塔体顶部接有进气管,在上层和中层的塔体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排液管,由孔板和多个锥形喷觜组成的雾化装置,由有仰角排列的折流叶片、导流套和集液盘组成的旋流除雾装置,在上层和中层,中层和下层的界面位置上设有喇叭型联通管,出气管与设在塔体下层的旋流除雾器的导流套相连,各层塔体底部均设有排液管。本技术吸收效率高,体积小,运行能耗低,不易堵塞,特别适合处理高浓度的硫氧化物和含氟的酸性废气。文档编号B01D53/50GK2443246SQ00225648公开日2001年8月15日 申请日期2000年9月20日 优先权日2000年9月20日专利技术者陈曙平 申请人:陈曙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废气净化塔,包括有塔体(1),进气管(2),出气管(7)和底座(10),其特征在于:塔体(1)分为上、中、下三层,塔体(1)顶部接有进气管(2),在上层和中层的塔体内由上往下依次设有排液管(3),由孔板(11)和多个锥形喷嘴(12)组成的雾化装置(4),由有仰角排列的折流叶片(13)、导流套(15)和集液盘(16)组成的旋流除雾装置(5),在上层和中层、中层和下层的界面位置上设有喇叭型联通管(6),在下层塔体内设有旋流除雾器(5),出气管(7)与下层的旋流除雾器(5)的导流套(15)相连,在下层的旋流除雾器(5)的下面设有雾沫凝结网(9),在各层塔体的底部均设有排液管(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曙平
申请(专利权)人:陈曙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