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伞柄及安全自动开收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68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1: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伞柄及安全自动开收伞,其中,控制机构包括控管和用于与控管配合来保持或释放子弹头的控件,所述控管用于容纳子弹头的容纳孔的圆心与所述控管的圆心向一侧偏离预定距离H,使控管的一侧的第一壁厚h1大于另一侧的第二壁厚,在所述第一壁厚h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穿过安全绳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克服行业内认为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中棒不可以用于安全式自动开收伞的技术偏见,可以大大地降低轻便牢固的三折安全式自动开收伞的原料成本和制造成本,增强三折安全式自动开收伞的市场竞争力。

Control mechanism, handle and safety for automatic opening and closing parachu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伞柄及安全自动开收伞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合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伞柄及其三折安全自动开收伞。
技术介绍
三节伞的伞中棒从伞柄到伞面依次称为内管(下中棒)、中中棒和上中棒。目前市面上三折伞的内管直径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为外径为9毫米(壁厚一般为0.4毫米),一类为7毫米(壁厚一般为0.4毫米),所有伞的配件,如上蜂巢、下蜂巢和手柄,都是围绕这两类伞中棒的尺寸而制作和供应的,量大且价格便宜,容易配套。自动伞由于具有自动开收伞的功能,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自动开收伞中有一类自动开收伞为安全自动开收伞,安全自动开收伞具有两条绳,一条是控制绳,用来与子弹头联动,控制伞面的开合,一条安全绳,它是通过与设于伞柄内的棘轮配合,实现中棒不可倒退的收缩,以达到安全收伞的目的。对于内管外径为9毫米的内管而言,由于内管外径为9毫米的内管的内径有8.2毫米,伞柄内的控管的外径最大可以达到8.1毫米,如果控管的壁厚在1.8-2.0毫米之间选择(需要在控管的外壁上设置槽深为1.3-1.5毫米的安全绳槽,槽底与控管的内孔之间还要0.5毫米左右的厚度,所以,控管的壁厚在1.8-2.0毫米之间),其控管的内径理论上讲可以在4.1-4.5毫米之间选择,这样,一般子弹头外径在4毫米左右,可以很方便地进入控管的内孔内,其安全绳也可以穿过控管外壁上的槽与伞柄固定连接,所以,内管外径为9毫米的伞中棒,可以很容易的地用于安全开收伞。对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内管的内径有6.2毫米,伞柄内的控管的外径最大可以达到6.1毫米,如果控管的壁厚在1.8-2.0毫米之间选择(需要在控管的外壁上设置槽深为1.3-1.5毫米的安全绳槽,槽底与控管的内孔之间还要0.5毫米左右的厚度,所以,控管的壁厚在1.8-2.0毫米之间),其控管的内径理论上讲可以在2.1-2.5毫米之间选择,这样,即使是把子弹头外径设为3毫米(不能太小,否则子弹头的刚性不够),子弹头也不可能进入控管的内孔。因此,行业内普遍认为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中棒是不可能用于安全开收伞的中棒的,因此,有人设计了内管外径为8毫米的中棒用于安全开收伞,以满足人们对三折伞既要轻便,又要牢固的要求,还要具有安全收伞的功能;可是内管外径为8毫米的中棒,由于是特制产品,8毫米的中棒,以及其各种配件在市场上都购买不到,需要厂家全部重新开模生产,造成内管为8毫米中棒的安全自动开收伞的成本很高,影响了这类三折伞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向社会提供一种适合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安全式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伞柄及其三折安全自动开收伞。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适合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安全式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包括控管和用于与控管配合来保持或释放子弹头的控件,所述控管用于容纳子弹头的容纳孔的圆心与所述控管的圆心向一侧偏离预定距离H,使控管的一侧的第一壁厚h1大于另一侧的第二壁厚,在所述第一壁厚h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穿过安全绳的凹槽。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预定距离H在0.2-0.6毫米之间选择。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控管的外径d1在5.8-6.15毫米之间选择。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容纳孔的直径d2在3.2-3.5毫米之间选择。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第一壁厚h1在1.4-2.0毫米之间选择。作为对本技术的改进,所述凹槽的槽深h2在1.0-1.5毫米之间选择。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伞柄,包含有上述任一项适合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安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安全自动开收伞,包含有上述任一项适合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安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本技术克服行业内认为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中棒不可以用于安全式自动开收伞的技术偏见,可以大大地降低轻便牢固的三折安全式自动开收伞的原料成本和制造成本,增强三折安全式自动开收伞的市场竞争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控制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控制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种控制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伞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组合后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见图1至图3,图1至图3揭示的是一种适合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安全式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包括控管5和用于与控管5配合来保持或释放子弹头3的控件2,本技术中的控件2的结构是现有技术,各个厂家不同的结构,只要是用来与控管5配合来保持或释放子弹头3的控制结构,都属于本实新型中所述的控件2,本实施例中的控件2的具体结构,将在下述的图4和图5中加以解释;所述控管5用于容纳子弹头3的容纳孔51的圆心511与所述控管5的圆心52向一侧偏离预定距离H,使控管5的一侧的第一壁厚h1大于另一侧的第二壁厚,在所述第一壁厚h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穿过安全绳6的凹槽53。优选的,所述预定距离H在0.2-0.6毫米之间选择。优选的,所述控管5的外径d1在5.8-6.15毫米之间选择。优选的,所述容纳孔51的直径d2在3.2-3.5毫米之间选择。优选的,所述第一壁厚h1在1.4-2.0毫米之间选择。优选的,所述凹槽53的槽深h2在1.0-1.5毫米之间选择。本技术由于采用容纳孔51的圆心511与所述控管5的圆心52的偏心结构,这样,可以在不增加控管5的外径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在控管5的外壁上设置用于穿过安全绳6的凹槽53,实现了在内管的外径为7毫米时,也可以实现安全式自动开收伞的制作,这样可通用7毫米三折伞的其它配件,不用另外开模制做,可满足三折伞既要轻便,又要牢固,还要具有安全收伞的要求。请参见图4和图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伞柄,包含有上述适合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安全式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具体地,伞柄包括设置在伞柄外壳10内的主体1、控制2、子弹头3和设置在所述主体1上的轮组4,所述控制2包括外按钮21,在所述外按钮21的内侧设有内按钮211,以及受内按钮211控制的控杆212,受控杆212控制实现对子弹头3的台阶31控制的插头213;控管5通过定位销6设在内管7下端内,所述内管7的下端和所述主体1连接;所述轮组4包括转轴41、安全绳6和发条(未画出),所述转轴41的两端分别和所述主体1的两侧连接,所述安全绳6的一端和收线盘42连接,所述安全绳6的另一端固定在远离所述内管7的上中棒(未画出)上端的滑轮座(未画出)上,所述发条的一端和所述转轴41连接,所述发条在所述转轴41上绕若干圈后另一端和所述主体1连接,所述定位销61依次穿过所述主体1的侧壁与所述内管7的侧壁伸入到所述控管5的壁上的定位孔内;所述子弹头3在伞收拢的状态下,下降到所述控管5内。优选的,所述轮组4还包括棘轮45和定位件46,所述棘轮45和所述转轴41是一体成型的,所述定位件46呈T子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合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安全式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包括控管(5)和用于与控管(5)配合来保持或释放子弹头(3)的控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管(5)用于容纳子弹头(3)的容纳孔(51)的圆心(511)与所述控管(5)的圆心(52)向一侧偏离预定距离(H),使控管(5)的一侧的第一壁厚(h1)大于另一侧的第二壁厚,在所述第一壁厚(h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穿过安全绳(6)的凹槽(53)。/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合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安全式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包括控管(5)和用于与控管(5)配合来保持或释放子弹头(3)的控件(2),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管(5)用于容纳子弹头(3)的容纳孔(51)的圆心(511)与所述控管(5)的圆心(52)向一侧偏离预定距离(H),使控管(5)的一侧的第一壁厚(h1)大于另一侧的第二壁厚,在所述第一壁厚(h1)的外壁上设有用于穿过安全绳(6)的凹槽(5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合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安全式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定距离(H)在0.2-0.6毫米之间选择。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合于内管外径为7毫米的安全式自动开收伞上使用的控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控管(5)的外径(d1)在5.8-6.15毫米之间选择。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炯煜
申请(专利权)人:易拓塑胶五金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