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配件的制作方法及其伞配件技术

技术编号:18987097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8-09-21 23:46
一种伞配件的制作方法及其伞配件,其中方法为(S1)、将伞配件主体制成预定形状的管状体;(S2)、将管状体置入模具内,合模后至少在管状体的一端形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第一型腔,在管状体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与管状体的内空相通;(S3)、向型腔或/和内空内注入溶点小于管状体的溶点的热熔材料,使型腔和管状体的内空充满热熔材料;(S4)、冷却后,第一型腔内的热熔材料固化形成第一部件,第二型腔内的热熔材料固化形成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与管状体的内空内的热熔材料固化所形成的填充部连为一体。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大大地提高伞部件之间结合牢固性,不会出现各部件之间脱离的问题。

Method for making umbrella fittings and umbrella fittings

An umbrella fittings manufacturing method and an umbrella fittings, wherein the method is (S1), the main body of the umbrella fittings is made into a predetermined shape tubular body; (S2), the tubular body is placed into the mold, and after closing the mold, at least one end of the tubular body forms a first cavity which meets the design requirements, and a design-compliant tubular body is formed at the other end of the tubular body. The required second cavity, the first cavity, the second cavity and the tube body of the cavity are connected; (S3), to the cavity or / and the cavity into the injection of melting material with a melting point less than the solution point of the tube body, so that the cavity and the tube body of the cavity filled with hot melt material; (S4), after cooling, the first cavity of the hot melt material solidified to form a first cavity. The first component, the second component and the filling part formed by the curing of the hot melt material in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tube body are connected as a whole. The invention can greatly improve the bonding firmness between umbrella components, and can avoid the problem of separating each compon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伞配件的制作方法及其伞配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伞的配件的制作方法及其伞配件,尤其是涉及雨伞的伞骨和伞把的制作方法及其伞骨和伞把。
技术介绍
雨伞包括中棒、伞骨、伞面及伞把,其中伞骨和伞把是非常重要的两个配件。早前的伞骨为了体积小重量轻,都是由薄铁片冲制成U型断面的金属伞骨,其伞骨的支撑部与拉杆间的枢接部是以U形支撑部上的冲孔再铆接枢接部而构成;这种伞骨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抗冲击力弱,尤其是当自动伞开伞时,来自于开伞弹簧的巨大冲击力,其支撑部和枢接部都极易变形;二是伞骨遇雨水浸蚀极易锈化,使自动伞的使用寿命缩短。因此,实心强化塑料伞骨便应运而生,强化塑料伞骨的支撑部的截面呈圆形,具有抗应力强度高优点,其枢接部与支撑部一次注塑而成也不存在两者分离的隐患,一时间颇受市场的青睐,但其缺点为体积较大,使伞具收伞后的外周体积变小不易,造成强化塑料伞具收藏及运输上的不便,且增加包装及运输成本。为了解决实心强化塑料伞骨存在的问题,人们又专利技术了复合伞骨,复合伞骨的支撑部的支撑部选用重量轻和抗折性能好的材料制成,如采用碳纤维或玻纤材料预先制成实心的支撑部,然后采用注塑的方法在支撑部上成型枢接部,用这种方式制成的伞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的优点,但是,存在枢接部与支掌部连接不牢的问题,当伞具遇到大风时,伞骨的枢接部与支掌部容易脱离;为了加强枢接部与支掌部的结合强度,现在人们通常采用的办法是在支掌部与枢接部连接的部段设置凹槽或凸起,增加枢接部与支掌部结合力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改进的方式,虽然可以提高枢接部与支掌部的结合强度,但是,它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枢接部与支掌部的结合不牢的问题。对于雨伞的另一个配件—伞把,当伞把的一端为注塑而成的连接部,另一端为注塑而成的封头时,也存在与伞骨类似的连接部与伞把主体结合不牢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伞部件之间结合牢固的伞配件的制作方法及其伞配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伞配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伞配件主体制成预定形状的管状体;(S2)、将管状体置入模具内,合模后至少在管状体的一端形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第一型腔,在管状体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与管状体的内空相通;(S3)、向型腔或/和内空内注入溶点小于管状体的溶点的热熔材料,使型腔和管状体的内空充满热熔材料;(S4)、冷却后,第一型腔内的热熔材料固化形成第一部件,第二型腔内的热熔材料固化形成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与管状体的内空内的热熔材料固化所形成的填充部连为一体。对于在管状体的中间部位要生成其它连接部的情况,可以在模具相对应的部位设置相应的第三型腔,并在管状体相对于第三型腔的位置设置出料孔,热熔材料可以从出料孔流到第三型腔内形成第三连接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伞配件主体是硬质直管,在所述硬质直管两端分别形成的第一部件和第一部件分别为第一枢接件和第二枢接件,所述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硬质直管和硬质直管内的填充部构成伞支骨。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硬质直管是金属硬质直管或非金属硬质直管。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金属硬质直管是不锈钢管、铝管、铝合金管、铜管或铜合金管。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非金属硬质直管是塑料管、碳维纤管或木管。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伞配件主体是硬质U形管,在所述硬质U形管两端分别形成的第一部件和第一部件分别为连接件和封头,所述连接件、封头、硬质U形管和硬质U形管内的填充部构成伞把。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硬质直管是金属硬质U形管或非金属硬质U形管。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金属硬质U形管是不锈钢管、铝管、铝合金管、铜管或铜合金管。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改进,所述非金属硬质U形管是塑料管、碳维纤管或木管。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伞配件,伞配件是依据上述方案制作的伞配件,所述伞配件为伞支骨或伞把。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将管状体两端的第一型腔内固化形成第一部件,第二型腔内固化形成第二部件,与管状体的内空内固化所形成的填充部连为一体;这样,就可以大大地提高伞部件之间结合牢固性,不会出现各部件之间脱离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制作方法的方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伞支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的A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第二种实施例伞把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说明。请参见图1,图1揭示的是一种伞配件的制作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将伞配件主体制成预定形状的管状体;如果是制作伞支骨,则伞配件主体是硬质直管;如果是做伞把,则伞配件主体是硬质U形管;(S2)、将管状体置入模具内,合模后至少在管状体的一端形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第一型腔,在管状体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与管状体的内空相通;如果是制作伞支骨,则第一型腔、第二型腔用来形成第一枢接件11和第二枢接件12(见图2-4);如果是制作伞把,则第一型腔、第二型腔用来形成连接件和封头(见图5);(S3)、向型腔或/和内空内注入溶点小于管状体的溶点的热熔材料,使型腔和管状体的内空充满热熔材料;(S4)、冷却后,第一型腔内的热熔材料固化形成第一部件,第二型腔内的热熔材料固化形成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与管状体的内空内的热熔材料固化所形成的填充部连为一体。对于在管状体的中间部位要生成其它连接部的情况,可以在模具相对应的部位设置相应的第三型腔,并在管状体相对于第三型腔的位置设置出料孔,热熔材料可以从出料孔流到第三型腔内形成第三连接部13(见图2)。本专利技术中的热熔材料可以是塑料,也可以是合金材料,热熔材料是塑料时,可以采用注塑的方式来实现;热熔材料是合金材料时,可以采用压铸的方式来实现。当热熔材料为塑料时,为了提高金属硬质直管或金属硬质U形管与塑料之间的粘接性,可以在装模前对金属硬质直管或金属硬质U形管进行预处理,具体做法是或以型号为LANGCHUANA3228或LANGCHUAN30-115水溶性胶水涂在金属硬质直管或金属硬质U形管的表面,形成厚度为0.0020mm-0.0040mm胶膜。先将LANGCHUANA3228或LANGCHUAN30-115胶水搅拌均匀,再用凹版印刷的方式、或使用刷涂方式、将金属浸泡到胶水中或者使用喷涂方式涂在金属表面。涂布胶水之后,自然晾干至表面干燥或者用热风风干,温度大约60摄氏度。干燥后既可以放入模具内进行注塑。涂胶前,应对金属硬质直管或金属硬质U形管表面进行清洁,除去存在的油污、灰尘、脱模剂、锈和其它污染物。优选的,所述伞配件主体1是硬质直管,在所述硬质直管两端分别形成的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所述第一部件11和第二部件12分别为第一枢接件和第二枢接件,所述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硬质直管和硬质直管内的填充部14构成伞支骨(见图2-4)。优选的,所述硬质直管是金属硬质直管;所述金属硬质直管可以是不锈钢管、铝管、铝合金管、铜管或铜合金管等。优选的,所述硬质直管是非金属硬质直管,所述非金属硬质直管可以是塑料管、碳维纤管或木管等。优选的,所述伞配件主体1是硬质U形管,在所述硬质U形管两端分别形成的第一部件21和第二部件22,第一部件21和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伞配件的制作方法及其伞配件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伞配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伞配件主体制成预定形状的管状体;(S2)、将管状体置入模具内,合模后至少在管状体的一端形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第一型腔,在管状体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与管状体的内空相通;(S3)、向型腔或/和内空内注入溶点小于管状体的溶点的热熔材料,使型腔和管状体的内空充满热熔材料;(S4)、冷却后,第一型腔内的热熔材料固化形成第一部件,第二型腔内的热熔材料固化形成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与管状体的内空内的热熔材料固化所形成的填充部连为一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伞配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将伞配件主体制成预定形状的管状体;(S2)、将管状体置入模具内,合模后至少在管状体的一端形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第一型腔,在管状体的另一端形成一个符合设计要求的第二型腔,所述第一型腔、第二型腔与管状体的内空相通;(S3)、向型腔或/和内空内注入溶点小于管状体的溶点的热熔材料,使型腔和管状体的内空充满热熔材料;(S4)、冷却后,第一型腔内的热熔材料固化形成第一部件,第二型腔内的热熔材料固化形成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第二部件与管状体的内空内的热熔材料固化所形成的填充部连为一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伞配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配件主体是硬质直管,在所述硬质直管两端分别形成的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所述第一部件和第二部件分别为第一枢接件和第二枢接件,所述第一枢接件、第二枢接件、硬质直管和硬质直管内的填充部构成伞支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伞配件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质直管是金属硬质直管或非金属硬质直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炯煜
申请(专利权)人:易拓塑胶五金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