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板栗炒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76527 阅读:10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21: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改进的板栗炒锅,包括锅体,锅体外包覆有加厚层,加厚层包括顶部、中间部和底部,底部上开设有若干个深凹槽,深凹槽间开设有若干个导流槽,导流槽两侧开设有分流槽,中间部上开设有第一引流槽、第二引流槽和第三引流槽,第一引流槽开设在导流槽的出口端,第二引流槽和第三引流槽开设在分流槽的出口端,顶部开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开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内固定有导流管,第一引流槽、第二引流槽和第三引流槽的出口端与导流管的进口端接触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板栗炒锅既可以使得电热管热量全部被吸收,又可以保证电热管和炒锅在温差过后便可达到温度同步,且起到省电节能的作用。

An improved Chinese chestnut wo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进的板栗炒锅
本技术涉及板栗炒制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的板栗炒锅。
技术介绍
炒板栗作为零食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炒制板栗时需要添加圆砂和麦芽糖混合炒制,炒制好后要将板栗从圆砂、糖料及粗盐中筛选出来;如附图1所示,目前市场上的板栗炒锅主要是通过电热管的热辐射为炒锅加热,其中炒锅的加热结构是电热管与炒锅的锅体间间隙安装,既并不是将电热管贴合在炒锅的锅体上,当电热管通电加热至500-800度时,炒锅加热至150-200度,当电热管不再通电加热时,此时,电热管仍会给炒锅加热,这样炒锅底部的温度会超出所需要的温度,出现温差值,使得所炒板栗火候过重而无法食用,这样的结构使得电热管加热的热量无法全部被炒锅吸收,而造成热量流失,加大成本;此外,目前的炒锅加热时间一般为50分钟,消耗掉电为6千瓦,这样不仅部件损耗大,而且费电还使得工作效率低,因而,急需提供一种既可以使得电热管热量全部被吸收,又可以保证电热管和炒锅在温差过后便可达到温度同步,且省电节能的板栗炒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进的板栗炒锅,以解决上述现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改进的板栗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1)外包覆有加厚层(20),所述加厚层(20)包括顶部、中间部和底部,所述底部上开设有若干个深凹槽(2),所述深凹槽(2)间开设有若干个导流槽(3),所述导流槽(3)两侧开设有分流槽(4),所述中间部上开设有第一引流槽(5)、第二引流槽(11)和第三引流槽(12),所述第一引流槽(5)开设在导流槽(3)的出口端,所述第二引流槽(11)和第三引流槽(12)开设在分流槽(4)的出口端,所述顶部开设有环形槽(6),所述环形槽(6)内开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内固定有导流管(8),所述第一引流槽(5)、第二引流槽(11)和第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的板栗炒锅,其特征在于:包括锅体(1),所述锅体(1)外包覆有加厚层(20),所述加厚层(20)包括顶部、中间部和底部,所述底部上开设有若干个深凹槽(2),所述深凹槽(2)间开设有若干个导流槽(3),所述导流槽(3)两侧开设有分流槽(4),所述中间部上开设有第一引流槽(5)、第二引流槽(11)和第三引流槽(12),所述第一引流槽(5)开设在导流槽(3)的出口端,所述第二引流槽(11)和第三引流槽(12)开设在分流槽(4)的出口端,所述顶部开设有环形槽(6),所述环形槽(6)内开设有第一凹槽(7),所述第一凹槽(7)内固定有导流管(8),所述第一引流槽(5)、第二引流槽(11)和第三引流槽(12)的出口端与导流管(8)的进口端接触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进的板栗炒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厚层(20)的外套接有保温套(9),所述保温套(9)上开设有若干个弧形引流槽(14),所述保温套(9)上开设有若干个散热孔(10),所述弧形引流槽(14)和散热孔(10)间隔设置,所述弧形引流槽(14)的出口端与深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立峰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老彭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