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占清专利>正文

单元式玉米种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76 阅读:1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元式玉米种植方法,将玉米种植土地分割成若干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为一个突出的方型平台,平台的中部设有凹坑,坑内顺序铺垫有底肥、回填土、口肥至坑口,平台的四周边均匀栽培玉米。种植单元按垄排列,也可按两垄空一垄方块分布。相邻种植单元中心矩为130~330cm,坑口深度为15~25cm,玉米的株距5~8cm。采用种植单元种植玉米,肥料施在单元中部,不易流失,作用持久,环周边种植玉米,抗植株倒伏,有益于根系生长,减少水土流失,增大授粉机会,提高玉米产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元式玉米种植方法,是对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进行改进,属于农作物栽培

技术介绍
传统的玉米种植方法是采用长垄单排顺序栽培玉米植株的方式,由于单排种植稀薄,因此,作物的根系生长、抗倒伏能力、玉米授粉机会、地表水分蒸发速度及夜间温度散发均处于不利于玉米生长方面,导致该种植方法产量较低,粮食品质差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单元式玉米种植方法,作物具有抗倒伏、易授粉、根系发达、产量高等特点,克服了传统玉米种植方法存在的根系不发达影响产量等缺欠。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将玉米种植土地分割成若干个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为一个突出的方型平台,平台的中部设有凹坑,坑内顺序铺垫有底肥、回填土、口肥至坑口,平台的四周边均匀栽培玉米。所述的种植单元按直垄排列,或按两垄空一垄方块分布,种植单元中心矩为130~330cm,边长为20~35cm,坑口深度为15~25cm。种植单元上栽种玉米的株距为5~8cm。本专利技术的积极效果在于采用种植单元种植玉米,肥料施在种植单元中部,不易流失,作用持久,环周边种植玉米,抗植株倒伏,有益于根系生长,减少水土流失,增大授粉机会,提高玉米产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种植单元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举例描述本专利技术,并不以任何方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前提下,对本专利技术所作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容易实现的任何改动或改变都将落入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实施例1根据图1所示,在田间按垄构建出若干正方形平台1边长为32cm,种植单元中心间距为130~330cm,垄距60~80cm,坑口深度为15~20cm,坑口内顺序铺垫有底肥2、回填土3、口肥4至坑口。实施例2在每种植单元中种植12株玉米,单元的边长为21cm,面积为441cm2坑边上分别均匀种植4株玉米,株间距7cm,单元中心距为130cm,每亩约为1037个单元,保苗12400株,产量2万公斤。实施例3在边长28cm的正方形种植单元的坑边上每边均匀种植5株玉米,株间距5cm,共种植16株玉米,单元面积为784cm2,种植单元中心距为180cm,保苗14720株,常规的田间管理方法管理,收获2.5万公斤/公顷。实施例4在边长28cm的正方形平台种植单元的坑边上每边均匀种植5株玉米,株间距7cm,共种植16株玉米,单元面积为784cm2,种植单元中心距为130cm,采用两垄空一垄的方格单元交错分布种植(国际象棋盘分布),保苗14240株,常规的田间管理方法管理,收获2.5万公斤/公顷。实施例5在边长32cm的正方形平台种植单元的坑边上每边均匀分布5埯,每埯2株玉米,埯间距6cm,共种植32株玉米,单元中心距为300cm,保苗17600株,常规的田间管理方法管理,收获2.3万公斤/公顷。实施例6在边长32cm的正方形平台种植单元的坑边上每边均匀分布5埯,每埯2株玉米,间距8cm,共种植32株玉米,单元中心距为330cm,保苗16640株,采用两垄空一垄的方格种植单元交错分布种植(国际象棋盘分布),常规的田间管理方法管理,收获2.5万公斤/公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单元式玉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玉米种植土地分割成若干个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为一个突出的方型平台,平台的中部设有凹坑,坑内顺序铺垫有底肥、回填土、口肥至坑口,平台的四周边均匀栽培玉米。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元式玉米种植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玉米种植土地分割成若干个种植单元,每个种植单元为一个突出的方型平台,平台的中部设有凹坑,坑内顺序铺垫有底肥、回填土、口肥至坑口,平台的四周边均匀栽培玉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占清于柳
申请(专利权)人:于占清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