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366883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所述换热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第一介质;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所述换热器整体与所述第一介质进行换热;所述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二换热腔和第三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内流通第二介质,所述第三换热腔内流通第三介质,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第三换热腔隔开。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换热设备,通过在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换热器,在换热器整体与第一介质换热的同时,换热器内部的两种介质也相互换热,从而三种介质同时实现热水功能,该设计方案在兼具板换式换热器高效换热的同时,可实现制热与制热水的高能效运行。

Heat exchange equipment and system for simultaneous heat exchan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水箱一体化机组在结构层面是将水箱与内机整合在一起,然而此设计存在一些问题:热水与风盘不能同时供能,现有设计是使用三通阀控制热水与风盘,不能同时进行供能,必须设计对应的分时控制方式,给用户使用带来了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同时换热的换热设备及换热系统,解决了热水和风盘不能同时供能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公开了一种换热设备,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具有第一换热腔,所述第一换热腔内设置有第一介质;换热器,所述换热器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内,所述换热器整体与所述第一介质进行换热;所述换热器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二换热腔和第三换热腔,所述第二换热腔内流通第二介质,所述第三换热腔内流通第三介质,所述第二换热腔和所述第三换热腔隔开。进一步地,所述换热器包括:第一组换热片,所述第一组换热片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二换热腔;第二组换热片,所述第二组换热片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三换热腔。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具有第一换热腔(11),所述第一换热腔(11)内设置有第一介质;/n换热器(20),所述换热器(20)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11)内,所述换热器(20)整体与所述第一介质进行换热;/n所述换热器(20)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二换热腔(211)和第三换热腔(221),所述第二换热腔(211)内流通第二介质,所述第三换热腔(221)内流通第三介质,所述第二换热腔(211)和所述第三换热腔(221)隔开。/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具有第一换热腔(11),所述第一换热腔(11)内设置有第一介质;
换热器(20),所述换热器(20)设置在所述第一换热腔(11)内,所述换热器(20)整体与所述第一介质进行换热;
所述换热器(20)包括相互换热的第二换热腔(211)和第三换热腔(221),所述第二换热腔(211)内流通第二介质,所述第三换热腔(221)内流通第三介质,所述第二换热腔(211)和所述第三换热腔(221)隔开。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20)包括:
第一组换热片(21),所述第一组换热片(21)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二换热腔(211);
第二组换热片(22),所述第二组换热片(22)内的腔体形成所述第三换热腔(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换热片(21)内包括多个换热片,第二组换热片(22)包括多个换热片。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组换热片(21)和所述第二组换热片(22)交替叠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设备,其特征在于,
所述换热器(20)具有腔体,所述换热器(20)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腔体分隔成多个交替设置的所述第二换热腔(211)和所述第三换热腔(221),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笋钟杭黄嘉希胡乾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