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8253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主要由制冷室和放置室组成,且制冷室与放置室之间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凸块,且相邻的两个凸块之间开有通孔,所述制冷室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冷却器,所述放置室的两侧内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所述电池箱的内壁设置有箱盖,且箱盖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把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防止由于电池与放置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导致电池的冷却效果较差对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能够防止灰尘对电池的表面造成腐蚀,能够便于对电池进行快速冷却处理。

A new energy vehicle battery over temperature cool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
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
,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电动汽车的发展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而作为电动汽车心脏的电池更是电动汽车研究的重点,电动汽车的电池一般采用动力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快速充放电和高速行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保证电池工作在合适的温度范围内,需要对电池组进行有效的冷却。经检索,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1721377384.4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包括安装箱,所述安装箱的内腔设有吸热板,所述吸热板设置数量不少于四块且等距的分布在安装箱的内腔,所述安装箱的箱壁与吸热板的内部设有通道,所述通道的内壁上设有散热片,所述通道的两端均与外界连通设置,且一端的通道通过风道连接有抽气机,另一端的通道通过风道连接有鼓风机,本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温度传感器把测量的数据发送给PLC控制器,PLC控制器根据测量的数据,从而对抽气机和鼓风机的工作进行控制,从而进行风冷的降温。上述专利中的一种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冷却装置存在以下不足:现有的装置在对电池进行冷却处理时,由于电池与电池箱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从而可能会导致装置不能够有效的对电池进行冷却处理,对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箱,所述电池箱主要由制冷室和放置室组成,且制冷室与放置室之间固定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凸块,且相邻的两个凸块之间开有通孔,所述制冷室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冷却器,所述放置室的两侧内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所述电池箱的内壁设置有箱盖,且箱盖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有凹槽,两个所述凹槽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把手。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孔的横截面为梯形,且电池箱内部的散热孔孔径大于电池箱外部的散热孔孔径。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制冷室的两侧内壁均开有通风口,且两个通风口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百叶窗式叶片。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通风口内壁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防尘网。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盖的顶部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孔,且通风孔的内壁设置有吸尘棉。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却器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处理器。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箱盖的底部外壁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且温度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和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作为本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通孔的内壁边缘处固定连接有文氏管,且文氏管位于制冷室的内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设置的放置板、通孔、冷却器和凸块,能够减小电池与放置板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对电池的底部进行冷却处理,防止由于电池与放置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导致电池的冷却效果较差对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2.通过设置的梯形的散热孔,能够将电池箱内部的热量快速排出,同时能够有效减少灰尘进入的量,防止灰尘对电池的表面造成腐蚀;3.通过设置的文氏管,能够把气流由粗变细,以加快气体流速,使气体在文氏管出口的外圈形成一个低压区,从而便于对电池进行快速冷却处理。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1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2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池箱、2冷却器、3制冷室、4通风口、5百叶窗式叶片、6凸块、7散热孔、8箱盖、9吸尘棉、10温度传感器、11通风孔、12放置室、13通孔、14放置板、15防尘网、16凹槽、17文氏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1参照图1-2,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箱1,电池箱1主要由制冷室3和放置室12组成,且制冷室3与放置室12之间通过螺栓连接有放置板14,放置板14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凸块6,且相邻的两个凸块6之间开有通孔13,制冷室3底部内壁的两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冷却器2,放置室12的两侧内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7,电池箱1的内壁设置有箱盖8,且箱盖8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有凹槽16,两个凹槽16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把手。其中,散热孔7的横截面为梯形,且电池箱1内部的散热孔7孔径大于电池箱1外部的散热孔7孔径,制冷室3的两侧内壁均开有通风口4,且两个通风口4的内壁均通过螺栓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百叶窗式叶片5,两个通风口4内壁的一侧均通过螺栓连接有防尘网15,箱盖8的顶部外壁开有等距离分布的通风孔11,且通风孔11的内壁设置有吸尘棉9,冷却器2通过导线连接有开关,且开关通过导线连接有处理器,箱盖8的底部外壁通过螺栓连接有温度传感器10,且温度传感器10的信号输出端通过信号线和处理器的信号输入端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电池放置到电池箱1内部,通过凸块6能够减小电池与放置板14之间的接触面积,以便于对电池的底部进行冷却处理,防止由于电池与放置板14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导致电池的冷却效果较差对电池的使用寿命造成影响,通过温度传感器10对电池箱1内部的温度进行检测,当温度过高时,温度传感器10会将信息传递给处理器,处理器会将处理信号传递给冷却器2,冷却器2会对电池进行冷却处理,通过散热孔7将电池箱1内部的热量排出,通过吸尘棉9对空气中的杂质进行清理。实施例2参照图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本实施例相较于实施例1,通孔13的内壁边缘处通过螺栓连接有文氏管17,且文氏管17位于制冷室3的内部。工作原理:使用时,将电池放置到电池箱1内部,通过凸块6能够减小电池与放置板14之间的接触面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1)主要由制冷室(3)和放置室(12)组成,且制冷室(3)与放置室(12)之间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4),所述放置板(14)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凸块(6),且相邻的两个凸块(6)之间开有通孔(13),所述制冷室(3)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冷却器(2),所述放置室(12)的两侧内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7),所述电池箱(1)的内壁设置有箱盖(8),且箱盖(8)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有凹槽(16),两个所述凹槽(16)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把手。/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包括电池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箱(1)主要由制冷室(3)和放置室(12)组成,且制冷室(3)与放置室(12)之间固定连接有放置板(14),所述放置板(14)的顶部外壁设置有等距离分布的凸块(6),且相邻的两个凸块(6)之间开有通孔(13),所述制冷室(3)底部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冷却器(2),所述放置室(12)的两侧内壁均开有等距离分布的散热孔(7),所述电池箱(1)的内壁设置有箱盖(8),且箱盖(8)顶部外壁的两侧均开有凹槽(16),两个所述凹槽(16)的内壁均转动连接有把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孔(7)的横截面为梯形,且电池箱(1)内部的散热孔(7)孔径大于电池箱(1)外部的散热孔(7)孔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超温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室(3)的两侧内壁均开有通风口(4),且两个通风口(4)的内壁均固定连接有等距离分布的百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炜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宇甲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