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烧器火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821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火盖本体,火盖本体的侧壁设有若干个稳焰孔,若干个稳焰孔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第一段的一端自火盖本体的外侧面向上延伸,第一段为盲孔,第二段的一端自火盖本体的内侧面斜向上延伸,第二段的另一端与第一段相连通,以使稳焰孔自火盖本体的内侧面连通至火盖本体的外侧面。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稳焰孔的第一段设计为自火盖本体的外侧面向上延伸,从而有利于避免液体、食物残渣等异物自火盖本体的外侧面进入稳焰孔,进而避免稳焰孔被堵塞;通过将稳焰孔的第二段设计为自火盖本体的内侧面向上延伸,从而有利于燃料气体能够顺利进入稳焰孔,最后向下流出第一段,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火盖产生的火焰的稳定性。

Burner fire cov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燃烧器火盖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燃烧器火盖。
技术介绍
为了提高燃烧的稳定性,灶具的燃烧器除了火孔,一般还需要稳焰结构。通常情况下,稳焰结构的出气速度和结构尺寸相对都比较小,比如将稳焰结构设计为稳焰孔,则稳焰孔的直径一般不大于1.5mm,如果将稳焰结构设计为稳焰槽,则稳焰槽的宽度一般不大于1mm。尺寸过大的稳焰结构其自身无法起到降低气流速度的作用,从而无法起到稳焰的功能。另外,尺寸过小的稳焰结构容易发生堵塞的问题,如果灶具的使用环境比较恶劣,稳焰结构容易被溢液、食物残渣等等堵塞,从而无法流出燃料气体,进而被堵塞的稳焰结构也无法起到稳焰的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燃烧器火盖的稳焰结构易被堵塞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燃烧器火盖。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壁设有若干个稳焰孔,其特点在于,若干个所述稳焰孔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段为盲孔,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面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相连通,以使所述稳焰孔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面连通至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将稳焰孔的第一段设计为自火盖本体的外侧面向上延伸,从而有利于避免液体、食物残渣等异物自火盖本体的外侧面进入稳焰孔,进而避免稳焰孔被堵塞;通过将稳焰孔的第二段设计为自火盖本体的内侧面向上延伸,从而有利于燃料气体能够顺利进入稳焰孔,然后再进入与第二段相连通的第一段,最后向下流出第一段,从而有利于提高燃料气体流动的通畅性及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火盖产生的火焰的稳定性。本方案的燃烧器火盖设计巧妙、结构紧凑、产生的火焰稳定性高。较佳地,所述燃烧器火盖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以遮挡所述第一段的出口。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凸起部遮挡第一段的出口,有利于避免异物进入第一段,进而有利于避免稳焰孔被堵塞。较佳地,所述第一段自所述凸起部的底面向上延伸;和/或,所述凸起部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凸起部的侧面相交,以形成尖端。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第一段设计为自凸起部的底面向上延伸,使得第一段呈竖直方向,有利于避免异物进入第一段,进而有利于避免稳焰孔被堵塞。利用底面与斜面组成的尖端,使得液体在尖端处的张力减小而掉落,从而减少液体在张力的作用下向周边扩撒,进而避免液体进而进入第一段,有利于避免稳焰孔被堵塞。较佳地,所述燃烧器火盖还设有第一纵槽,所述第一纵槽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的顶面向下延伸;和/或,所述第一纵槽向下延伸至所述凸起部的底面。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第一纵槽,使得火盖本体顶部的液体能够沿自该第一纵槽流动至火盖本体的外侧,有利于避免液体进入燃烧器火盖的内部,进而避免燃烧器火盖被液体堵塞,有利于提高产生的火焰的稳定性。通过将第一纵槽向下延伸至凸起部的底面,有利于液体顺利地沿火盖本体的外侧面向下流动,从而减少液体在张力的作用下向周边扩撒,有利于避免液体进而进入稳焰孔,有利于避免稳焰孔被堵塞。较佳地,所述燃烧器火盖还设有环槽,所述环槽设置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所述环槽与所述第一段相连通。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与第一段相连通的环槽,使得燃料气体自第一段向下流出后能够流动到环槽的底部,在环槽的阻挡下,燃料气体向两侧扩散,在燃烧器火盖周边气压的作用下,扩散后的燃料气体向上流动至主火孔,从而有利于提高主火孔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燃烧器火盖产生的火焰的稳定性。较佳地,所述燃烧器火盖还设有第二纵槽,所述第二纵槽自所述环槽向下延伸至所述火盖本体的底面。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第二纵槽,使得进入环槽的液体能够沿第二纵槽向下流动,进而有利于避免液体进入稳焰孔,有利于避免稳焰孔被堵塞。较佳地,所述燃烧器火盖还设有主火孔,所述稳焰孔设置在所述主火孔的两侧。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通过将稳焰孔设置在主火孔的两侧,自稳焰孔流出的燃料气体能够直接地到达主火孔,从而有利于提高主火孔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燃烧器火盖产生的火焰的稳定性。较佳地,所述燃烧器火盖还设有第三纵槽,所述第三纵槽自所述主火孔的底部向下延伸至所述环槽;和/或,所述第一段的出口高于所述主火孔的外端口的最低点。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第三纵槽,使得自稳焰孔流至环槽的燃料气体能够沿第三纵槽顺利地抵达主火孔的下部,从而使得该燃料气体产生的火焰能够保证主火孔根部周边的稳定性,从而有利于提高主火孔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燃烧器火盖产生的火焰的稳定性。较佳地,所述燃烧器火盖还设有檐部,所述檐部自所述火盖本体的顶面向外延伸。在本方案中,通过采用以上结构,利用自顶面向外延伸的檐部,使得主火孔能够被遮挡,有利于避免液体进而进入主火孔,有利于提高主火孔产生的火焰的稳定性。在符合本领域常识的基础上,上述各优选条件,可任意组合,即得本专利技术各较佳实例。本专利技术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稳焰孔的第一段设计为自火盖本体的外侧面向上延伸,从而有利于避免液体、食物残渣等异物自火盖本体的外侧面进入稳焰孔,进而避免稳焰孔被堵塞;通过将稳焰孔的第二段设计为自火盖本体的内侧面向上延伸,从而有利于燃料气体能够顺利进入稳焰孔,然后再进入与第二段相连通的第一段,最后向下流出第一段,从而有利于提高燃料气体流动的通畅性及稳定性,进而有利于提高燃烧器火盖产生的火焰的稳定性。本专利技术的燃烧器火盖设计巧妙、结构紧凑、产生的火焰稳定性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燃烧器火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燃烧器火盖的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燃烧器火盖的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燃烧器火盖的另一剖视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的燃烧器火盖的另一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燃烧器火盖100火盖本体10凸起部11尖端111第一纵槽12环槽13第二纵槽14主火孔15第三纵槽16檐部17环壁18斜壁19稳焰孔20第一段21第二段22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的方式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专利技术,但并不因此将本专利技术限制在实施例的范围之中。如图1-图5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燃烧器火盖100,包括火盖本体10,火盖本体10的侧壁设有若干个稳焰孔20,若干个稳焰孔20包括第一段21及第二段22,第一段21的一端自火盖本体10的外侧面向上延伸,第一段21为盲孔,第二段22的一端自火盖本体10的内侧面斜向上延伸,第二段22的另一端与第一段21相连通,以使稳焰孔20自火盖本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壁设有若干个稳焰孔,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稳焰孔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段为盲孔,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面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相连通,以使所述稳焰孔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面连通至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器火盖,包括火盖本体,所述火盖本体的侧壁设有若干个稳焰孔,其特征在于,若干个所述稳焰孔包括第一段及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一端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向上延伸,所述第一段为盲孔,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面斜向上延伸,所述第二段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段相连通,以使所述稳焰孔自所述火盖本体的内侧面连通至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火盖还包括凸起部,所述凸起部设置在所述火盖本体的外侧面,以遮挡所述第一段的出口。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自所述凸起部的底面向上延伸;
和/或,所述凸起部的底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与所述凸起部的侧面相交,以形成尖端。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燃烧器火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火盖还设有第一纵槽,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晓刚柯情王帅东郑军妹俞瑜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