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742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5:4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该风扇组件包括:基座,其内部限定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基座的侧壁包括流体入口;气流发生器,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其中,所述基座的侧壁内侧设置有沿所述基座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管状消音件,所述管状消音件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吸气口下方。本案的风扇组件过在基座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气流发生器和消音件,气流发生器产生的噪音部分向下运动,由于所述消音件设置于气流发生器的下方,所述部分噪音抵达消音件后,被消音件吸收,从而降低噪音的反射率,达到降噪的效果。

Fan assembly and leafless f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叶风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
技术介绍
对于无叶风扇,噪音是衡量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气流发生器产生的噪音会经由机器内部传播出去,所以在适当的地方设置具有降噪功能的部件,有助于降低噪音。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其通过在基座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气流发生器和消音件,气流发生器产生的噪音部分向下运动,由于所述消音件设置于气流发生器的下方,所述部分噪音抵达消音件后,被消音件吸收,从而降低噪音的反射率,达到降噪的效果。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风扇组件及无叶风扇,包括:基座,其内部限定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基座的侧壁包括流体入口;气流发生器,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其中,所述基座的侧壁内侧设置有沿所述基座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管状消音件,所述管状消音件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吸气口下方。优选的是,所述消音件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吸气口。优选的是,所述消音件的端面靠近所述气流发生器排气口的距离为5~70mm。优选的是,所述消音件的内径尺寸完全囊括所述吸气口的外径尺寸。优选的是,所述消音件的外壁与所述基座的侧壁内侧之间设有预设距离。优选的是,所述消音件包括:消音支架,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消音棉,其固定于所述消音支架。优选的是,所述气流发生器包括:动力室,其为产生高速气流提供动能;叶轮,其同轴设置与所述动力室的下方;引流管,其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以分别形成排气口与吸器口;其中,所述动力室和叶轮设置于所述引流管内,并形成一环形引流腔。优选的是,所述气流发生器设有减震组件,所述减震组件包括:支撑环,所述支撑环的上端面间隔设置至少三个第一圆柱形凹槽;减震件,所述减震件为一圆柱形凹槽;其中,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突出于所述支撑环,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与所述支撑环自成一体。优选的是,所述气流发生器的外周设有至少三个沿轴向方向向下延伸的减震脚;其中,所述减震脚套设于所述减震件内,其数量与所述减震件一致。进一步地,本案还公开一种无叶风扇,其包含有前述任一项的风扇组件。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在基座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气流发生器和消音件,气流发生器产生的噪音部分向下运动,由于所述消音件设置于气流发生器的下方,所述部分噪音抵达消音件后,被消音件吸收,从而降低噪音的反射率,达到降噪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无叶风扇的剖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风扇组件的俯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风扇组件A-A的剖视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风扇组件B-B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结合图1、图3的示出,可以看出,风扇组件包括:安装于基座1的喷嘴4,所述喷嘴4包括用来从气流发生器2的排气口接收气流的内部通道和嘴部,其中气流通过嘴部从风扇组件射出;基座1,其内部限定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基座1的侧壁包括流体入口;气流发生器2,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其中,所述基座1的侧壁内侧设置有沿所述基座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管状消音件12,所述管状消音件12形状尺寸与所述基座1相匹配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2的吸气口下方。所述基座1、气流发生器2、底座3及消音件12依次从上到下同轴设置,所述消音件12设于所述气流发生器2的下方。现根据图2,再次参考图3,所述消音件12至少部分覆盖所述气流入口;所述消音件12的端面靠近所述气流发生器2排气口的距离为5~70mm,所述消音件12的内径尺寸完全囊括所述吸气口的外径尺寸,其主要目的是将气流发生器产生的向下运动的噪音完全覆盖吸收,同时在能够提高降噪效果的同时,节约材料的使用。所述消音件12的外壁与所述基座1的侧壁内侧之间优选的是,设有预设距离,可以在消音件12和基座1之间形成一个狭小的空间,使得噪音传播到消音件12上所引起的震动不会传播到基座1上,进一步降低噪音。所述消音件12包括:消音支架121,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消音棉122,其固定于所述消音支架121。所述气流发生器2包括:动力室21,其为产生高速气流提供动能,内设有驱动装置211;叶轮23,其同轴设置与所述动力室21的下方;引流管22,其内部中空并且上下两端均敞开以分别形成排气口与吸器口;所述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叶轮23传动连接,从而使得所述叶轮23在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下作绕所述引流管22的轴线的转动运动。其中,所述动力室21和叶轮23设置于所述引流管22内,并形成一环形引流腔。现根据图2,参考图4,其更详细地示出了所述气流发生器2设有减震组件25,所述减震组件25设于引流管22的外周。所述减震组件25包括:支撑环251,所述支撑环251的上端面间隔设置至少三个第一圆柱形凹槽2511;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2511突出于所述支撑环251,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2511与所述支撑环251自成一体。所述减震组件25包括:支撑结构253,其为长条状呈圆周阵列排布在所述基座1的内壁上,且与基座1的内壁自成一体;所述支撑环251的下端面与所述支撑结构253的上端面紧密接触,所述支撑结构253对所述气流发生器2起到进一步的支撑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所述气流发生器2的稳定性。减震件252,所述减震件252为一圆柱形凹槽;其中,所述减震件252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2511,并套设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2511内,且其数量与所述第一圆柱形凹槽2511的数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座(1),其内部限定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基座(1)的侧壁包括流体入口;/n气流发生器(2),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n其中,所述基座(1)的侧壁内侧设置有沿所述基座(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管状消音件(12),所述消音件(12)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2)的吸气口下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座(1),其内部限定有一容置空间,所述基座(1)的侧壁包括流体入口;
气流发生器(2),其设于所述容置空间内,具有吸气口和排气口;
其中,所述基座(1)的侧壁内侧设置有沿所述基座(1)的轴向方向延伸的管状消音件(12),所述消音件(12)位于所述气流发生器(2)的吸气口下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12)至少部分覆盖所述吸气口。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12)的端面靠近所述气流发生器(2)排气口的距离为5~7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12)的内径尺寸大于等于所述吸气口的外径尺寸。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12)的外壁与所述基座(1)的侧壁内侧之间设有预设距离。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消音件(12)包括:
消音支架(121),其设置于所述容置空间内;
消音棉(122),其固定于所述消音支架(121)。


7.如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俞浩
申请(专利权)人:追觅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