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南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残矿回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67000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5: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残矿回采方法,适用于矿石品位高、价值好的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残矿回采。首先采用高强度胶结充填体对原房柱法老空区进行充填,充填时预留顶部1.5‑2m的空区作为上层矿体回采的自由面和补偿空间。根据上层矿体厚度视情况采用浅孔房柱法或点柱式上向分层充填法回采上层矿体并充填接顶,然后采用上向分层进路充填法回采下层矿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回采作业安全、矿石回收率高、贫化率低、机动灵活等优点。

A mining method for residual ore of gently inclined medium thick large ore bod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残矿回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地下矿山开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残矿回采方法,适用于矿石品位高、价值好的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残矿回采。
技术介绍
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是最为典型的难采矿体之一,受赋存条件、凿岩、出矿、支护等方面的制约,难以实现该类型矿体的安全、高效、经济开采。在充填采矿技术没有推广前,我国不少老矿山、小矿山回采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时,往往采用浅孔房柱法进行回采,受顶板管理与支护的限制,在回采过程中往往采用“掏心”的办法进行回采,即只回采了矿体的中间位置,回采高度6-15m,并将矿石出干净,在空区的顶、底板都残留了大量的矿体未采,矿石回采率约40%上下,造成了大量宝贵矿产资源的浪费,或者是一些民采矿山,无序开挖,见矿采矿,或者是地质探矿程度不够,也会导致上述现象。由于采场空区高度达6-15m,超过了人工或常规检撬设备有效作业高度,因此人员设备无法进入采场进行作业,上述残留的矿体想要进行回收,采用常规方法和现有技术其回采作业安全性差,回采难度极大。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残矿回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1)、自上中段顶柱上盘施工充填回风巷,并采用充填联络巷、充填回风井与原房柱法回采的老空区贯通,并采用高强度胶结充填体将老空区充填,所用高强度胶结充填体60天单轴抗压强应大于等于3MPa,充填时要求不接顶,预留顶部1.5-2m老空区作为上层矿体回采爆破的自由面和补偿空间;/n(步骤2)、在下中段底柱中施工溜矿井,溜矿井与原房柱法每个矿房一一对应,即每个矿房均布置一个溜矿井,溜矿井施工至矿体和顶板围岩交界处,并自充填体顶面标高位置施工联络道与顶部预留1.5-2m的老空区贯通,并在联络道对面施工电耙硐室,当采用点柱式上向分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缓倾斜中厚-厚大矿体残矿回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自上中段顶柱上盘施工充填回风巷,并采用充填联络巷、充填回风井与原房柱法回采的老空区贯通,并采用高强度胶结充填体将老空区充填,所用高强度胶结充填体60天单轴抗压强应大于等于3MPa,充填时要求不接顶,预留顶部1.5-2m老空区作为上层矿体回采爆破的自由面和补偿空间;
(步骤2)、在下中段底柱中施工溜矿井,溜矿井与原房柱法每个矿房一一对应,即每个矿房均布置一个溜矿井,溜矿井施工至矿体和顶板围岩交界处,并自充填体顶面标高位置施工联络道与顶部预留1.5-2m的老空区贯通,并在联络道对面施工电耙硐室,当采用点柱式上向分层充填法回采上层矿体时,则向上每隔3m需开设联络道、电耙硐室,上下相邻两层联络道、电耙硐室呈60°交错布置;
(步骤3)、自下而上对预留的1.5-2.0m老空区顶板进行检撬和支护,并采用YGZ-90钻机在老空区内沿着矿体倾向方向在每个矿房中心线上施工一列上向中深孔,探明上层矿体的厚度;
(步骤4)、回采上层矿体,当上层矿体厚度小于等于5m时,采用浅孔房柱法回采上层矿体,并采用胶结充填体充填接顶,当上层矿体厚度大于5m时,采用点柱式上向分层充填法回采上层矿体,分层高度3m,最后一个分层回采完毕后充填接顶,采用浅孔房柱法或点柱式上向分层充填法回采上层矿体时,所留设的点柱位置与老空区矿柱位置一一对应,且尺寸相同;
(步骤5)、回采下层矿体,采用上向分层进路充填法进行回采,当下层矿体厚度小于等于3.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兵陈英贺桂成张志军章求才
申请(专利权)人:南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