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6609 阅读:313 留言:3更新日期:2020-04-04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属于建筑施工技术领域中的一种砌墙工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浇筑的强度的砌墙施工工艺,其技术方案为步骤一:墙体位置放线;步骤二:植筋;步骤三:整理绑扎构造柱;步骤四:墙体砌筑;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砌块之间的间隙设置为8‑12mm,并对间隙进行砂浆填充;步骤六:绑扎圈梁钢筋;步骤七: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浇筑;步骤八:采用砼砖斜砌挤紧;步骤九:上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重复步骤八:对上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提高了墙体砌筑的隔热、防渗漏性和强度等功能。

A kind of wall masonry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砌体工程是指在建筑工程中使用普通黏土砖、承重黏土空心砖、蒸压灰砂砖、粉煤灰砖、各种中小型砌块和石材等材料进行砌筑的工程。包括砌砖、石、砌块及轻质墙板等内容。砌砖、砌石、砌块砖砌体对砌筑材料的要求,组砌工艺,质量要求以及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目前在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墙体砌筑过程中,传统的控制方法主要是使用在墙体两端立皮数杆(即层数杆)来控制每皮砖(即每层砖)的灰缝位置,拉通线来控制每皮砖的水平度,吊线来控制墙体的垂直度;墙体材料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之一,其用量巨大。出于环保、资源中和利用等因素的考虑,墙体材料已经由传统的实心粘土砖转为大量采用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混凝土空心砖就是其中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由于其具有强度高、重量轻、用料少、可机械化生产及良好的隔热和防渗漏性能等优点,因而被广泛应用。但是,由于现有的墙体砌筑方法的落后,无法使混凝土空心砖的优良特性,尤其是在隔热和防渗漏性能方面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由此,为提高墙体砌筑的隔热、防渗漏性和强度等功能,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亟待研发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对墙体施工的构造柱和墙体之间加强连接,其中采用转折筋对圈梁的绑扎进行加固绑扎,提高了构造柱、圈梁、过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加强浇筑的强度,由此提高了墙体砌筑的隔热、防渗漏性和强度等功能。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墙体位置放线:放出墙体的位置线及墙体的支模控制线;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墙体位置线中的构造柱线的位置,对构造柱线进行上下钻孔植筋,所述植筋深度100-150mm;步骤三:整理绑扎构造柱,对步骤二中的植筋进行绑扎,箍筋间距加密区为90-110mm,非加密区为120-160mm,保护层为20-28mm;步骤四:墙体砌筑:对砌块进行排列摆块;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砌块之间的间隙设置为8-12mm,并对间隙进行砂浆填充,将填充砂浆后的间隙进行晾干30-120min后进行勾缝处理;步骤六:绑扎圈梁钢筋:圈梁宽度与墙体厚底一致,厚度为180-220mm,箍筋间距190-210mm,圈梁在转折处加设转折筋;步骤七: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浇筑:构造柱、圈梁、过梁都采用C25混凝土浇筑,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25mm;步骤八:墙体砌筑到接近上层梁、板底部时,预留垂直距离15-20cm,停止砌筑,置放5-8天,采用砼砖斜砌挤紧,砼砖的倾斜度为58-62度,墙体中填塞预制的等角三角形混凝土块,两端采用直角三角形块;步骤九:上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重复步骤八对上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所述构造柱上口采用簸箕口的方式施工。优选地,在步骤四墙体砌筑前,对墙体做出管线孔洞定位。优选地,所述孔洞尺寸小于300mm的用3根Φ10钢筋搭接代替过梁,当洞口尺寸大于300mm时,需设置钢筋混凝土过梁。优选地,墙体砌筑时需留设马牙槎,马牙槎应先退后进,马牙槎留置宽度为60mm,高度为30mm。优选地,240墙采用十字式(梅花式)砌筑法砌筑,200墙采用两顺一侧的砌筑法砌筑,300墙采用两平一侧的砌筑法砌筑。优选地,墙体每砌筑到500mm高,设置拉结筋,与构造柱连接,埋压Φ6钢筋,末端设置50mm-75mm长弯钩,与结构柱或结构墙连接,采用钻孔植筋的方式固定,每道通长拉结筋面上设置钢筋网片,与Φ6的拉结筋焊接连接。优选地,所述砌筑砂浆的干密度≤1800(kg/m3),所述砌筑砂浆的分层度≤20mm,所述砌筑砂浆的剪切粘结强度≥0.4MPa。优选地,所述砌筑砂浆的导热系数≤0.8[W/(m·K)]。优选地,砌块在砌筑前进行洒水湿润,洒水湿润后的砌块放置1~2天,砌体湿润状态的含水率为40%~50%。优选地,墙体砌筑前应对基层结构板清理干净,并浇水湿润,砌体施工前,底部采用现浇高度为300mm,与墙体宽度一致的C20素混凝土作为墙基。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1、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墙体砌筑施工工艺,通过九个步骤的依次施工,步骤之间的相互结合,实现了对墙体的稳定施工,形成稳固的墙体,实现了构造柱和墙体之间加强连接,其中,采用转折筋对圈梁的绑扎进行加固绑扎,提高了构造柱、圈梁、过梁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加强浇筑的强度,由此提高了墙体砌筑的隔热、防渗漏性和强度等功能。2、本专利技术中,根据不同的墙体宽度,采用不同的砌筑法砌筑,以满足通过完整的砌块的排列摆块形成完整的墙体,减少对砌块的破坏,从而进一步加强墙体砌筑后的强度和稳定性。3、本专利技术中,墙体每砌筑到500mm高,设置拉结筋,与构造柱连接,埋压钢筋,末端设置长弯钩,与结构柱或结构墙连接,采用钻孔植筋的方式固定每道通长拉结筋面上设置的钢筋网片,拉结筋焊接连接;对砌筑中的墙体进行逐步的拉结筋设置,从而加强墙体的强度。4、本专利技术中,砌筑砂浆的饱满度高于90%,避免了出现透明缝瞎缝和假缝,和避免了出现通缝的问题。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十字式(梅花式)砌筑法砌筑示意图;图2为两顺一侧的砌筑法砌筑;图3为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大样(一);图4为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大样(二);图5为构造柱与墙体连接大样(三);图6为框架柱(侧柱)与墙体连接;图7为圈梁,过梁转折处构造大样(一);图8为圈梁,过梁转折处构造大样(二);附图中,1-构造柱,2-砌体墙。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需要注意的是,除非另有说明,本申请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专利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通常意义。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墙体位置放线:放出墙体的位置线及墙体的支模控制线;步骤二:植筋:根据步骤一中墙体位置线中的构造柱线的位置,对构造柱线进行上下钻孔植筋,所述植筋深度100-150mm;优选的,所述植筋深度为120mm;步骤三:整理绑扎构造柱,对步骤二中的植筋进行绑扎,箍筋间距加密区为100mm,非加密区为150mm,保护层为25mm;步骤四:墙体砌筑:对按墙段实量尺寸和砌块规格尺寸进行排列摆块;砌块进场装卸运输,堆置高度不超过1.2m;砌筑前,按墙段实量尺寸和砌块规格尺寸进行排列摆块,不足整块的可锯截成需要尺寸,但不得小于砌块长度的1/3。最下一层如灰缝厚大于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步骤一:墙体位置放线:放出墙体的位置线及墙体的支模控制线;/n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墙体位置线中的构造柱线的位置,对构造柱线进行上下钻孔植筋,所述植筋深度100-150mm;/n步骤三:整理绑扎构造柱,对步骤二中的植筋进行绑扎,箍筋间距加密区为90-110mm,非加密区为120-160mm,保护层为20-28mm;/n步骤四:墙体砌筑:对砌块进行排列摆块;/n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砌块之间的间隙设置为8-12mm,并对间隙进行砂浆填充,将填充砂浆后的间隙进行晾干30-120min后进行勾缝处理;/n步骤六:绑扎圈梁钢筋:圈梁宽度与墙体厚底一致,厚度为180-220mm,箍筋间距190-210mm,圈梁在转折处加设转折筋;/n步骤七: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浇筑:构造柱、圈梁、过梁都采用C25混凝土浇筑,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25mm;/n步骤八:墙体砌筑到接近上层梁、板底部时,预留垂直距离15-20cm,停止砌筑,置放5-8天,采用砼砖斜砌挤紧,砼砖的倾斜度为58-62度,墙体中填塞预制的等角三角形混凝土块,两端采用直角三角形块;/n步骤九:上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重复步骤八对上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所述构造柱上口采用簸箕口的方式施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墙体位置放线:放出墙体的位置线及墙体的支模控制线;
步骤二:根据步骤一中墙体位置线中的构造柱线的位置,对构造柱线进行上下钻孔植筋,所述植筋深度100-150mm;
步骤三:整理绑扎构造柱,对步骤二中的植筋进行绑扎,箍筋间距加密区为90-110mm,非加密区为120-160mm,保护层为20-28mm;
步骤四:墙体砌筑:对砌块进行排列摆块;
步骤五:将步骤四中砌块之间的间隙设置为8-12mm,并对间隙进行砂浆填充,将填充砂浆后的间隙进行晾干30-120min后进行勾缝处理;
步骤六:绑扎圈梁钢筋:圈梁宽度与墙体厚底一致,厚度为180-220mm,箍筋间距190-210mm,圈梁在转折处加设转折筋;
步骤七:构造柱、圈梁、过梁混凝土浇筑:构造柱、圈梁、过梁都采用C25混凝土浇筑,钢筋保护层厚度均为25mm;
步骤八:墙体砌筑到接近上层梁、板底部时,预留垂直距离15-20cm,停止砌筑,置放5-8天,采用砼砖斜砌挤紧,砼砖的倾斜度为58-62度,墙体中填塞预制的等角三角形混凝土块,两端采用直角三角形块;
步骤九:上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重复步骤八对上部构造柱混凝土浇筑进行混凝土浇筑,所述构造柱上口采用簸箕口的方式施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在步骤四墙体砌筑前,对墙体做出管线孔洞定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墙体砌筑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孔洞尺寸小于300mm的用3根Φ10钢筋搭接代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卢治仁童孟王保林许罡胡逢军朱军辉梁超王圣涛杨仲杰陆跃鲍俊捷黄桂平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3条评论
  • 来自[江苏省移动] 2021年09月29日 10:57
    1
    0
  • 来自[江苏省移动] 2021年09月29日 10:57
    1
    0
  • 来自[江苏省移动] 2021年09月29日 10:54
    鲍俊捷不是陆跃的小三吗 乌合之众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