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5933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桥梁施工包括钻孔灌注桩、桩柱式桥台、桩柱式桥墩、薄壁空心墩、非预应力盖梁和预应力砼连续T梁,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冲击钻或人工进行桩基成孔,承台、系梁、柱式墩、台身采用翻模施工工艺,盖梁采用钢棒支撑模板现浇;在施工过程中,位于河道中的桩基在旱季施工,钻孔桩严格清孔,桩底沉淀土厚度对摩擦桩不得大于10cm,对嵌岩桩不得大于5cm。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上述结构的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稳定性强,施工便利,节约工程造价,节省工期。

A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pile column bridg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特别是涉及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
技术介绍
桥梁是市政道路中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其主要功能也不再局限于“遇水搭桥”这一传统应用场所,更多的出现有铁路桥、城市高架桥、立交桥等功能更加强大和复杂的桥梁。其中的任何一种桥梁的工艺都较复杂,桥身质量要求高,不仅需要满足正常的通行需求,还要能够适应通行列车的重力、摩擦力、离心力以及振动作用,同时往往多跨桥梁的跨间还需要满足河道的正常通航,因此桥身还需要能够抵抗航行时的水压力和水的浮力。多跨桥梁均需要在河道中建筑桥墩基础,而桥墩基础的稳定性对于桥梁整体的稳定性极为重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稳定性强,施工便利,节约工程造价,节省工期。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桥梁施工包括钻孔灌注桩、桩柱式桥台、桩柱式桥墩、薄壁空心墩、非预应力盖梁和预应力砼连续T梁,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冲击钻或人工进行桩基成孔,承台、系梁、柱式墩、台身采用翻模施工工艺,盖梁采用钢棒支撑模板现浇;在施工过程中,位于河道中的桩基在旱季施工,钻孔桩严格清孔,桩底沉淀土厚度对摩擦桩不得大于10cm,对嵌岩桩不得大于5cm。优选的,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冲击钻成孔辅以人工挖孔,施工时,先施工下排桩,再施工上排桩,具体步骤如下:S1、泥浆护壁;S2、埋设护筒:测放出各桩桩位,定出各桩位中心位置并作好护桩,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土回填并夯紧,钢护筒采用人工挖孔方式,就位对中,埋设深度不小于2.0m,钢护筒出露地面不少于30cm;S3、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后进行护筒标高及原地面标高的测量,依据地面标高及设计桩底标高确定钻孔深度;S4、钻孔施工:钻机开钻时,先小行程慢速钻进一段时间,穿过护筒底部50~80cm后开始正常钻进,最大冲程不宜超过6.0m,并且护筒内的泥浆顶面始终高出地下水位1.5~2.0m以上或低于护筒顶0.5m;S5、成孔检测:采用换浆法进行清孔,清孔时,要采用合适比重的泥浆进行,并注意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S6、钢筋笼:采用吊车下放,待全部钢筋入孔后,孔口加压和固定;S7、混凝土灌注:浇注混凝土之前准备好漏斗,计算出首批混凝土方量,导管及起重机械等并进行检修工作,以保证设备在作业时的良好状态,对导管要做承压、水密、接头抗拉的试验并按顺序进行编号。优选的,人工挖孔桩施工步骤包括:S1、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的圆周;S2、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开挖桩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向周边扩挖,每节高度1m;S3、支护壁模板附加钢筋:为防止桩孔壁坍方,成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受胀力而变形,桩位轴线和高程均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S4、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立即浇筑混凝土,浇灌完毕护壁强度不低于5Mpa方可拆模;S5、先拆除第一节再支第二节护壁模板,安装护壁钢筋时,护壁纵筋上下节搭接,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S6、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逐层往下循环作业;S7、吊放钢筋笼:吊放钢筋笼时,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在孔口处采用正反丝套筒机械连接,接头数按50%错开;S8、浇筑桩身混凝土。优选的,人工挖孔桩钢筋笼采用分段加工成型,分段长度根据钢筋进场长度9~12m分段,纵向主钢筋的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能超过钢筋数量的50%;人工挖孔桩水下砼浇筑施工时,当孔内渗入的地下水位上升速度较大时(≧6mm/min),按照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进行;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超声波检测,声测管埋设要求:φ1500mm桩,每根桩内设φ57×3钢管,设置3根,呈120°分布;>φ1500mm桩,每根桩内设φ57×3钢管,设置4根,呈90°分布;桩基超声波检测管绑扎在钢筋笼上,钢管底部封口,钢管顶比桩顶高出50cm,管顶用木塞塞紧。优选的,柱式墩、台身施工方法采用穿钢上棒搭设工字钢支撑低模的形式,现场绑扎焊接钢筋,支立定型钢模板,混凝土由拌和站集中搅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采用地泵泵送砼入模和吊车配吊斗,串筒入模,插入式振捣棒振捣。优选的,柱式墩、台身施工步骤如下:S1、模板制作:根据施工需求分别定制无拉杆墩柱模板、系梁模板;S2、测量放样:在桩基检测合格后,将桩头凿平,用全站仪放出墩柱中心点,然后进行桩头钢筋整理和立柱钢筋笼安装;S3、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加工前对于局部弯曲钢筋进行调直处理,接头采用机械连接,配置在同一截面内受压钢筋接头,其截面不得超过主筋根数的的50%;S4、模板安装模板施工前,先利用测量放样的坐标中心点,并且以中心点划出墩柱外轮廓线,模板外侧设置定位钢筋使其墩柱中心点到定位钢筋外围距离等于墩柱模板至中心线的距离;对高度低于10m模板、截面尺寸一致的立柱模板,采用现场组拼的方式安装,分两片组拼;S5、立柱砼浇筑S6、拆模及养生:拆除模板自上而下、分层拆除。优选的,薄壁空心墩施工步骤如下:S1、翻模安装:平台的组装、吊装;安装预埋件及液压设备;平台就位后,即可安装套管;组装翻模;S2、灌注混凝土S3、提升平台翻模组装后,第一次提升平台在混凝土灌入达到一定高度后进行,提升高度以千斤顶的1~2个行程为限;第二次及以后每次提升,每小时提升一次,当混凝土表面发硬时,每半小时提升一次,当混凝土表面发白时,再提升1~2个行程;混凝土终凝后,每4~6小时提升一次;S5、模板翻升:第一、二节段混凝土强度达到10MPa时,拆除该节段模板,将其翻升至第四节段,依此循环向上;S6、墩顶实心段及托盘、顶帽的施工墩顶实心段施工时,先拆除内模及内吊架,然后安装实心段的过梁和底模,再安装实心段外模;墩帽施工时,托盘与顶帽分两次进行施工;每次将平台升至所装模板高度后,再安装托盘或顶帽模板,然后绑扎钢筋、灌注混凝土;S7、翻模拆除:先拆除模板,后拆除平台。优选的,盖梁、支座垫石、挡块施工步骤如下:(1)盖梁施工放样后模板加工、安装,支架工字钢主梁腹板采用对拉螺栓穿过两根工字钢进行连接,内侧采用钢管支撑,对拉螺栓穿过钢管,设置完成后在工字钢或其他横梁上安放盖梁的底模;模板的挠度不超过模板跨度的1/400,模板面板的变形不超过1.5mm;(2)垫石及支座安装测量放线:支座安装前对支座垫石进行复测,放出支座纵横向十字中线,根据设计图上标明的支座中心位置,在墩台上放出支座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桥梁施工包括钻孔灌注桩、桩柱式桥台、桩柱式桥墩、薄壁空心墩、非预应力盖梁和预应力砼连续T梁,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冲击钻或人工进行桩基成孔,承台、系梁、柱式墩、台身采用翻模施工工艺,盖梁采用钢棒支撑模板现浇;/n在施工过程中,位于河道中的桩基在旱季施工,钻孔桩严格清孔,桩底沉淀土厚度对摩擦桩不得大于10cm,对嵌岩桩不得大于5cm。/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桥梁施工包括钻孔灌注桩、桩柱式桥台、桩柱式桥墩、薄壁空心墩、非预应力盖梁和预应力砼连续T梁,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冲击钻或人工进行桩基成孔,承台、系梁、柱式墩、台身采用翻模施工工艺,盖梁采用钢棒支撑模板现浇;
在施工过程中,位于河道中的桩基在旱季施工,钻孔桩严格清孔,桩底沉淀土厚度对摩擦桩不得大于10cm,对嵌岩桩不得大于5c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钻孔灌注桩施工采用冲击钻成孔辅以人工挖孔,施工时,先施工下排桩,再施工上排桩,具体步骤如下:
S1、泥浆护壁;
S2、埋设护筒:测放出各桩桩位,定出各桩位中心位置并作好护桩,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土回填并夯紧,钢护筒采用人工挖孔方式,就位对中,埋设深度不小于2.0m,钢护筒出露地面不少于30cm;
S3、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后进行护筒标高及原地面标高的测量,依据地面标高及设计桩底标高确定钻孔深度;
S4、钻孔施工:钻机开钻时,先小行程慢速钻进一段时间,穿过护筒底部50~80cm后开始正常钻进,最大冲程不宜超过6.0m,并且护筒内的泥浆顶面始终高出地下水位1.5~2.0m以上或低于护筒顶0.5m;
S5、成孔检测:采用换浆法进行清孔,清孔时,要采用合适比重的泥浆进行,并注意保持孔内水位高出地下水位1.5~2.0m;
S6、钢筋笼:采用吊车下放,待全部钢筋入孔后,孔口加压和固定;
S7、混凝土灌注:浇注混凝土之前准备好漏斗,计算出首批混凝土方量,导管及起重机械等并进行检修工作,以保证设备在作业时的良好状态,对导管要做承压、水密、接头抗拉的试验并按顺序进行编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人工挖孔桩施工步骤包括:
S1、确定好桩位中心,以中心为圆心,以桩身半径加护壁厚度为半径画出上部的圆周;
S2、开挖第一节桩孔土方:开挖桩孔从上到下逐层进行,先挖中间部分的土方,然后向周边扩挖,每节高度1m;
S3、支护壁模板附加钢筋:为防止桩孔壁坍方,成孔设置现浇钢筋混凝土井圈,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重复周转使用。模板之间用卡具、扣件连接固定,在每节模板的上下端各设一道圆弧形的内钢圈作为内侧支撑,防止内模因受胀力而变形,桩位轴线和高程均应标定在第一节护壁上口;
S4、浇筑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桩孔护壁混凝土每挖完一节以后立即浇筑混凝土,浇灌完毕护壁强度不低于5Mpa方可拆模;
S5、先拆除第一节再支第二节护壁模板,安装护壁钢筋时,护壁纵筋上下节搭接,护壁模板采用拆上节支下节依次周转使用;
S6、浇筑第二节护壁混凝土,逐层往下循环作业;
S7、吊放钢筋笼:吊放钢筋笼时,对准孔位,直吊扶稳、缓慢下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立即固定,遇有两段钢筋笼连接时,在孔口处采用正反丝套筒机械连接,接头数按50%错开;
S8、浇筑桩身混凝土。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桩柱式桥梁施工工艺,其特征在于:人工挖孔桩钢筋笼采用分段加工成型,分段长度根据钢筋进场长度9~12m分段,纵向主钢筋的同一截面接头数量不能超过钢筋数量的50%;
人工挖孔桩水下砼浇筑施工时,当孔内渗入的地下水位上升速度较大时(≧6mm/min),按照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进行;
桩身完整性检测采用超声波检测,声测管埋设要求:φ1500mm桩,每根桩内设φ57×3钢管,设置3根,呈120°分布;>φ1500mm桩,每根桩内设φ57×3钢管,设置4根,呈90°分布;
桩基超声波检测管绑扎在钢筋笼上,钢管底部封口,钢管顶比桩顶高出50cm,管顶用木塞塞紧。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安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十八局集团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