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生产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病毒
,具体涉及一种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及其生产方法。
技术介绍
扁刺蛾(ThoseasinensisWalker)属于鳞翅目中的刺蛾科,又名黑点刺蛾、洋辣子。扁刺蛾分布广(东南亚一些国家和我国23个省份均有分布)、食性杂(寄主达37科71种),主要寄主有油茶、茶树、核桃、柿、枣、苹果、梨、乌桕、枫香、枫杨、杨、大叶黄杨、柳、桂花、苦楝、香樟、泡桐、油桐、梧桐、喜树、银杏、桑、栎、板栗等林木和果树。扁刺蛾在南昌一年发生2~3代,幼虫龄期为:一龄2天,二龄3~4天,三龄5~6天,四龄7~8天,五龄6~9天,六龄5~10天,幼虫历期约28~40天左右,为害时间从5月到10月长达半年。扁刺蛾在南昌的寄主达30科43种植物,是江西省的主要食叶害虫之一,低龄幼虫可将叶片吃成网状,残留叶脉,4龄后则食成缺刻和孔洞,仅留叶柄和主脉。6龄后食量大增,将全叶食尽,造成果实减产。一般情况下叶片损失10%~15%,严重时可达30%以上;扁刺蛾聚集产卵及幼虫间的相互吸引导致扁刺蛾幼虫在某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其特征在于:该病毒为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南昌株(Thosea sinensis Nuclear Polyhedrosis Virus-Nanchang,TsNPV-NC),于2019年10月2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 NO:V20197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其特征在于:该病毒为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南昌株(ThoseasinensisNuclearPolyhedrosisVirus-Nanchang,TsNPV-NC),于2019年10月25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编号为CCTCCNO:V20197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在防治扁刺蛾中的应用。
3.一种杀虫剂,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采集扁刺蛾,用人工饲料饲养,所述人工饲料包含熟黄豆粉80~100g、熟小麦粉80~100g、酵母粉10~20g、蔗糖50~70g、甘氨酸1~1.5g、琼脂10~15g、Vc0.5~1.5g、复合VB0.5~1.5g、尼泊金乙酯0.3~0.8g、10%氢氧化钠30~40mL,自来水600~1000mL;
(2)用含有所述扁刺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的人工饲料喂饲扁刺蛾幼虫,喂饲24~36h后,开始喂饲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昌,靳亮,占智高,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