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1,1,1,4,4,4-六氟-2-丁烯的共沸和类共沸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390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4: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E‑1,1,1,4,4,4‑六氟‑2‑丁烯的共沸和类共沸组合物。所述共沸或类共沸组合物是E‑1,1,1,4,4,4‑六氟‑2‑丁烯与甲酸甲酯、正戊烷、2‑甲基丁烷、反式‑1,2‑二氯乙烯、1,1,1,3,3‑五氟丙烷、正丁烷或异丁烷的混合物。还公开了通过使用此类共沸或类共沸组合物作为发泡剂来制备热塑性或热固性泡沫的方法。还公开了通过使用此类共沸或类共沸组合物来制冷的方法。还公开了使用此类共沸或类共沸组合物作为溶剂的方法。还公开了通过使用此类共沸或类共沸组合物来制备气溶胶产品的方法。还公开了使用此类共沸或类共沸组合物作为热传递介质的方法。还公开了通过使用此类共沸或类共沸组合物来灭火或阻燃的方法。还公开了使用此类共沸或类共沸组合物作为电介质的方法。

Azeotropic and quasi azeotropic compositions of e-1,1,1,4,4,4-hexafluoro-2-bute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E-1,1,1,4,4,4-六氟-2-丁烯的共沸和类共沸组合物本申请是以下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201610884569.8,申请日2008年6月1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E-1,1,1,4,4,4-六氟-2-丁烯的共沸和类共沸组合物”的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610884569.8的申请是以下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201410231939.9,申请日2008年6月1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E-1,1,1,4,4,4-六氟-2-丁烯的共沸和类共沸组合物”的中国专利申请。申请号为201410231939.9的申请是以下申请的分案申请:申请号200880019944.6,申请日2008年6月12日,专利技术名称为“E-1,1,1,4,4,4-六氟-2-丁烯的共沸和类共沸组合物”的中国专利申请。本专利申请要求下列专利申请的优先权:2007年6月12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60/934199和60/934209,2007年6月1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60/936082,2007年6月28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60/937590,2007年9月6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60/970387和60/970384,以及2007年9月11日提交的美国专利申请60/993241。
本公开涉及E-1,1,1,4,4,4-六氟-2-丁烯的共沸或类共沸组合物。
技术介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许多产业致力于寻找损耗臭氧的氯氟烃(CFC)和氢氯氟烃(HCFC)的替代物。CFC和HCFC已被用于范围广泛的应用中,包括用作气溶胶推进剂、制冷剂、清洁剂、热塑性和热固性泡沫的膨胀剂、热传递介质、气体电介质、灭火剂和阻燃剂、动力循环工作流体、聚合反应介质、颗粒移除流体、载液、抛光研磨剂、以及置换干燥剂。在寻求这些多功能化合物的替代物过程中,许多产业转向使用氢氟烃(HFC)。HFC对同温层臭氧不具有破坏性,但是由于它们促进“温室效应”而受到关注,即它们促进全球变暖。由于它们会促进全球变暖,因此HFC已受到详细审查,并且它们的广泛应用将来也会受到限制。因此,需要对同温层臭氧不具有破坏性并且还具有低全球变暖潜势(GWP)的组合物。据信某些氢氟烯烃诸如1,1,1,4,4,4-六氟-2-丁烯(CF3CH=CHCF3,FC-1336mzz)满足这两个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申请包括七种不同类型的共沸或类共沸混合物。本公开提供了基本上由(a)E-FC-1336mzz与(b)甲酸甲酯组成的组合物;其中所述甲酸甲酯以与E-FC-1336mzz形成类共沸混合物的有效量存在。本公开还提供了基本上由(a)E-FC-1336mzz与(b)正戊烷组成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正戊烷以与E-FC-1336mzz形成共沸或类共沸混合物的有效量存在。本公开还提供了基本上由(a)E-FC-1336mzz与(b)2-甲基丁烷(异戊烷)组成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异戊烷以与E-FC-1336mzz形成共沸或类共沸混合物的有效量存在。本公开还提供了基本上由(a)E-FC-1336mzz与(b)反式-1,2-二氯乙烯组成的组合物;其中所述反式-1,2-二氯乙烯以与E-FC-1336mzz形成类共沸混合物的有效量存在。本公开还提供了基本上由(a)E-FC-1336mzz与(b)1,1,1,3,3-五氟丙烷(CF3CH2CF2H,HFC-245fa)组成的组合物;其中所述HFC-245fa以与E-FC-1336mzz形成类共沸混合物的有效量存在。本公开还提供了基本上由(a)E-FC-1336mzz与(b)正丁烷组成的组合物;其中所述正丁烷以与E-FC-1336mzz形成共沸或类共沸混合物的有效量存在。本公开还提供了基本上由(a)E-FC-1336mzz与(b)2-甲基丙烷(异丁烷)组成的组合物;其中所述2-甲基丙烷以与E-FC-1336mzz形成共沸或类共沸混合物的有效量存在。由此,本专利技术例如提供了以下方面的实施方案:1.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a)E-1,1,1,4,4,4-六氟-2-丁烯;和(b)甲酸甲酯;其中所述甲酸甲酯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类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2.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a)E-1,1,1,4,4,4-六氟-2-丁烯;和(b)正戊烷;其中所述正戊烷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3.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a)E-1,1,1,4,4,4-六氟-2-丁烯;和(b)正戊烷;其中所述正戊烷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类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4.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a)E-1,1,1,4,4,4-六氟-2-丁烯;和(b)2-甲基丁烷;其中所述2-甲基丁烷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5.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a)E-1,1,1,4,4,4-六氟-2-丁烯;和(b)2-甲基丁烷;其中所述2-甲基丁烷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类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6.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a)E-1,1,1,4,4,4-六氟-2-丁烯;和(b)反式-1,2-二氯乙烯;其中所述反式-1,2-二氯乙烯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类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7.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a)E-1,1,1,4,4,4-六氟-2-丁烯;和(b)1,1,1,3,3-五氟丙烷;其中所述1,1,1,3,3-五氟丙烷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类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8.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a)E-1,1,1,4,4,4-六氟-2-丁烯;和(b)正丁烷;其中所述正丁烷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9.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a)E-1,1,1,4,4,4-六氟-2-丁烯;和(b)正丁烷;其中所述正丁烷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类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10.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a)E-1,1,1,4,4,4-六氟-2-丁烯;和(b)异丁烷;其中所述异丁烷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11.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a)E-1,1,1,4,4,4-六氟-2-丁烯;和(b)异丁烷;其中所述异丁烷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类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12.用于制备热塑性或热固性泡沫的方法,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n(a)E-1,1,1,4,4,4-六氟-2-丁烯;和/n(b)反式-1,2-二氯乙烯;其中所述反式-1,2-二氯乙烯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类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n

【技术特征摘要】
20070612 US 60/934199;20070612 US 60/934209;2007061.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基本上由下列组成:
(a)E-1,1,1,4,4,4-六氟-2-丁烯;和
(b)反式-1,2-二氯乙烯;其中所述反式-1,2-二氯乙烯以与所述E-1,1,1,4,4,4-六氟-2-丁烯形成类共沸组合的有效量存在。


2.用于制备热塑性或热固性泡沫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使用类共沸组合物作为发泡剂,其中所述类共沸组合物基本上由E-1,1,1,4,4,4-六氟-2-丁烯与反式-1,2-二氯乙烯组成。


3.用于制冷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冷凝类共沸组合物,然后在待冷却的主体附近蒸发所述类共沸组合物,其中所述类共沸组合物基本上由E-1,1,1,4,4,4-六氟-2-丁烯与反式-1,2-二氯乙烯组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L罗宾
申请(专利权)人:科慕埃弗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