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仁伯专利>正文

旅行坐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14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由提手1、包体2及拉锁4制成的旅行坐包,包体底部四角处钻四个孔。每一个孔铆接一个金属环,在包内部的上盖处,缝合或用铆钉固定两个冂形支架3,两个冂形支架3用螺钉连接成交叉状态,在冂形支架3的端部套上一个塑料套,两个冂形支架3打开后其下端穿出包体底部的孔,与地面接触后,能起到支撑作用,人可坐在包体上休息,而且不会将包内的物品压坏。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旅行包,尤其是一种内带支架的旅行坐包。经常外出旅行的人,由于有时找不到座位而站立,如果坐在自己的旅行包上又怕将包内的物品压坏,站立的时间较长,就感到很劳累,特别是老人或小孩,更感到疲劳。另外人们外出旅行时也可以携带一件小型座位,但是非常不方便。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携带方便,而且又能当成座位的旅行坐包。本技术是由提手1、包体2及拉锁4制成的旅行坐包,其特征在于包体2底部四角处钻开四个孔,每一个孔铆接一个金属环,在包体内部的上盖处,缝合或用铆钉固定两个ㄇ形支架3,两个ㄇ形支架3用螺钉连接成交叉状态,在ㄇ形支架3的端部套上一个塑料套,两个ㄇ形支架3打开后,其下端穿出包体2底部的孔。另外为了保护拉锁4不易损坏,可以在包体2上部侧面再缝合一个外上盖,该外上盖的另一端通过尼龙搭扣与包体2连接,两个交叉状的ㄇ形支架3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装在箱体内,成为旅行坐箱。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不带外上盖的旅行坐包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侧视图。图3是图1的展开图。其中形支架3采用金属薄壁管材或角型钢材,也可以采用塑料制成,其大小可随包体的大小改变,包体可以买现成的,先在底部四角处开四个孔、固定好金属环之后,再将支架固定在包体内。也可以按照图3及其特征进行制造,其面料采用皮、人造革、布料均可。在使用时先将拉锁4拉合,如图2所示,由于ㄇ形支架四个下端露出包体外,与地面接触后,能起到支撑作用,人可坐在包体上休息,而且又不会将包内的物品压坏,本技术通过试用效果较好,其结构简单,容易实施,使用和携带都很方便。权利要求1.一种由提手、包体及拉锁制成的旅行坐包,其特征在于包体底部四角处钻开四个孔,每一个孔铆接一个金属环,在包体内部的上盖处,缝合或用铆钉固定两个ㄇ形支架,两个ㄇ形支架用螺钉连接成交叉状态,在ㄇ形支架的端部套上一个塑料套,两个ㄇ形支架打开后,其下端穿出包体底部的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坐包,其特征是在包体上部侧面还可以再缝合一个外上盖,该外上盖的另一侧通过尼龙搭扣与包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旅行坐包,其特征是两个ㄇ形支架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装在箱体内。专利摘要一种由提手1、包体2及拉锁4制成的旅行坐包,包体底部四角处钻四个孔。每一个孔铆接一个金属环,在包内部的上盖处,缝合或用铆钉固定两个形支架3,两个形支架3用螺钉连接成交叉状态,在形支架3的端部套上一个塑料套,两个形支架3打开后其下端穿出包体底部的孔,与地面接触后,能起到支撑作用,人可坐在包体上休息,而且不会将包内的物品压坏。其结构简单,携带方便。文档编号A47C9/10GK2145533SQ9224340公开日1993年1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2年12月12日 优先权日1992年12月12日专利技术者董仁伯 申请人:董仁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由提手、包体及拉锁制成的旅行坐包,其特征在于包体底部四角处钻开四个孔,每一个孔铆接一个金属环,在包体内部的上盖处,缝合或用铆钉固定两个冂形支架,两个冂形支架用螺钉连接成交叉状态,在冂形支架的端部套上一个塑料套,两个冂形支架打开后,其下端穿出包体底部的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仁伯
申请(专利权)人:董仁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