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613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技术领域,尤其是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内部设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设有太阳能板,所述框体的外部套接有金属框板,所述金属框板的四周侧面分别与壳体的内部四周侧面接触,所述金属框板的表面焊接有多个导热翅片,所述金属框板的底部焊接有多根导热铜棒。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太阳能板和风机,太阳能板将转化的热量输送至壳体的内部,通过控制风机将壳体内部的热量经过导气管输送至发酵区的内部,便于在寒冷地区或低温季节的发酵区内温度的升高和温度维持,增强了发酵区对自然温度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Integrated solar collector heating control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集热
,尤其涉及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发酵区在寒冷的确时,由于外部环境温度的降低,从而导致发酵区内部的温度逐渐流失,从而影响发酵区内发酵物的正常发酵,降低了发酵物的发酵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设计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内部设有框体,所述框体的内部设有太阳能板,所述框体的外部套接有金属框板,所述金属框板的四周侧面分别与壳体的内部四周侧面接触,所述金属框板的表面焊接有多个导热翅片,所述金属框板的底部焊接有多根导热铜棒,所述金属框板和框体通过多个支撑机构与壳体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的内部设有封堵机构,所述壳体的侧面贯穿设有风机,所述风机位于壳体外侧的一端套接有导气管。优选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角铁件,所述角铁件的两端通过第二锁紧螺钉分别与壳体和金属框板连接,所述角铁件的一端延伸至框体的底部。优选的,所述导热翅片至少设有四组,四组导热翅片排列在框体的四周,每组中的导热翅片至少设有三个并等距排列。优选的,所述导热铜棒至少设有四组,四组导热铜棒排列在框体的四周,每组中的导热铜棒至少设有四个并等距排列。优选的,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底板和多个固定块,所述底板匹配安装在第二开口中,多个固定块均焊接在壳体侧壁上,所述固定块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接触,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至少焊接有两个对称排列的支撑块,两个支撑块的侧面均焊接有多个与壳体底部位置对应的安装板,多个安装板均通过第一锁紧螺钉与壳体连接,所述固定块至少设有两个并分布于壳体内部两个对称的侧面上。优选的,所述金属框板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进风口。本技术提出的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通过设置太阳能板和风机,太阳能板将转化的热量输送至壳体的内部,通过控制风机将壳体内部的热量经过导气管输送至发酵区的内部,便于在寒冷地区或低温季节的发酵区内温度的升高和温度维持,增强了发酵区对自然温度的抗冲击负荷能力;通过加入金属框板、导热翅片和导热铜棒,便于将太阳能板四周辐射的热量传导至壳体的内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的第一轴测图;图2为本技术提出的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的第二轴测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的第一轴测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提出的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的第二轴测剖视图。图中:太阳能板1、导气管2、框体3、进风口4、支撑块5、导热翅片6、金属框板7、壳体8、安装板9、底板10、第一锁紧螺钉11、风机12、角铁件13、导热铜棒14、固定块15、第二锁紧螺钉16。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显然,描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4,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壳体8,壳体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的内部设有框体3,框体3的内部设有太阳能板1,框体3的外部套接有金属框板7,金属框板7的四周侧面分别与壳体8的内部四周侧面接触,太阳能板1将转化的热量输送至壳体8的内部,通过控制风机12将壳体8内部的热量经过导气管2输送至发酵区的内部,便于在寒冷地区或低温季节的发酵区内温度的升高和温度维持,增强了发酵区对自然温度的抗冲击负荷能力。金属框板7的表面焊接有多个导热翅片6,导热翅片6至少设有四组,四组导热翅片6排列在框体3的四周,每组中的导热翅片6至少设有三个并等距排列,多个导热翅片6的设置,便于加快太阳能板1四周辐射热量传导至壳体8的内部,提高了热量的利用效率。金属框板7的底部焊接有多根导热铜棒14,导热铜棒14至少设有四组,四组导热铜棒14排列在框体3的四周,每组中的导热铜棒14至少设有四个并等距排列,多个导热铜棒14的设置,增加热量散发的面积,加快热量充满壳体8内部的效率。金属框板7和框体3通过多个支撑机构与壳体8连接,支撑机构包括角铁件13,角铁件13的两端通过第二锁紧螺钉16分别与壳体8和金属框板7连接,角铁件13的一端延伸至框体3的底部,第二锁紧螺钉16将角铁件13固定安装,用于对金属框板7和框体3起到支撑的作用,增加了金属框板7和框体3处位置的稳定性。第二开口的内部设有封堵机构,封堵机构包括底板10和多个固定块15,底板10匹配安装在第二开口中,多个固定块15均焊接在壳体8侧壁上,固定块15的底部与底板10的顶部接触,固定块15的底部至少焊接有两个对称排列的支撑块5,两个支撑块5的侧面均焊接有多个与壳体8底部位置对应的安装板9,多个安装板9均通过第一锁紧螺钉11与壳体8连接,固定块15至少设有两个并分布于壳体8内部两个对称的侧面上,底板10和第二开口之间通过过盈配合的方式连接,不仅提高底板10和第二开口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还增加了底板10和第二开口之间的密封性,减少了热量的散发,而两个支撑块5的设置,增加了壳体8处位置的稳定性,固定块15的设置,对底板10起到支撑起的作用,安装板9和第一锁紧螺钉11的设置,增加了支撑块5和壳体8之间连接的稳定性。壳体8的侧面贯穿设有风机12,风机12位于壳体8外侧的一端套接有导气管2,金属框板7的四个拐角处均开设有进风口4,在使用风机12将壳体8内部的热量抽入发酵区中时,先将风机12通过电源线与外部电源连接,风机12通电后将外部空气抽入壳体8的内部并携带热量通过导气管2输送至发酵区的内部,对发酵区起到升温和温度持续的作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壳体(8),所述壳体(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部设有框体(3),所述框体(3)的内部设有太阳能板(1),所述框体(3)的外部套接有金属框板(7),所述金属框板(7)的四周侧面分别与壳体(8)的内部四周侧面接触,所述金属框板(7)的表面焊接有多个导热翅片(6),所述金属框板(7)的底部焊接有多根导热铜棒(14),所述金属框板(7)和框体(3)通过多个支撑机构与壳体(8)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的内部设有封堵机构,所述壳体(8)的侧面贯穿设有风机(12),所述风机(12)位于壳体(8)外侧的一端套接有导气管(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包括壳体(8),所述壳体(8)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内部设有框体(3),所述框体(3)的内部设有太阳能板(1),所述框体(3)的外部套接有金属框板(7),所述金属框板(7)的四周侧面分别与壳体(8)的内部四周侧面接触,所述金属框板(7)的表面焊接有多个导热翅片(6),所述金属框板(7)的底部焊接有多根导热铜棒(14),所述金属框板(7)和框体(3)通过多个支撑机构与壳体(8)连接,所述第二开口的内部设有封堵机构,所述壳体(8)的侧面贯穿设有风机(12),所述风机(12)位于壳体(8)外侧的一端套接有导气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角铁件(13),所述角铁件(13)的两端通过第二锁紧螺钉(16)分别与壳体(8)和金属框板(7)连接,所述角铁件(13)的一端延伸至框体(3)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太阳能集热加热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翅片(6)至少设有四组,四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健王治国郭辉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创臻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