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60812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包括:上盖胶层、下盖胶层和骨架层,上盖胶层上表面设有防滑凸起条,上盖胶层与防滑凸起条一体成型,骨架层位于上盖胶层和下盖胶层之间,骨架层主要由粘合芯胶和钢丝网组成,钢丝网均匀分布在粘合芯胶之间,防滑凸起条为梯型,钢丝网由横向钢丝绳和纵向钢丝绳交织而成。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输送带具有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半成品、成品的外观质量,提高了输送带的耐寒、耐油、阻燃性能,在使用过程中,克服了输送物与输送带之间的打滑现象,同时,利用70%氯化石蜡具有的抗静电性能提高了输送带的抗静电性。

A new type of cold resistant, oil resistant, flame retardant and antistatic conveyor bel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橡胶输送带
,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
技术介绍
输送带是现代工业生产中必不可缺的构件,尤其是橡胶输送带因价格和性能优势更是广为使用。但橡胶传送带也存在明显缺陷,如:在寒冷环境下容易变硬,加速老化;遇油脂容易溶解,强度降低,容易产生静电,存在隐患。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场合同时需要抗寒、耐油和抗静电特质的传送带,现有技术中很难做到。目前,通用橡胶中耐寒最好的橡胶为顺丁BR9000橡胶,耐油最好的为丁腈橡胶;但是,顺丁BR9000橡胶和丁腈橡胶这两种橡胶的相容性不好,炼出的混炼胶外观不光滑,物理机械性能也很难发挥到最佳状态,此外,输送带在使用过程中,输送物与输送带之间经常会发生打滑现象;现有技术中的抗静电一般是通过添加导电剂来实现,然而在橡胶产品中,导电剂普遍存在不耐久的问题,使用过久就会导致危险程度上升。还有一种方案就是在传送带带体中设置连通两侧表面的导电材料,尤以导电纤维为主,但导电纤维如何固定很难解决,设置在表面容易造成剥离,埋设在带体中又易导致油脂顺纤维与传送带交接位置进入带体,突破带体表面的防油脂层。因此,如何制备一种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防止打滑的输送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通过采用氯磺化聚乙烯橡胶具有的耐低温性、耐油性、耐燃性以及很好的相容性,以达到新产品阻燃、耐寒、耐油以及使用过程中可防滑的目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由上盖胶层、下盖胶层和骨架层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胶层上表面设有防滑凸起条,所述上盖胶层与所述防滑凸起条一体成型,所述骨架层位于所述上盖胶层和所述下盖胶层之间,所述骨架层主要由粘合芯胶和钢丝网组成,所述钢丝网均匀分布在所述粘合芯胶之间。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网由横向钢丝绳和纵向钢丝绳交织而成,所述钢丝网可导电的连接有复数条导电条,所述导电条分为上组和下组;所述上组从带体一侧伸出,经过上盖胶层从带体另一侧进入带体,所述下组从从带体一侧伸出,经过下盖胶层从带体另一侧进入带体。进一步的,盖胶主要由丁腈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顺丁橡胶共混,其配方按重量计是:丁腈橡胶30-70份,氯磺化聚乙烯橡胶20-50份,顺丁橡胶20-40份,氧化镁0.5-10份,硬脂酸1-5份,古马隆树脂3-10份,防老剂3-10份,补强填充剂40-100份,耐寒塑化剂5-20,液体阻燃剂9-50份,固体阻燃剂12-40份,硫化剂0.3-5份,促进剂0.8-3.9份,间接法氧化锌3-10份。进一步的,防老剂可选用2,2,4-三甲基-1,2-二氢喹啉聚合物(4010NA)和N-异丙基-N’-苯基对苯二胺(RD)物质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进一步的,补强填充剂可选择炭黑。进一步的,炭黑可选用N220和N330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物质的混合物。进一步的,耐寒塑化剂可选择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P),使得耐寒等级可以做到C1等级,即≤-45℃。进一步的,液体阻燃剂可选用52%氯化石蜡和70%氯化石蜡。进一步的,固体阻燃剂可选用三氧化二锑、十溴二苯醚和3.5水硼酸锌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进一步的,同时采用液体阻燃剂和固体阻燃剂可以使得阻燃效果有明显的提高,具体可以使阻燃性能可以达到K1、K2、K3等级。进一步的,硫化剂可选择硫磺。进一步的,促进剂可选用N-叔丁基-2-苯并噻唑次磺酰胺(NS)和二硫化二苯并噻唑(DM)中的一种或者两种物质的混合物。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公开提供了一种新型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盖胶配方,其有益效果是:利用氯磺化聚乙烯具有的耐低温性、耐油性、耐燃性以及很好的相容性特点,采用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与丁腈橡胶较好的相容性特点,综合几种橡胶的优缺点,做到取长补短,兼具多种功能的配方;以达到更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和半成品、成品的外观质量;耐油体积变化率也达到≤50%;利用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阻燃性能,适当配比适量阻燃剂,就能达到较好的阻燃性能;利用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阻燃性能,适当配比适量阻燃剂,就能达到较好的阻燃性能;利用70%氯化石蜡具有的抗静电性能可使输送带达到抗静电性,在输送带的上盖胶层上设有凸起条可以防止输送带在运输过程中防止输送物打滑,利用导电条的设置防止因导电剂老化导致的防静电失效,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因油脂进入输送带带体内部导致输送带的加速损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结构示意图。图2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侧视图。图3附图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钢丝网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盖胶层;11-防滑凸起条;2-下盖胶层;3-骨架层;31-粘合芯胶;32-钢丝网;321-横向钢丝绳;322-纵向钢丝绳;323-导电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结合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新型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包括:上盖胶层1、下盖胶层2和骨架层3,上盖胶层1上表面设有防滑凸起条11,上盖胶层1与防滑凸起条11一体成型,骨架层3位于上盖胶层1和下盖胶层2之间,骨架层3主要由粘合芯胶31和钢丝网32组成,钢丝网32均匀分布在粘合芯胶31之间。上述实施例中,防滑凸起条11横截面为梯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防滑凸起条11还可以设为波浪形花纹。上述实施例中,钢丝网32由横向钢丝绳321和纵向钢丝绳322交织而成,钢丝网32可以为多层结构,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用导电的尼龙网、纤维网以及一些新型材料取代钢丝网32。所述的纵向钢丝绳322上焊接有细钢丝作为导电条323,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当覆压上盖胶层1和所述下盖胶层2时,将所述导电条323的自由端从带体旁侧甩出,经过盖胶层表面,插入盖胶层和骨架层3之间后再进行覆压,将导电条323定位。在本实施例中使用的导电条为0.6毫米钢丝,一般高油环境下使用无需考虑防锈,若需要可采用镀锌钢丝。实施例2上盖胶层和下盖胶层中的盖胶主要由丁腈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顺丁橡胶共混,其配方按重量计是: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由上盖胶层(1)、下盖胶层(2)和骨架层(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胶层(1)上表面设有防滑凸起条(11),所述上盖胶层(1)与所述防滑凸起条(11)一体成型,所述骨架层(3)位于所述上盖胶层(1)和所述下盖胶层(2)之间,所述骨架层(3)主要由粘合芯胶(31)和钢丝网(32)组成,所述钢丝网(32)均匀分布在所述粘合芯胶(31)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包括带体,所述带体由上盖胶层(1)、下盖胶层(2)和骨架层(3)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胶层(1)上表面设有防滑凸起条(11),所述上盖胶层(1)与所述防滑凸起条(11)一体成型,所述骨架层(3)位于所述上盖胶层(1)和所述下盖胶层(2)之间,所述骨架层(3)主要由粘合芯胶(31)和钢丝网(32)组成,所述钢丝网(32)均匀分布在所述粘合芯胶(3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钢丝网(32)由横向钢丝绳(321)和纵向钢丝绳(322)交织而成,所述钢丝网(32)可导电的连接有复数条导电条(323),所述导电条(323)分为上组和下组;
所述上组从带体一侧伸出,经过上盖胶层(1)从带体另一侧进入带体,所述下组从从带体一侧伸出,经过下盖胶层(2)从带体另一侧进入带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耐寒、耐油阻燃抗静电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胶层(1)和所述下盖胶层(2)中的盖胶主要由丁腈橡胶、氯磺化聚乙烯橡胶、顺丁橡胶共混,其配方按重量计是:丁腈橡胶30-70份,氯磺化聚乙烯橡胶20-50份,顺丁橡胶20-40份,氧化镁0.5-10份,硬脂酸1-5份,古马隆树脂3-10份,防老剂3-10份,补强填充剂40-100份,耐寒塑化剂5-20,液体阻燃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新长杜明华杜明坤杜明明周豪杰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威普斯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