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悬挂缸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365803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油气悬挂缸和车辆,其中,油气悬挂缸包括:缸筒;节流活塞,设于缸筒内,节流活塞将缸筒内的空间分隔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活塞杆,位于有杆腔内,并与节流活塞相连,活塞杆内部形成有活塞杆筒腔;气动活塞,可滑动地设于活塞筒腔内,气动活塞将活塞杆筒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节流腔和气腔,且节流腔与无杆腔相邻并与有杆腔连通。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有效地实现了油气悬挂缸中的油气分离,使得油气悬挂缸中两个方向的阻尼力更为平衡,有利于保持车辆行驶的稳定性,还可精确控制油气比,并使得充放气更为便捷,维护方便,还可以消除油液中混杂的气体对密封件、零部件的气蚀,延长了油气悬挂缸的使用寿命。

Hydro pneumatic suspension cylinder and vehic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油气悬挂缸和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油气悬挂缸和一种车辆。
技术介绍
油气悬挂缸(油气簧)是以油液传递压力,用惰性气体作为弹簧介质的一种减振机构,由于其具有刚度、阻尼非线性、单位储能比大、结构紧凑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现有油气簧结构主要采用油气混合,油缸内部充满油气混合体,有杆腔与无杆腔之间设置有节流孔和单向阀,车辆运行时油气混合体在节流孔和单向阀之间流过,产生阻尼力,达到减振效果。现有油气簧主要有以下缺点:1)油气簧低速时阻尼力过小,高速时阻尼力过高,无法达到平稳、舒适的效果。2)排气不方便,无法精确控制油气比例。3)运行时温度过高,油气混合体对密封件和零件表面造成气蚀,寿命降低。4)充、放气时油液易被带出,造成阻尼曲线、刚度曲线偏离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气悬挂缸。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气悬挂缸,其特征在于,包括:/n缸筒(1);/n节流活塞(2),设于所述缸筒(1)内,所述节流活塞(2)将所述缸筒(1)内的空间分隔为有杆腔(12)和无杆腔(10);/n活塞杆(3),位于所述有杆腔(12)内,并与所述节流活塞(2)相连,所述活塞杆(3)内部形成有活塞杆筒腔;/n气动活塞(4),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活塞杆筒腔内,所述气动活塞(4)将所述活塞杆筒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节流腔(14)和气腔(30),且所述节流腔(14)与所述无杆腔(10)相邻并与所述有杆腔(12)连通;/n节流孔(22)和单向阀(20),设置于所述节流活塞(2)上,所述无杆腔(10)与节流腔(14)之间通过所述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气悬挂缸,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筒(1);
节流活塞(2),设于所述缸筒(1)内,所述节流活塞(2)将所述缸筒(1)内的空间分隔为有杆腔(12)和无杆腔(10);
活塞杆(3),位于所述有杆腔(12)内,并与所述节流活塞(2)相连,所述活塞杆(3)内部形成有活塞杆筒腔;
气动活塞(4),可滑动地设于所述活塞杆筒腔内,所述气动活塞(4)将所述活塞杆筒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节流腔(14)和气腔(30),且所述节流腔(14)与所述无杆腔(10)相邻并与所述有杆腔(12)连通;
节流孔(22)和单向阀(20),设置于所述节流活塞(2)上,所述无杆腔(10)与节流腔(14)之间通过所述节流孔(22)和所述单向阀(20)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气悬挂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动活塞(4)包括气动活塞本体(40),以及套设于所述气动活塞本体(40)外周上的至少一个支撑环(42),所述支撑环(42)的外周面与所述活塞杆筒腔的壁面滑动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油气悬挂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动活塞本体(40)的外周上还套设有第一密封组件(44),所述第一密封组件(44)的外周面与所述活塞杆筒腔的壁面之间密封并相互滑动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油气悬挂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动活塞本体(40)上的外周上设有沿周向延伸的第一凹槽(400),所述第一密封组件(44)设于所述第一凹槽(400)内;
所述第一密封组件(44)包括:第一弹性环(440),设于所述第一凹槽(400)底部;
第一滑环(442),套设在所述第一弹性环(440)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油气悬挂缸,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动活塞本体(40)的外周上还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亮陈兵兵
申请(专利权)人:娄底市中兴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