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成会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污染颗粒控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5411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污染颗粒控流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远离所述支架一侧设有转轴,所述主体一侧设有内槽,所述内槽内壁设有过滤膜,所述内槽远离所述电机一侧设有轴架,所述轴架内壁设有轴座,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过滤膜延伸至所述内槽中,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内槽部分设有转盘,所述转盘内设有若干直径管,所述转盘边缘设有与所述直径管相通的若干吸孔,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轴座;所述内槽靠近所述电机一侧分别设有通管一与通管二,所述通管一与所述通管二之间设有输送管。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避免流速过快导致污染物累积在内槽中;有效地过滤净化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便于回收。

A new flow control device for contaminated particle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污染颗粒控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染颗粒处理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污染颗粒控流装置。
技术介绍
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直接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造成污染的颗粒物,例如土壤粒子、海盐粒子、燃烧烟尘等等。二次颗粒物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如氧气)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颗粒物,例如二氧化硫转化生成硫酸盐。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一次颗粒物及其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物曾在世界上造成多次污染事件。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交通迅猛发展,人口益发集中,城市更加扩大,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人为原因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所需要一种可以净化污染颗粒的装置,对污染颗粒物进行过滤。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污染颗粒控流装置,提高过滤效率的同时控制空气流速。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污染颗粒控流装置,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一侧设有电机,所述电机远离所述支架一侧设有转轴,所述主体一侧设有内槽,所述内槽内壁设有过滤膜,所述内槽远离所述电机一侧设有轴架,所述轴架内壁设有轴座,所述转轴贯穿所述过滤膜延伸至所述内槽中,所述转轴位于所述内槽部分设有转盘,所述转盘内设有若干直径管,所述转盘边缘设有与所述直径管相通的若干吸孔,所述转轴连接所述轴座;所述内槽靠近所述电机一侧分别设有通管一与通管二,所述通管一与所述通管二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过滤膜,所述通管一与所述通管二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架向外延伸,所述通管一与所述通管二之间设有输送管,所述输送管分别与所述通管一与所述通管二连通。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描述,所述主体远离所述内槽一侧设有回收箱。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描述,所述通管一与所述通管二分别贯穿所述主体连接于所述回收箱。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描述,所述输送管靠近所述支架一侧设有微型泵,所述输送管远离所述支架一侧设有滤液箱。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描述,所述滤液箱内设有过滤液。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描述,所述直径管还可以替换成弧径管,所述弧径管与所述吸孔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采用直径管或弧径管的设计,对空气流速进行控制,避免流速过快导致污染物累积在内槽中;有效地过滤净化空气中的污染颗粒物,便于回收,不造成二次污染。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直径管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弧径管示意图。附图标记:1-主体、2-空心转盘、3-直径管、4-轴架、5-轴座、6-吸孔、7-过滤膜、8-内槽、9-转轴、10-电机、11-支架、12-通管一、13-通管二、14-回收箱、15-弧径管、16-滤液箱、17-输送管、18-微型泵。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污染颗粒控流装置,包括:主体1,主体1内部设有支架11,支架11一侧设有电机10,电机10远离支架11一侧设有转轴9,主体1一侧设有内槽8,内槽8内壁设有过滤膜7,内槽8远离电机10一侧设有轴架4,轴架4内壁设有轴座5,转轴9贯穿过滤膜7延伸至内槽8中,转轴9位于内槽8部分设有空心转盘2,空心转盘2内设有若干直径管3,空心转盘2边缘设有与直径管3相通的若干吸孔6,转轴9连接轴座5;内槽8靠近电机10一侧分别设有通管一12与通管二13,通管一12与通管二13一端分别连接过滤膜7,通管一12与通管二13另一端贯穿支架11向外延伸,通管一12与通管二13之间设有输送管17,输送管17分别与通管一12与通管二13连通。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主体1远离内槽8一侧设有回收箱14。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通管一12与通管二13分别贯穿主体1连接于回收箱14。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输送管17靠近支架11一侧设有微型泵18,输送管17远离支架11一侧设有滤液箱16。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滤液箱16内设有过滤液。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直径管3还可以替换成弧径管15,弧径管15与吸孔6连通。在本实施例中,电机10带动转轴9转动,转轴9上的空心圆盘2也跟随转动,空气因为转盘2转动进入内槽8,在空气流动过程中,一部分空气通过吸孔6进入直径管3或弧径管15中,吸取了一部分风流,降低了空气流速,空气中的污染颗粒通过内槽8内的过滤膜的初步过滤后,分别进入通管一12与通管二13,微型泵18将滤液箱16中的过滤液通过输送管17输送到通管一12与通管二13中,污染颗粒物与过滤液混合,然后进入回收箱14中,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回收处理。通管一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专利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它的具体形式实现本专利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专利技术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污染颗粒控流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部设有支架(11),所述支架(11)一侧设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远离所述支架(11)一侧设有转轴(9),所述主体(1)一侧设有内槽(8),所述内槽(8)内壁设有过滤膜(7),所述内槽(8)远离所述电机(10)一侧设有轴架(4),所述轴架(4)内壁设有轴座(5),所述转轴(9)贯穿所述过滤膜(7)延伸至所述内槽(8)中,所述转轴(9)位于所述内槽(8)部分设有空心转盘(2),所述空心转盘(2)内设有若干直径管(3),所述空心转盘(2)边缘设有与所述直径管(3)相通的若干吸孔(6),所述转轴(9)连接所述轴座(5);/n所述内槽(8)靠近所述电机(10)一侧分别设有通管一(12)与通管二(13),所述通管一(12)与所述通管二(13)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过滤膜(7),所述通管一(12)与所述通管二(13)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架(11)向外延伸,所述通管一(12)与所述通管二(13)之间设有输送管(17),所述输送管(17)分别与所述通管一(12)与所述通管二(13)连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污染颗粒控流装置,包括: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1)内部设有支架(11),所述支架(11)一侧设有电机(10),所述电机(10)远离所述支架(11)一侧设有转轴(9),所述主体(1)一侧设有内槽(8),所述内槽(8)内壁设有过滤膜(7),所述内槽(8)远离所述电机(10)一侧设有轴架(4),所述轴架(4)内壁设有轴座(5),所述转轴(9)贯穿所述过滤膜(7)延伸至所述内槽(8)中,所述转轴(9)位于所述内槽(8)部分设有空心转盘(2),所述空心转盘(2)内设有若干直径管(3),所述空心转盘(2)边缘设有与所述直径管(3)相通的若干吸孔(6),所述转轴(9)连接所述轴座(5);
所述内槽(8)靠近所述电机(10)一侧分别设有通管一(12)与通管二(13),所述通管一(12)与所述通管二(13)一端分别连接所述过滤膜(7),所述通管一(12)与所述通管二(13)另一端贯穿所述支架(11)向外延伸,所述通管一(12)与所述通管二(13)之间设有输送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成会
申请(专利权)人:何成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