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气动方式制备空气水性泡沫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365512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气动方式制备空气水性泡沫的装置,包括罐体、空气囊、泡沫液原料囊、压力表、进气管、三通接头、注液管、出液管、调节阀、空气压缩机、出气管、混合器、泡沫出料管、单向阀、电加热丝、转轴、叶片和透明观察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罐体通过内部设置的空气囊和泡沫液原料囊分别注入空气和泡沫液原料,避免与罐体的内壁直接接触,进而可避免对罐体内壁的腐蚀,转轴在混合器内呈并排状设置有三个,且叶片通过与转轴连接在混合器内呈转动设置,能够对进入到混合器内的空气与泡沫液原料进行搅拌混合,进而提高空气水性泡沫的制备效率。

A device for preparing air water foam based on pneumatic mod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气动方式制备空气水性泡沫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水性泡沫的制备装置,具体为一种基于气动方式制备空气水性泡沫的装置,属于消防设备

技术介绍
泡沫灭火技术的发展最先起于上世纪10年代的美国,随后,随着表面化学工业的发展,泡沫灭火技术的研究也逐渐被国内外专家学者所重视,并得到了快速发展。在1949年,Brady首次公开报道了关于水性泡沫的特性研究。进入上世纪50年代,英国、前苏联、原西德、日本等国相继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1956年,Jacobi等人首次公开报道了水性泡沫应用于消防火灾实践。60、70年代中期美国、前苏联、波兰、日本等成功研制出了高倍数发泡剂。80年代,美国矿业局等研制出了压缩气体泡沫系统,并进行了井下粉尘和火灾试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90年代,Rick和Wes加快了泡沫技术向应用产品的研发工作,于2002年形成产品,同年并将产品销售到肯塔基州的消防部门,以及用于尼日利亚近海油田作业和路易斯安那油田作业的火灾防治。进入21世纪后,研究者们主要集中在对泡沫的改性研究,以提高灭火效率和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气动方式制备空气水性泡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空气囊(2)、泡沫液原料囊(3)、压力表(4)、进气管(5)、三通接头(6)、注液管(7)、出液管(8)、调节阀(9)、空气压缩机(10)、出气管(11)、混合器(12)、泡沫出料管(13)、单向阀(14)、电加热丝(15)、转轴(16)、叶片(17)和透明观察窗(18);所述罐体(1)内置有空气囊(2)和泡沫液原料囊(3),且所述空气囊(2)位于泡沫液原料囊(3)的上方,所述空气囊(2)上安装有压力表(4),所述泡沫液原料囊(3)通过三通接头(6)分别连接有注液管(7)和出液管(8),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明观察...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气动方式制备空气水性泡沫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罐体(1)、空气囊(2)、泡沫液原料囊(3)、压力表(4)、进气管(5)、三通接头(6)、注液管(7)、出液管(8)、调节阀(9)、空气压缩机(10)、出气管(11)、混合器(12)、泡沫出料管(13)、单向阀(14)、电加热丝(15)、转轴(16)、叶片(17)和透明观察窗(18);所述罐体(1)内置有空气囊(2)和泡沫液原料囊(3),且所述空气囊(2)位于泡沫液原料囊(3)的上方,所述空气囊(2)上安装有压力表(4),所述泡沫液原料囊(3)通过三通接头(6)分别连接有注液管(7)和出液管(8),所述罐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透明观察窗(18),所述罐体(1)的一侧安置有空气压缩机(10),且所述空气压缩机(10)与空气囊(2)之间通过进气管(5)进行连接,且所述空气压缩机(10)通过三通接头(6)的一端与进气管(5)进行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10)通过三通接头(6)的另一端与出气管(11)进行连接,所述空气压缩机(10)与外接电源呈电性连接,所述进气管(5)、注液管(7)、出液管(8)和出气管(11)的管身上均设置有调节阀(9),所述出液管(8)和出气管(11)的管身上还安装有单向阀(14),且所述出液管(8)上还缠绕有电加热丝(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奚志林靳邦鑫单泽张紫尧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