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5498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方法是通过将肝素钠与聚氨酯进行接枝,然后将接枝后的聚氨酯制备成涂层液,将抗菌剂以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涂层液中,通过浸涂或喷涂方式涂覆到留置针软管表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得到的留置针软管具有良好、持久的抗感染抗凝血性能,能够满足临床应用,实现广泛应用,而其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效果明显,易于大规模生产。

An anti infective and anticoagulant catheter wi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walls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用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留置针具有可多次给药,可定时给药,输液量大,输液时间长等优点,因此采用静脉留置的方式进行输液已逐渐代替传统的频繁穿刺输液,其不仅能够长时间置留在静脉中,减轻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而且还减少了患者频繁穿刺带来的痛苦。然而纵观目前现有的留置针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堵管,皮肤过敏、静脉炎症等现象;而其中大多数堵管是由于留置针软管与血液接触,使得血浆蛋白质在软管表面发生一系列改变,从而引发内源性凝血反应,产生局部凝血造成,这不仅大大限制了留置针的应用空间,而且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安全;此外,大多数留置针软管在储存、使用等过程中,抗菌性能较差,不同种类的细菌容易在软管表面粘附并增殖形成细菌生物膜,进而产生医疗事故,严重者更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如何有效7改善静脉留置针软管的表面抗凝血和抗菌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关于留置针软管的抗凝血研究已经多种公开报道。例如:中国专利Zl03116747.0公开了一种改进生物医用装置表面抗凝血性能的涂层液及涂层法,其主要利用肝素与季铵盐复合物制备涂层液;中国专利CN101966350A公开了一种对医用高分子材料抗凝血处理的方法,其采用简单技术手段处理肝素季铵盐复合物来达到抗凝血的目的;然而由于肝素与季铵盐复合物分子量有限,在涂层中容易溶出,同时肝素与季铵盐类复合过程复杂,且在复合过程中容易对肝素钠破坏,从而导致上述方法制得的留置针抗凝血性能极不稳定,已越来越不能满足高性能医疗器械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及其制备方法,该抗感染抗凝血涂层液与留置针管体结合牢固,合成方便快捷,成本低。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包括留置针软管和涂覆在留置针软管内壁上的抗感染抗凝血涂层,所述抗感染抗凝血涂层包含接枝有肝素钠的聚氨酯及抗菌剂,所述肝素钠分子量为4500-15000g/mol,所述聚氨酯为聚醚聚氨酯,所述抗菌剂为PHMG盐酸盐、PHMB盐酸盐、盐酸米诺环素、利福平、乳酸环丙沙星、壳聚糖季铵盐、有机硅季铵盐、卤铵盐抗菌剂、聚维酮碘中的一种或多种。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如前文所述的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取平均分子量为600-6000的聚乙二醇,平均分子量为8000-700000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得混合溶液;(2)取接枝有肝素钠的聚氨酯膜溶解在上述制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得涂层液;(3)取抗菌剂加入到步骤(2)中制得的涂层液中混合搅拌10-20h制得抗感染涂层液;(4)向步骤(3)制得的抗感染涂层液中加入水性聚氨酯树脂搅拌混合15-20h,制得抗感染抗凝血涂层液;(5)取步骤(4)制得的抗感染抗凝血涂层液浸涂经无水乙醇和等离子清洗过的留置针软管,然后固化得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聚乙二醇溶度为0.001-0.005g/ml,聚乙烯吡咯烷酮浓度为0.1-0.4g/ml。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接枝有肝素钠的聚氨酯膜的加入量为涂层液总质量的5%-1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2)中接枝有肝素钠的聚氨酯膜具体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聚氨酯膜制备将聚醚聚氨酯粒料溶于四氢呋喃中,制得质量分数为1-5%的聚氨酯溶液,然后烘干制得聚氨酯膜;(b)聚氨酯膜活化取上述制得的聚氨酯膜,加入质量浓度为10%-40%的KOH溶液搅拌进行水解,水解完成后进行超声清洗1-3h,然后加酸进行酸化处理,酸化完成后进行二次超声清洗1-3h,之后将二次超声清洗过的酸化聚氨酯膜放入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溶液中进行活化处理得活化聚氨酯膜;(c)聚氨酯与肝素钠的接枝反应取上述制得的活化聚氨酯膜加入到质量溶度为5%-10%的肝素钠水溶液进行接枝反应,然后烘干得接枝有肝素钠的聚氨酯膜。进一步的,所述步骤(a)中制得的聚氨酯膜厚度为0.05-0.1mm。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聚氨酯膜的加入量为5-10g,水解时KOH的用量为100-200ml,酸化处理时所用的酸为柠檬酸或醋酸中的一种或两种,酸的加入量为100-200ml,酸化PH为4.0-6.5。进一步的,所述步骤(b)中1-乙基-(3-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溶液的溶度为5-50%,活化时间为10-40h。进一步的,所述步骤(c)中接枝反应在真空干燥箱中进行,反应温度为30-90℃,反应真空度为-30KPa-90KPa,反应时间为40-60h,烘干温度80℃-100℃。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中抗菌剂添加量为涂层液总质量的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4)中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加入量为抗感染涂层液质量的0.01%-1%。进一步的,所述步骤(5)中无水乙醇清洗时间为2-4h,等离子体清洗时间为15-30min,浸涂时间30-90s,固化时间20-40h,固化温度100-20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利用简单的皂化反应,将聚氨酯大分子经过处理后接枝肝素钠,接枝率容易监控,接枝后肝素钠与聚氨酯结合力强。同时由于聚氨酯分子量大,在涂层中牢固,进一步巩固了肝素钠在涂层中的稳定性能,从而有效的改善了留置针软管抗凝血的稳定性,抗凝效果更好。2、本专利技术利用物理共混技术将抗菌剂添加到涂层液中配制成抗感染抗凝血涂层液,制备简单、易于操作,使得留置针软管同时具备抗感染、抗凝血的功能。3、本专利技术将肝素钠与聚氨酯进行接枝,然后将接枝后的聚氨酯制备成涂层液,将抗菌剂以物理共混方式添加到涂层液中,该制备方法简单、物料丰富、成本低;另外聚氨酯大分子与肝素钠进行接枝有效的改善了肝素钠在涂层中释放过快的问题,达到了长久稳定的抗凝血效果。4、本专利技术将抗感染抗凝血涂层液涂覆、固化到留置针软管表面,使涂层后的留置针软管具有良好、持久的抗感染抗凝血性能,能够满足临床应用,实现广泛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涂层前后内、外壁的扫描电镜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涂层前后血小板粘附扫描电镜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对留置针软管的具体尺寸没有特别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留置针软管的尺寸即可。为更清楚起见,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各步骤进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留置针软管和涂覆在留置针软管内壁上的抗感染抗凝血涂层,所述抗感染抗凝血涂层包含接枝有肝素钠的聚氨酯及抗菌剂,所述肝素钠分子量为4500-15000g/mol,所述聚氨酯为聚醚聚氨酯,所述抗菌剂为PHMG盐酸盐、PHMB盐酸盐、盐酸米诺环素、利福平、乳酸环丙沙星、壳聚糖季铵盐、有机硅季铵盐、卤铵盐抗菌剂、聚维酮碘中的一种或多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其特征在于:包括留置针软管和涂覆在留置针软管内壁上的抗感染抗凝血涂层,所述抗感染抗凝血涂层包含接枝有肝素钠的聚氨酯及抗菌剂,所述肝素钠分子量为4500-15000g/mol,所述聚氨酯为聚醚聚氨酯,所述抗菌剂为PHMG盐酸盐、PHMB盐酸盐、盐酸米诺环素、利福平、乳酸环丙沙星、壳聚糖季铵盐、有机硅季铵盐、卤铵盐抗菌剂、聚维酮碘中的一种或多种。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平均分子量为600-6000的聚乙二醇,平均分子量为8000-700000聚乙烯吡咯烷酮溶解在有机溶剂中制得混合溶液;
(2)取接枝有肝素钠的聚氨酯膜溶解在上述制得的混合溶液中,搅拌均匀得涂层液;
(3)取抗菌剂加入到步骤(2)中制得的涂层液中混合搅拌10-20h制得抗感染涂层液;
(4)向步骤(3)制得的抗感染涂层液中加入水性聚氨酯树脂搅拌混合15-20h,制得抗感染抗凝血涂层液;
(5)取步骤(4)制得的抗感染抗凝血涂层液浸涂经无水乙醇和等离子清洗过的留置针软管,然后固化得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聚乙二醇溶度为0.001-0.005g/ml,聚乙烯吡咯烷酮浓度为0.1-0.4g/ml。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外壁抗感染抗凝血留置针软管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接枝有肝素钠的聚氨酯膜的加入量为涂层液总质量的5%-10%,所述步骤(2)中接枝有肝素钠的聚氨酯膜具体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聚氨酯膜制备
将聚醚聚氨酯粒料溶于四氢呋喃中,制得质量分数为1-5%的聚氨酯溶液,然后烘干制得聚氨酯膜;
(b)聚氨酯膜活化
取上述制得的聚氨酯膜,加入质量浓度为10%-40%的KOH溶液搅拌进行水解,水解完成后进行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超崔景强刘秋华王国锋刘志远牛利卫李发坤华静宇夏凯丽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驼人贝斯特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