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
技术介绍
与传统混凝土建筑相比,装配式建筑(PC)采用工厂预制部件,现场拼装的方式建造,具有施工周期短、能耗低、污染少、施工安全等优点,装配式建筑是建筑业向绿色、环保、高效、工业化和信息化方向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要求到2020年,全国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到15%以上。但装配式建筑因其拼接方式导致外墙有更多的横纵接缝,一个关键问题是如何做好外墙挂板接缝的密封及防水处理,增强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其旨在解决现有的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防水性能不佳的技术问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是: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包括上墙板、与所述上墙板邻接并位于所述上墙板下方的下墙板和设于所述上墙板与所述下墙板之间的防水密封结构,所述上墙板具有朝向所述下墙板的底面,所述下墙板具有朝向所述上墙板的顶面,所述底面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顶面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包括上墙板、与所述上墙板邻接并位于所述上墙板下方的下墙板和设于所述上墙板与所述下墙板之间的防水密封结构,所述上墙板具有朝向所述下墙板的底面,所述下墙板具有朝向所述上墙板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顶面凹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正下方的第二凹槽,所述防水密封结构包括部分嵌于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分凸露于所述第一凹槽外的第一膨润土止水条和部分嵌于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分凸露于所述第二凹槽外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膨润土止水条的第二膨润土止水条。/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包括上墙板、与所述上墙板邻接并位于所述上墙板下方的下墙板和设于所述上墙板与所述下墙板之间的防水密封结构,所述上墙板具有朝向所述下墙板的底面,所述下墙板具有朝向所述上墙板的顶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凹设有第一凹槽,所述顶面凹设有位于所述第一凹槽正下方的第二凹槽,所述防水密封结构包括部分嵌于所述第一凹槽内、部分凸露于所述第一凹槽外的第一膨润土止水条和部分嵌于所述第二凹槽内、部分凸露于所述第二凹槽外并抵接于所述第一膨润土止水条的第二膨润土止水条。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膨润土止水条的厚度的比值在0.3~0.9之间,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膨润土止水条的厚度的比值在0.3~0.9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一膨润土止水条的厚度的比值为0.5,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与所述第二膨润土止水条的厚度的比值为0.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定义所述防水构造从室内侧朝向室外侧延伸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凹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贯穿设于所述底面上,所述第二凹槽沿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方向贯穿设于所述顶面上。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外墙的防水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膨润土止水条通过多个第一螺钉固定在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第二膨润土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思贵,廖铁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中天精装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