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5314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该杀菌剂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啶氧菌酯和氟环唑二元复配,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质量比为1:7~7:1;所述啶氧菌酯和氟环唑在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80%。所述杀菌剂组合物以农药上允许的助剂配制成的微胶囊悬浮剂,杀菌效果高效、持久,速效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单用啶氧菌酯或氟环唑,长期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增加,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不利于环境。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可以明显提高防效,降低农药使用量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微胶囊剂型具有延长持效期、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或避免农药因外界环境造成的分解流失、减轻毒性和药害,降低对环境污染。

Fungicide composition containing ethoxylate and epoxiconazol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农药制剂领域,具体涉及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啶氧菌酯的作用机理与特点:线粒体呼吸抑制剂,即通过在细胞色素b和C1间电子转移抑制线粒体的呼吸。适宜作物与安全性麦类如小麦、大麦、燕麦及黑麦;摧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其防治对象广谱、内吸性杀菌剂。主要用于防治麦类的叶面病害如叶枯病、叶锈病、颖枯病、褐斑病、白粉病等,与现有strobilurin类杀菌剂相比,对小麦叶祜病、网斑病和云纹病有更强的治疗效果。氟环唑作用机理甾醇生物合成中C-14脱甲基化酶抑制剂,兼具保护和治疗作用。适宜作物小麦、大麦、水稻、甜菜、油菜、豆科作物、蔬菜、葡萄和苹果等。对作物安全性推荐剂量下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农药微胶囊是一种利用天然或合成高分子成膜材料,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形成核-壳结构微小容器,将农药包覆其中的一种新型农药剂型,与常规农药剂型相比,微胶囊剂型具有延长持效期、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或避免农药因外界环境造成的分解流失、减轻毒性和药害,降低对环境污染等作用。有鉴于此,特此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啶氧菌酯和氟环唑复配可以解决时效性差的问题,增长药效时间,同时可以扩大防治谱,降低用药量,减轻对环境的影响。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该杀菌剂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啶氧菌酯和氟环唑二元复配,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质量比为1:7~7:1。进一步的,所述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质量比为1:1.5~1:1。进一步的,啶氧菌酯和氟环唑在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80%。进一步的,啶氧菌酯和氟环唑在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60%。进一步的,按照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方法,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和农药上允许的助剂配制成微胶囊悬浮剂,所述悬浮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啶氧菌酯和氟环唑40%~80%,脲醛树脂预聚体5%~20%、氨基淀粉1%~5%、消泡剂剂0.1%~0.5%、改性剂1%~2%、PH值调节剂1%~6%、乳化剂1%~10%、溶剂油1%~5%,水补足。进一步的,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多聚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乳化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或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乙烯醚、苯乙基苯酚甲醛树脂聚氧丙烯醚、蓖麻油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十二烷基硫酸钠、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或十二烷基苯磺酸钙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进一步的,所述溶剂油为甲苯、二甲苯等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改性剂为聚硅氧烷。优选的,pH调节剂为氢氧化钠、乙酸、氨水、磷酸、醋酸、柠檬酸中的一种。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和农药上允许的助剂配制成微胶囊悬浮剂,所述微胶囊悬浮剂以啶氧菌酯和氟环唑为囊芯,以脲醛树脂预聚体、氨基淀粉为囊壁,通过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进一步的,所述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复配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包括下述步骤:(1)按尿素60~90g溶解于质量浓度为37%的甲醛溶液81~206.8g中,加入PH值调节剂调节PH值至7.5-8.5,升温至60-80℃,保温反应1-2h,得脲醛树脂预聚体;(2)将啶氧菌酯和氟环唑溶于溶剂油中,加入乳化剂1%~10%,混合均匀,再加入去离子水搅拌乳化5-30min,得O/W乳液体系;(3)在搅拌条件下,向O/W乳液体系滴加脲醛树脂预聚体和氨基淀粉的混合溶液,然后滴加PH值调节剂调节PH值,升温至40-50℃,保温反应1-1.5h,最后加入消泡剂、改性剂,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00%;(4)加入PH值调节剂调节PH值至7.0。氨基淀粉是一种改性淀粉,含有大量的游离氨基,能够分别与甲醛的羰基和尿素的氨基反应形成交联体网状结构,包裹囊芯,同时可显著降低壁材中游离的甲醛与尿素含量。添加的改性剂聚硅氧烷由于-Si-O-Si-的存在能够降低壁材之间的动、静摩擦系数,平衡反应进程,减少囊壁的结块、沉淀。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啶氧菌酯和氟环唑复配后,杀菌效果高效、持久,速效性得到显著的提升,单用啶氧菌酯或氟环唑,长期使用,容易使病害产生抗药性,导致用药量增加,防效降低,持效期缩短,不利于环境。不同作用机理的有效成分进行复配,可以明显提高防效,降低农药使用量扩大杀菌谱,提高杀菌效率。2.该制剂的质量稳定性高,分散性好,长期储存析水少,无结底沉淀现象,保证了产品货架质量稳定性和药效;微胶囊剂型具有延长持效期、提高农药有效利用率、减少或避免农药因外界环境造成的分解流失、减轻毒性和药害,降低对环境污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与本专利技术解决问题思路相适应的实例,均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内:实施例1:啶氧菌酯和氟环唑复配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由表一中所述物质构成:表一实施例1所述各组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组分百分比啶氧菌酯20%氟环唑20%聚二甲基硅氧烷1%苯乙基酚聚氧乙烯醚4%十二烷基硫酸钠1%乙酸0.2%多聚丙二醇0.2%氢氧化钠0.1%二甲苯2%水余量制备方法:将60g尿素溶解于81g质量浓度为37%的甲醛溶液中,加入PH值调节剂调节PH值至7.5-8.5,升温至60-80℃,保温反应1-2h,得脲醛树脂预聚体;将啶氧菌酯和氟环唑溶于溶剂油中,加入乳化剂,混合均匀,再加入去离子水搅拌乳化5-30min,得O/W乳液体系;在搅拌条件下,向O/W乳液体系滴加脲醛树脂预聚体和氨基淀粉的混合溶液,然后滴加PH值调节剂调节PH值,升温至45℃,保温反应1h,最后加入消泡剂、改性剂,用去离子水补足至100%;加入PH值调节剂调节PH值至7.0。实施例2:啶氧菌酯和氟环唑复配微胶囊悬浮剂及其制备方法,由表二中所述物质构成:表二实施例2所述各组分及其所占质量百分比制备方法:将60g尿素溶解于97.3g质量浓度为37%的甲醛溶液中,加入PH值调节剂调节PH值至7.5-8.5,升温至60-80℃,保温反应1-2h,得脲醛树脂预聚体;将啶氧菌酯和氟环唑溶于溶剂油中,加入乳化剂,混合均匀,再加入去离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菌剂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啶氧菌酯和氟环唑二元复配,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质量比为1:7~7:1。/n

【技术特征摘要】
1.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杀菌剂组合物的有效成分为啶氧菌酯和氟环唑二元复配,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质量比为1:7~7: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质量比为1:1.5~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啶氧菌酯和氟环唑在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40%~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啶氧菌酯和氟环唑在组合物中的质量百分含量为50%~6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菌剂组合物和农药上允许的助剂配制成微胶囊悬浮剂,所述悬浮剂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组成:啶氧菌酯和氟环唑40%~80%,脲醛树脂预聚体5%~20%、氨基淀粉1%~5%、消泡剂剂0.1%~0.5%、改性剂1%~2%、PH值调节剂1%~6%、乳化剂1%~10%、溶剂油1%~5%,水补足。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泡剂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多聚丙二醇中的一种或两种的混合物。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含啶氧菌酯和氟环唑的杀菌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乳化剂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或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其中一种或几种的混合物;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选自苯乙基酚聚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泽程陶琳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山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