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365310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4-04 1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昆虫诱捕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包括以下措施:将大棚的外层设置为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紫外线阻隔膜,所述紫外线阻隔膜能对380nm以下99%的紫外线阻隔;设置蓟马诱捕装置,所述蓟马诱捕装置包括诱虫灯,所述蓟马诱捕装置对进入大棚内的蓟马进行诱捕。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目前杀虫灯杀虫广谱,化学防治面临农药残留、抗药性、环境污染,蓟马诱杀效率低的问题,达到干扰蓟马生活习性、高效诱集蓟马,又保护天敌、传粉昆虫和中性昆虫的目的。

A comprehensive control method of thrip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昆虫诱捕
,具体涉及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
技术介绍
蓟马是缨翅目(Thysanoptera)蓟马科(Thripida)昆虫的统称,蓟马是全球性重要杂食性昆虫,以植食性为主,寄主植物极其广泛,主要为害多种粮食、果蔬花卉和园艺等植物。据报道国内蔬菜上发生的蓟马约20余种,为害花卉的蓟马有18种,为害果蔬的蓟马达40种。该类害虫以锉吸式口器取食或产卵于植物幼嫩表皮组织造成直接危害,导致植物器官损伤,影响光合作用,从而影响产品的外观品质和产量,降低经济价值;有的蓟马还能传播多种植物病毒造成间接危害,如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occidentalis)、花蓟马(F.intomsa)、烟蓟马(Thripstabaci)和棕榈蓟马(T.palmi)。该害虫繁殖力较强且可进行孤雌生殖,在国内多个地区已呈现泛滥的趋势,目前在田间主要使用多杀菌素、毒死蜱和吡虫啉等杀虫剂进行防治。国外已有报道表明该害虫对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氨基甲酸酯类和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了抗性。大多数蓟马对蓝色光波有趋性,可以用蓝色色板诱捕,但使用后的粘板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目前多应用于对害虫的预测方面。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成虫活动高峰期悬挂诱虫灯诱捕是有效的害虫预测预报措施,同时也是一种有效的物理防治方法,不会出现农药残留、抗药性、环境污染等化学防治常见的问题。目前使用的杀虫灯多为黑光灯,波长在330-400nm,由于对大多数昆虫有引诱作用,对天敌、传粉昆虫和中性昆虫没有选择性的诱捕,会降低生物多样性,造成整个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供一种利用蓟马诱虫灯、紫外阻隔膜及防虫网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以解决目前杀虫灯杀虫广谱,化学防治面临农药残留、抗药性、环境污染,蓟马诱杀效率低的问题,达到干扰蓟马生活习性、高效诱集蓟马,又保护天敌、传粉昆虫和中性昆虫的目的。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包括以下措施:将大棚的外层设置为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紫外线阻隔膜,所述紫外线阻隔膜能对380nm以下的紫外线进行阻隔;设置蓟马诱捕装置,所述蓟马诱捕装置包括诱虫灯,所述蓟马诱捕装置对进入大棚内的蓟马进行诱捕。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将所述大棚的内层设置为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防虫网,所述防虫网能够阻隔蓟马进入大棚。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所述紫外线阻隔膜能对380nm以下99%的紫外线进行阻隔。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所述诱虫灯为单波长LED诱虫灯。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所述单波长LED诱虫灯的主波长为575nm,浮动范围±10nm。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所述蓟马诱捕装置还包括支撑架、太阳能板和蓟马收集装置,所述诱虫灯、太阳能板和蓟马收集装置均连接在所述支撑架上,所述蓟马收集装置位于所述诱虫灯正下部,所述蓟马收集装置包括上下两端敞口的筒体,所述筒体的内部中间设置有抽风风扇,所述筒体的下部连接有可拆卸式接虫盘,所述太阳能板的下部连接有太阳能控制器,所述太阳能控制器与诱虫灯、风扇电连接。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为渐缩状漏斗。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所述支撑架包括底座、立柱、上支架和下支架,所述立柱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太阳能板连接在立柱顶部,所述上支架和下支架连接在所述立柱侧部,所述诱虫灯连接在所述上支架上,所述蓟马收集装置连接在所述下支架上。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所述诱虫灯的外部设置有防雨灯罩。进一步地,在上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所述诱虫灯设置为柱形,且其周向均布设置有灯珠。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首先通过紫外阻隔膜,将380nm以下紫外线阻隔,使昆虫处于盲视状态,干扰蓟马的生物学习性,降低蓟马的活性,其次利用诱虫灯对蓟马进行诱捕,从而达到干扰蓟马生活习性、高效诱集蓟马,防治蓟马病虫害/病毒传播的目的,解决目前杀虫灯杀虫广谱,化学防治面临农药残留、抗药性、环境污染,蓟马诱杀效率低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将大棚的内层设置为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防虫网,能够利用防虫网的阻隔作用,降低进入温室的蓟马种群数量,初步达到防治蓟马病虫害/病毒传播的目的;3、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诱虫灯为单波长LED诱虫灯,利用仅对蓟马有诱集效果的主波长为575nm,浮动范围为±10nm的单波长LED诱虫灯,实现对蓟马的专性诱集,对环境友好,对其它天敌和非目标昆虫杀伤小;4、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蓟马诱捕装置还包括支撑架、太阳能板和蓟马收集装置,利用太阳能板供电,能够实现在没有电的户外田间诱捕蓟马,太阳能控制器和诱虫灯、抽风风扇开关连接,能够灵活控制诱虫灯和抽风风扇的开关时间;5、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中,诱虫灯设置为柱形,且其周向均布设置有灯珠,可以全方位诱虫。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蓟马诱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大棚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是太阳能板,2是上支架,3是单波长LED诱虫灯,4是漏斗,5是抽风风扇,6是可拆卸式接虫盘,7是筒体,8是太阳能控制器,9是立柱,10是下支架,11是底座,12是大棚。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做更加详细的描述。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包括以下措施:首先将大棚的外层设置为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紫外线阻隔膜,本实施例中的大棚既包括常见的外部全覆盖的农业大棚,也包括四周透风的遮雨棚,紫外线阻隔膜能对380nm以下99%的紫外线阻隔,由于昆虫视觉的光谱灵敏区为300-400nm的紫外线,昆虫看不见红光(600-700nm),但它们能看见紫外光,所以设置紫外线阻隔膜能使昆虫处于盲视状态,干扰蓟马的生物学习性,降低蓟马的活性;其次设置蓟马诱捕装置,蓟马诱捕装置包括诱虫灯,蓟马诱捕装置对进入大棚内的蓟马进行诱捕,能够达到干扰蓟马生活习性、高效诱集蓟马,防治蓟马病虫害/病毒传播的目的。本实施例中,优选地,将大棚的内层设置为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防虫网,防虫网将大棚的外部全覆盖,防虫网能够物理阻隔蓟马进入大棚,以降低大棚内蓟马的种群数量,蓟马诱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措施:/n将大棚的外层设置为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紫外线阻隔膜,所述紫外线阻隔膜能对380nm以下的紫外线进行阻隔;/n设置蓟马诱捕装置,所述蓟马诱捕装置包括诱虫灯,所述蓟马诱捕装置对进入大棚内的蓟马进行诱捕。/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措施:
将大棚的外层设置为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紫外线阻隔膜,所述紫外线阻隔膜能对380nm以下的紫外线进行阻隔;
设置蓟马诱捕装置,所述蓟马诱捕装置包括诱虫灯,所述蓟马诱捕装置对进入大棚内的蓟马进行诱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大棚的内层设置为覆盖在大棚骨架上的防虫网,所述防虫网能够阻隔蓟马进入大棚,以降低大棚内蓟马的种群数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紫外线阻隔膜能对380nm以下99%的紫外线进行阻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灯为单波长LED诱虫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波长LED诱虫灯的主波长为575nm,浮动范围±10n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综合防控蓟马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蓟马诱捕装置还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巩中军蒋月丽李彤苗进段云武予清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